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鎮(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大武鎮)

大武鎮(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大武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武鎮隸屬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位於方山南端,是離石、臨縣、方山三縣(市)的交通要道,距呂梁市16公里。全鎮總面積157.3平方公里,總人口4萬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武鎮
  • 外文名稱:Dawu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
  • 下轄地區:大武村,東坡村,店坪村,新房村,西相王村
  • 政府駐地:大武鎮大武村
  • 電話區號:0358
  • 郵政區碼:033102
  • 地理位置:山西省西部
  • 面積:157.3平方公里
  • 人口:40842人
  • 方言:晉語呂梁片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大武木樓(觀音樓)
  • 機場:呂梁大武機場
  • 火車站:大武火車站
  • 車牌代碼:晉J
簡介,行政區劃,機構設定,旅遊資源,經濟發展,文化教育,商貿集鎮,交通運輸,農業特色,信訪工作,

簡介

大武鎮,是方山縣大鎮之一,轄31個行政村,59個自然村,駐鎮機關42個,總人口4萬餘人(其中本地人口33852,外來人口7000餘人)耕地面積63411畝,其中水澆地10170畝。退耕還林面積13861畝。
大武鎮大武鎮
大武鎮處於交叉要道,交通便利,自然條件較好,圍繞有利條件緊緊抓住一條川,開發兩座山,實施農業穩鎮,企業興鎮兩大戰略,推進新農村建設步伐。

行政區劃

楊家會村、西相王村、東坡村、東相王村、相當村、雅灣村、保全村、紅羅溝村、郭家溝村、大武一村、大武二村、大武三村、大武四村、舉人頭村、新洞上村、武回莊村、閻家山村、龍鳳村、楊家村、水源村、王家莊村、下莊村、石門焉村、陽和溝村、高家溝村、武家莊村、張家耳村、楊家塔村、新房村、店坪村、水溝村
大武鎮

機構設定

方山縣大武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方山縣大武鎮衛生計畫生育服務中心
大武鎮大武鎮
方山縣大武鎮財經服務中心
方山縣大武鎮文化服務中心

旅遊資源

呂梁木樓
呂梁木樓原名觀音樓,在方山縣大武鎮。明景泰四年(145)建築,三層重椽、十字歇山頂結構。高5丈許,寬3丈余,內有觀音、玉帝等塑像17尊。下邊由16根木柱支撐,其中4根直通樓頂。整個建築為全木結構,嚴密精巧,造型美觀。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武鎮
呂梁方山北武當山
北武當山古稱龍王山,明代修復玄武廟後根據“非玄武不足以當”之意,改稱武當山,又名真武山,因位於我國北部,後更名為北武當山。北武當山風景名勝區由72峰、36崖、24澗組成,主峰香爐峰,海拔2254米,總面積約80平方公里。山中古松蒼翠、奇花爭艷,絕壁千仞,集“雄、奇、險、秀”於一身,是呂梁山的一顆明珠,素有“三晉第一名山”之稱,是我國北方著名的道教聖地。1994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

經濟發展

大武歷來是方山的人口大鎮、經濟重鎮,大武酒廠曾對方山的財政做出過巨大的貢獻。大武又是遠近聞名的蔬菜基地,農民中四分之三以上是菜農,所產紅皮大蒜享譽三晉,是饋贈親友的佳品。九十年代尤其是霍州煤電落戶以來,大武的經濟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大武鎮打出了“你投資我鋪路,你經營我服務,你困難我幫助,你賺錢我保護。”的承諾牌,實施誠信招商策略,凡涉及招商工作的各部門都要向社會作出公開服務承諾制,把辦事程式、時限要求、收費項目、收費標準公之於眾,對制定的優惠政策和做出的承諾事項必須按時兌現,落實到位。並為企業排憂解難,解除企業發展的後顧之憂,努力提高服務水平,最佳化招商環境,受到了廣大客商的一致讚譽。
截止2011年底,全鎮共有各類民營中小企業56戶,華潤集團、冀中能源、滙豐集團等大型企業也在大武落戶,商貿、物流、快遞、電子商務等第三產業蓬勃發展,2011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3.18億元,實現財稅收入5.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46元。
大武鎮

