大洪山慈恩寺

大洪山慈恩寺

大洪山慈恩寺是佛教曹洞宗的發祥地。2009年,大洪山高舉“佛教名山”大旗,投資2.4億元,啟動慈恩寺恢復重建。10月該工程全面建成並開光,重建的寺院超過歷史規模,佛教文化得以弘揚光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洪山慈恩寺
  • 地理位置:大洪山
  • 占地面積:4.5萬平方米例:20平方公里
  • 門票價格:無
慈恩寺的歷史,慈恩寺的新建,

慈恩寺的歷史

《大洪山志》記載:“洪山之為道場,自唐慈忍始。”
唐朝寶曆二年 (公元826年),禪宗祖師慧能的第三代弟子善信和尚,自五台山雲遊至大洪山,時值大旱,他表示願意捨身代牲祈雨,解除了旱災。山主張武陵慨然捐出自己的山林,為善信和尚修建了廟宇。善信坐化之前,記著兌現諾言,毅然割下自己的雙足,留鎮山門,是為“佛足”。唐文宗很感動,賜“慈忍大師”的法號,御書院額“幽濟”。自此,大洪山便名揚四方,香火逐年旺盛。
大洪山慈恩寺
北宋時期,善洪和尚歷時13年,克服千難萬險,赴天竺國取經,成為史上西天取經第二人。回到京都後,他受到宋真宗皇帝趙恆親自召見,並賜紫衣銀絹。北宋中後期,是大洪山佛教最鼎盛的時期。特別是報恩禪師曾到東京法雲寺做住持,將佛法遠播日本,是日本曹洞宗的鼻祖。報恩禪師在大洪山不僅建造廣大殿堂,全面更新法則,並且圓寂於大洪山。
明朝時,大洪山上下寺院的香火再次鼎盛,修行的僧眾逾千人。當時,民間盛傳“佛教朝洪山、道教拜武當”的順口溜。大洪山佛教最鼎盛時建有寺廟26處,僧眾多達數千人,形成“三步一廟,四步一庵”的佛教叢林盛況。
大洪山作為佛教名山,不僅僅只是留在志文里,眾多文物見證了其興廢史。
2009年9月,大洪山慈恩寺重建工程啟動。在清基過程中,在遺址上發掘文物300餘件,主要是古寺院的建築構件和碑刻,包括柱礎、瓦當、古陶磚和聖旨碑刻,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部分國內罕見,是大洪山佛教文化的有力佐證。

慈恩寺的新建

據《隨州志》記載,素有“楚北天空第一峰” 的大洪山主峰海拔高1636米。歷史上的大洪山禪寺分為上、下兩院,位於寶珠峰頂的上院史稱“幽濟寺”、“靈濟寺”、“靈峰寺”、“楚天望剎”等。大洪山禪寺始建於唐朝寶曆二年(公元826年),興盛時,僧眾達近千人。近代大洪山古寺及諸寺院,因戰亂而毀於一旦。2009年,當代佛門泰斗本煥長老率衣缽弟子印順大和尚,攜十方檀越發大願重建慈恩寺。
據悉,大慈恩寺恢復重建工程總用地面積4.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總投資2.4億元。整個建築群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以大雄寶殿為中心,成十字形展開,中軸線主體建築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依次展開。位於原鐘樓峰和鼓樓峰的五崇塔和大悲閣與金頂遙相呼應,使整個建築群顯得更加錯落有致,磅礴大氣。“金頂”工程是慈恩寺的標誌性建築,從2010年4月29日開建,歷時13個月建成,已投資4000萬元,資金大部分由民間籌集而來。其瓦柱門窗四壁皆為黃銅鑄造,建築高度15.9米,在全國同類建築中位居第一。金頂底座設一地宮,安放泰國僧王護送的佛指舍利和本煥長老血經的金鑄版,用珠寶供養,勒碑銘記。
未來三年里,大洪山將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投入資金兩億元,建成寶珠峰核心景區配套工程,再現唐宋佛教“楚山望剎”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