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寺

大法寺

八王寺原名大法寺,位於遼寧省瀋陽市大東區邊牆路112號。創建於1415年(明永樂十三年),1638年(清崇德三年)重修。因是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施捨銀兩重修廟宇,大法寺住持僧眾為了感謝其施捨之恩,在寺院的左側修了八王祠,從此就變成了阿濟格的家廟,俗稱八王寺,這就是八王寺之名的由來。大法寺寺在乾隆四年、同治十一年重修擴建,其規模更加宏偉壯觀。

2016年12月5日,國家旅遊局通報,大法寺景區被警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法寺
  • 地理位置:遼寧省瀋陽市大東區
  • 占地面積:三十餘畝
  • 門票價格:免費
  • 別名八王寺
  • 始建時間:1415年
  • 地址:大東區八王寺街120號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建築布局,八王寺井,

地理位置

大法寺又名八王寺,位於大東區八王寺街120號,瀋陽大學南門附近。
瀋陽大法寺

歷史沿革

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清崇德三年(1638年)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王阿濟格來到大法寺,見到當時的寺院已破舊不堪,發心重修廟宇,塑佛金身。當時住寺僧十分感激,於是在寺內建起了八王祠以表其功,從此大法寺變成了八王阿濟格的家廟,後來人們習慣將大法寺稱之謂八王寺,而大法寺的名稱漸漸被人所淡忘。
大法寺大法寺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7年)、同治十一年(1872年)兩度重修,其規模更加宏偉壯觀,大殿高聳巍峨,雕樑畫棟,窮極壯麗。在清代興盛時期,僧侶雲集,寺有僧眾百餘,是當時瀋陽佛教界的重要禪林之一。
時至光緒甲辰年(1904年),國衰外侵,日俄開戰,古寺部分被毀。民國十七年(1928年),有張作霖捐助重建。後逢“文革”,寺院傾圮,毀寺逐僧,不勝淒涼,昔日古寺不現,古井湮沒,寺院內僅存殿堂兩座,為工廠所用。命運多舛的大法寺好似一部中華民族的近代國運史。
今逢盛世,百廢俱興,社會和諧,人心向善,大法寺在瀋陽市委、市政府的關懷下,經遼寧省宗教事務局批准恢復為佛教活動場所。
大法寺的重建工程於2006年5月14日奠基開工,歷經三年竣工完成,並於2009年5月14日隆重舉行了全堂佛像開光暨照元大和尚榮膺方丈慶典法會。開光之日天空出現了罕見的七彩光環、光柱、蓮花等祥瑞。5萬餘人共睹聖境,真可謂天降吉祥,諸佛生歡喜。
重建後的大法寺按改建要求東移80米,由坐北朝南改坐西向東。寺內啟建萬佛寶殿,萬尊釋迦如來佑我沈城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經濟發展、人民安樂,並恢復了原有的八王祠、八王井以續寫八王寺的歷史。大法寺現已成為東北地區的重要尼眾叢林寺院。

建築布局

寺院坐北朝南,三層院落,占地三十餘畝。前為山門,門楣上懸掛“大法禪林”匾額。山門內塑有哼哈二將,氣象威猛,形體高大,翹首望之,始見其面。東西兩側建有鐘樓、鼓樓。中為天王殿,內塑四大天王巨像,後為大殿供奉釋迦牟尼、菩薩諸佛。配殿供奉千手千眼佛及魔家四將。另有八王祠、八王井。寺內整個建築為紅門黃牆碧瓦,三層大殿高聳巍峨,畫棟雕梁,窮極壯麗。

八王寺井

寺院東南50米處有清泉一眼,俗名八王寺井,清冽甘芳,為邑泉冠。據《瀋陽縣誌》載:“康熙東巡,率以明駝載運京師玉泉水,日久沉澱,必以此井水洗之,合注兩井之水人瓮刻痕以記,用竹竿攪之如撈水法,少時則玉泉水浮於上,澄清如故。以釣勺平挹取之,至刻痕而止,瓮半以下則為寺前井泉,不復進御矣”。此後清帝東巡時皆飲用八王寺清泉水,故稱之為御用之水。當時盛京做豆腐、烹茶無不在門前掛上“八王寺好甜水”的招牌。1920年始建八王寺汽水廠,八王寺汽水今已是全國名牌產品。
八王古井八王古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