文化教育

歷史鋪就了古鎮文化的底色,隨著歷史的滄桑變遷帶來越來越厚重的文化積澱。
大武文化事業多姿多彩,歷史悠久。據大武村志記載,僅大武村就有紫花宮、顯聖廟等古建築舞台6個,每年正月的“會會戲”及二月二、五月十三、六月六都有演出。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大武先後組建了晉劇團、大武俱樂部、“水土保持專業隊”“宣傳隊”“堡梁山專業隊”等文藝宣傳組織,譽滿呂梁。民眾性體育活動比較繁榮,1946年,賀龍中學籃球隊成立,11月賀龍元帥帶領的青年籃球隊和戰鬥劇社來大武進行籃球比賽。
1968年修建起了燈光籃球場。1977年籌資新建“文體場”。大武,在全縣最早上映電影(1950年),最早建起了播音站(1958年)、鄉鎮電影院(1984年),最早通電話(1968年)。扭秧歌(俗稱鬧會則)、唱秧歌、花燈會等傳統民俗活動也是從古至今每年必不可少的大型民眾活動,剪紙、麵塑更是活在民間的藝術。現今全鎮現有民間吹打樂隊40班、文藝團體3個、民間藝人400多人。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民生事業,教育優先。大武鎮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發展教育作為科技興鎮的突破口,投入1000餘萬元,完成撤併了14所中、國小校,新建了一批高起點學校,教育環境不斷改善和教育資源的最佳化整合,有效地促進了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的提高。在小考和中考中,大武鎮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名次一直居全縣前列。大武文化事業的繁榮,無不顯露著大武崇尚知識,熱愛文藝的文化底蘊,為大武經濟發展和精神文化生活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大武鎮(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大武鎮)

商貿集鎮

大武自古以來就是商賈雲集之地,以“經行大武”聞名於晉西北。明清時期,其商業貿易達到鼎盛,商賈雲集,店鋪林立,一街燈火,晝夜輝煌,流傳有“駝鈴陣陣響、客商日夜忙”的詩句。民國7年——21年,大武就有廉益莊錢莊。時代變遷,隨著新中國成立,大武顯示出商貿重鎮所特有的勃勃生機。當時大武逢農曆每月五、十為集,後改為逢一、四、七為集,再後來改為逢雙日為集。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六月初六有兩次古會,尤其是六月六古會,會期十餘天,周邊縣市及陝西、河南、河北等地的商賈雲集於此,戲曲、雜技、馬戲匯聚大武,盛況空前。工業、商貿業由建國初期的28家發展到58家,行業涵蓋商貿、釀造、加工、運輸、五金、糧油、日雜、水產、金融、飯店、旅店、藥店等30多個,特別是釀酒業馳名天下。早在1929年,大武就有“萬興號”合資酒坊,1952年成立了大武酒廠,生產的呂梁山酒在1984年被國家輕工業部評為名優產品,遠銷海內外,成為大武對外開放、走遍天下的名片!
大武鎮大武鎮
為適應發展商品經濟的需要,縣鎮村三級有規劃,有步驟進行建設,從1991年至2011年,改造建設街道3.5公里,制定建設了恆源商貿區、商貿新街和集貿市場。大武依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交通網路,已經成為晉西北的商貿重鎮。星羅棋布的商業網點遍布鎮村,熙攘的人流和繁忙的物流,不斷加快著城鎮建設的節奏,以大武為中心輻射到周邊省市縣的巨大消費市場,蘊藏著無限商機,一個渠道暢通、形式多樣的商貿流通體系已在大武初步形成。宋代楊蟠有一首《詠永嘉》的詩流傳千古,說的是古代溫州的繁華勝景:“一片繁華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帷繞畫樓。是處有花迎我笑,何時無月逐人游。西湖宴賞爭標日,多少珠簾不下鉤”。而今的大武鎮除了沒有溫州水鄉的水陌阡行之外,其商貿繁榮之盛況前所未有!
今天的大武,憑藉著獨特的地理優勢,成為呂梁市的商貿重鎮,是真正的商家必爭之地。

