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槐樹人

“大槐樹人”,是指明·洪武年間,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下移民局遷移到商南境內定居的人,俗稱“山西大槐樹人”,也稱“北人”。

基本介紹

  • 本名:大槐樹人
  • 別稱:北人
  • 所處時代:明·洪武年間
“大槐樹人”,是指明·洪武年間,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下移民局遷移到商南境內定居的人,俗稱“山西大槐樹人”,也稱“北人”。
明太祖朱元璋滅元定都金陵(今南京)之後,雖結束了戰亂局面,但因各地連年遭受兵燹和水旱災害程度不同,中原地帶十室九空,人口稀少,山川遍野,滿目瘡痍,大片土地無人開墾,生產力低下,官府無銀糧可征;而山西南部則少受創傷,較為安定,難民大量流入。特別是蒙古貴族對各族人民的殘酷壓榨剝削,百姓不堪受壓,加上乾旱、疫病等,不得不向山西流入,造成山西人口猛增。明政府為加速自然資源的開發,發展生產,增加稅賦,便採取將稠密區的人向地曠人稀區遷移。遂於洪武二年(1369),在山西省洪洞縣廣濟寺大槐樹下設立移民局,多次大量徵集移民,辦理遷移手續。同時,號召地方官吏帶頭移民,並給以種種優待,移民戶從各州縣集中於大槐樹,再遷到各落戶點。
當時,被遷入商南境內達20餘姓戶族,這是商南歷史上較早的一次移民。這些移民,多不知道原籍,只知是“從大槐樹下來的”。多在與武關交界處的清油河、梁家灣、試馬寨、州河(丹江)邊和現在的城區等地定居。他們入境後,跑馬圈地,插標為界,墾荒種糧,繁衍生息,後多成為當地的名門望族。像現在清油河及後灣的李氏家族,磨溝、吊莊和清泉田家灣的田氏家族,八龍百家崗楊家,試馬寨的左、李兩大姓,縣城西關余氏家族及東關的王氏家族,白玉的魏氏家族,梁家灣的段氏家族及柳樹灣桐樹溝張家等大戶族姓,皆系“從山西大槐樹來的”。明成化年間,“山西大槐樹人”相較當時流民而被稱作“當地土人”。後來,隨著下江人大量移居,為了彰顯大槐樹人的勢力與便於聯繫,遂由山西人捐資在縣城西南隅(現西街城關醫院處)修建了“山西會館”,其館正殿三間,前殿三間旁有道院、廚房各二間,正殿主神位塑三國時山西解州人關羽像,左塑關平像,右塑周倉像,會館宏偉高大,為同鄉聚會之所。民國期間,在館內辦私塾三堂,後商南女子學校即興辦在此,文革期間被毀。
在山西省洪洞縣廣濟寺中,當年有棵古槐樹,樹幹兩摟粗,引人注目。現在古槐枯廢,但寺中銅塔尚存,塔前碑亭中矗立著一塊大石碑,正面豎刻著“古槐樹處”,背面記載著明洪武二年、九年、二十二年以及永樂年間多次移民情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