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村(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同沙社區轄自然村)

大橋村(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同沙社區轄自然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橋村,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同沙社區,位於東城街道中心東南部,與甘屋村黃公坑村相鄰,距東城區街道辦事處5千米。2015年末,大橋村戶籍人口197人。

宋朝初期,大橋村屬廣州中都督府東莞縣。明朝,屬文順鄉第二都。1999年,屬同沙行政村。2002年,屬東城街道同沙社區。

2015年,大橋村有工廠4家,廠房建築2.8萬平方米。經營總收入308.2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銀行存款利息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橋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同沙社區
  • 地理位置東城街道中心東南部
  • 電話區號:0769
  • 人口數量:197 人(截至2015年末戶籍人口)
  • 車牌代碼:粵S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社會事業,文體事業,基礎設施,歷史文化,地方特產,

歷史沿革

宋朝初期,大橋村屬廣州中都督府東莞縣。
明朝,屬文順鄉第二都。
清朝,屬缺口司。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屬第七區同沙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第三區寮新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第二區同沙鄉。
1953年,屬第一區同沙鄉。
1958年,屬附城人民公社同沙大隊。
1983年,屬附城區同沙鄉。
1987年,屬東莞市附城街道同沙管理區。
1999年,屬同沙行政村。
2002年,屬東城街道同沙社區。

行政區劃

大橋村為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同沙社區轄自然村,行政區劃代碼沿用同沙社區行政區劃代碼為441900003018。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橋村,位於東城街道中心東南部,與甘屋村黃公坑村相鄰,距東城區街道辦事處5千米。
大橋村

地形地貌

大橋村地處丘陵地帶,平均海拔較低。

自然資源

大橋村自然資源有黃公山石場,出產青麻石。

人口

大橋村世居村民主要姓氏為黃姓、陳姓、鐘姓。2015年末,大橋村戶籍人口197人,其中男96人,女101人;80歲以上6人,最年長者95歲(男)。

經濟

大橋村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花生、甘蔗、木薯等,盛產荔枝。1994年開辦採石場一個。2015年,大橋村有工廠4家,廠房建築2.8萬平方米。經營總收入308.2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銀行存款利息等。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5年末,大橋村有籃球場1個,休閒公園1座,老人活動中心1個。

基礎設施

1980年,大橋村通電,20世紀80年代通電話,1996年通自來水,20世紀90年代通網際網路,2005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相傳宋朝立村,取名“大橋村”。
  • 本地方言
大橋村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東城話。
  • 傳統民居
大橋村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主要為紅磚瓦房、泥磚瓦房,存7座,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始建於20世紀60年代,空置。有門樓1座,始建於清代,門樓用青磚瓦片建設而成,正面牆壁門上有個圓孔,兩側各有一個長方形小孔。
  • 民俗文化
大橋村每年重陽節,全村男性村民到常平土塘祭祖。
  • 歷史事件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夏,山洪暴發,房屋受損嚴重。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冬至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春,天花流行,患者多人。
1950年,村民捐獻各種物資,支援中國抗美援朝,數名青年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
1951年5月至1953年4月,開展土地改革運動。
1961年夏,水腫病流行,多人患病。
1981年,推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推廣科學種田。

地方特產

大橋村特色傳統食品有紅團、松糕、米餅、荔枝幹、龍眼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