交通運輸

打開歷史的畫卷,早在兩漢時期,大武就是西出陝甘寧、北上內蒙古、東達京津冀、南到鄂豫皖的交通要道,成為東西經濟文化交流的樞紐,是古代商貿的重要驛站。據明嘉靖26年(公元1547年)《觀音樓記》碑載:州治大武鎮,北通嵐樂,西連臨州,南接離石,達于吉隰。新中國成立前,大武鎮就有“九溝十八巷”之稱,即:小紅羅溝、小河則溝、麻葉溝、瓦窯溝、石坡溝、油坊溝、石獅則溝、木瓜溝和盛地溝;普圪洞巷、三門巷、二門巷、完小巷、大樓巷、書房巷、馮家巷、大鋪巷、七門巷、圪垛巷、五道廟巷、大宅巷、高財巷、老爺廟巷、三門洞巷、劉家巷和安家巷。進入新世紀以來,大武鎮已經形成了鐵路、高速、機場的立體交通網路。國道209線改道成街,省道苛大線直通臨縣、興縣、岢嵐,西縱高速途經鎮西,呂臨鐵路橫穿鎮區,呂梁機場建在西北,為大武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獨特而優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使得大武成為呂梁乃至山西的交通運輸中心之一。
大武鎮(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大武鎮)

農業特色

大武鎮以農業為主,全鎮圍繞蔬菜、養殖、土豆、葵花、小雜糧五大特色產業進行開發,突出勞動力轉移、科技創新,主攻新特優品種與技術,通過廣播、有線電視、板報、聘請專家等多形式、多方位的培訓,大力提高農民的素質和農產品的科技含量。並且通過有聲有色的科技培訓,形成了千畝玉米制種基地、千畝地豆種植基地、千畝蔬菜西瓜甜瓜種植基地、養殖基地、種牛基地、特種養殖基地等六大示範基地。隨著農業的不斷發展,農民經紀人的隊伍也日益壯大。從2002年鎮裡成立了農民經紀人協會以來,通過政府扶持,大力培養典型,理順發展關係,制定優惠政策,有力推動了農民經紀人的健康發展。到2006年為止,全鎮年銷售額在百萬元以上的經紀人占到總數的60%,還有5位經紀人在內蒙、陝西等周邊幾省的10多個縣、市設立了購銷網點,帶動了全鎮1500多個農民從事農產品貿易,800多輛農用車參與農產品運輸。每年由農民經紀人銷售的農產品達到3萬噸,銷售額達8千萬元。通過經紀人的牽線搭橋,大武鎮的農產品走出深山,走向了廣闊的大市場
大武鎮大武鎮
李蘭香,早在2001年就被大武鎮政府授予“農民經紀人”稱號,為貧困山區脫貧致富樹立了好典型。她以經銷飼料、回收雞蛋、兼營獸藥為經營業務,開展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即為養殖戶定購種雞,供應飼料,開展疫病防治,回收雞蛋和淘汰雞,解除了養雞戶的後顧之憂,促進了養雞業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全年銷售雞飼料1000多噸,涉及農戶170多戶,雞8萬多隻。她按市場價回收雞蛋,然後銷往陝西子洲、寧家川、山西柳林、中陽、嵐縣、婁煩等地;淘汰雞則遠銷寧夏、河北、陝西等地。在她的帶動下,梁月生、任兔元等不少農民都成了養雞專業戶,走上了致富路。 高兔平也是一位“老”農民經紀人,主要經營馬鈴薯,兼營化肥、葵花、核桃。從1986年開始,他就為山東惠民一客商小量收購。1995年以來購銷量不斷擴大。僅2000年一年,全村購銷量就達到1萬噸。2001年冬到第二年春天,購銷量達3000噸,其他農戶購銷量達到500多噸。他們的產品主要來自方山縣,並輻射到臨縣湍水頭、離石坪頭等鄉鎮。主要銷往山東壽光、聊城、河北邢台、邯鄲、臨清以及太原、晉城、長治、霍州等地批發市場。在2000年,就為全村創收了30多萬元。
劉奴尚,這位農民經紀人帶動了當地的西紅柿種植產業發展。他聯繫了200多戶農民,跟他們簽訂訂單農業,並聘請技術員為農民講解、傳授種植知識……

信訪工作

方山縣大武鎮始終把信訪工作作為大事來抓,鎮裡建立了“綠色”信訪通道,由鎮黨委書記、鎮長親自抓落實。同時,鎮機關幹部常年包片、蹲點,深入各村為農戶們排憂解難,並將個別棘手問題列為重點及時進行解決,做到了小問題不出村,大問題不出鎮,使矛盾消除在萌芽中。為做好信訪工作,2008年鎮裡收集民眾有關住宅、道路、低保等方面的意見50餘條,並逐一進行妥善處置,受到了民眾的熱情讚揚。為使該鎮的經驗在全縣推廣開來,縣委副書記吳曉東、縣組織部長王喜祥,日前組織全縣7個鄉鎮及分管信訪工作的負責人,在大武鎮召開了信訪工作現場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