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棗園村

大棗園村

大棗園村位於青島市城鄉結合部的膠州灣畔,隸屬青島市李滄區湘潭路街道辦事處管轄。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其中企業占地100公頃,山林40公頃,村落、街道、綠地60公頃。全村共有1465戶,4051人,有王、孫、匡、周、韓、毛、呂、賈、李、張、耿等32個姓氏,王姓占86%以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棗園村
  • 外文名:Dazaoyuan Village
  • 地址:青島市城鄉結合部的膠州灣畔
  • 隸屬青島市李滄區湘潭路街道辦事處
  • 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
  • 占地:100公頃
  • 戶數:1465戶
行政規劃,榮譽稱號,村落事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教科技,人民生活,村莊建設,集體福利,組織建設,著名人物,

行政規劃

大棗園村位於青島市城鄉結合部的膠州灣畔,隸屬青島市李滄區湘潭路街道辦事處管轄。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其中企業占地100公頃,山林40公頃,村落、街道、綠地60公頃。
該村處於市區北部五大幹線的咽喉部位,南距市政府15公里,北離青島國際機場7公里。 橫貫市區南北的重慶路由村邊通過,膠濟鐵路、環膠州灣高速路、三○八國道、青銀高速路於該村東西兩側不過一公里處通過。周圍有青島鋼鐵集團、青島整流器總廠、青島海灣集團、青島紅星化工集團、青島石油化工集團、一汽集團青島汽車廠等十幾家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位於青島市的工業重鎮中心。

榮譽稱號

該村是青島市百強村之一,是李滄區的經濟強村和創利稅第一大戶。連續12年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1997年被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省級文明單位”稱號, 同年6月被山東省專利局授予“山東專利村”稱號。1994年榮獲“全國最佳經濟效益鄉鎮企業”稱號,同年被中共青島市委授予“先進黨委”稱號。

村落事記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仲春,康熙皇帝誥封中大夫王柱今,於村中立牌坊兩座,東牌坊題字“龍章三錫”,西牌坊題字“羲方式訓”,以旌錶王柱今子孫三代。
1926年1月, 北洋政府創辦青島市公立棗園初級學校,校址在牌坊街北側。此為本地區一所中心國小。
1950年春,土改,成立大棗園村農民協會。1952年冬,成立10個農業生產互助組。1954年冬,成立大棗園村農業生產合作社(初級社)。1955年冬成立海艦高級社,由大棗園村、十梅庵村、南嶺村聯合組建,社址在大棗園村,社長魏立科。由北海艦隊駐青部隊支持共建。
1955年冬,引進技術人才建成大棗園村磚瓦廠,這是該村第一個工業項目。
1960年12月,棗庵鄉撤銷,實行三村分治,成立中共大棗園村第一屆支部委員會,王知才任書記。
1960年冬,建變電室一處,安裝100千伏安變壓器一台,全村通了電。
1965年,建成機磚廠、修配廠。
1973年,陸續建成預製廠、農機修配廠、針織廠等村辦小企業,並組建了副業大隊輸出勞務。
1980年春,實行聯產計酬承包責任制。
1986年,投資60萬元使全村1100戶用上了自來水,結束了該村飲用井水的歷史。
1987年,投資300多萬元建立青島衝壓廠,成為該村首家與國有企業聯合的工廠。
1989年, 投資200萬元與青島汽車廠聯合建成青島汽車廠汽車改裝分廠,成為青島汽車廠的主要配套企業。
是年,利用磚廠廢地和山坡地為村民建樓房,至2001年整個居民新區全部落成。
1992年12月,該村3700人全部由農業戶口轉為城市戶口。
1994年3月, 成立青島大棗園集團公司,系青島市首家村級集團公司。經中共青島市委組織部批准,於同月組建了青島市第二、李滄區首家村級黨委,黨委書記王啟厚兼集團公司總經理。
8月, 王啟厚獲“全國農村星火帶頭人十傑”榮譽稱號,同年12月進京參加“全國跨世紀青年人才群英會”。
1997年6月28日, 大棗園村辦公大樓落成,建築面積5400平方米,總投資1000萬元。
1998年4月,全村在職職工和已退休村民辦理了社會統籌養老保險。
2000年,村辦集體企業實施企業改制,分別建成股份制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
是年,全村6家企業通過了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2001年2月, 組建青島市首家民營企業聯合會--青島市李滄區大棗園民營企業聯合會,88家集體、個體、私營企業入會。
3月, 開始全面規劃建設大棗園公園。該園占地8公頃,先後共投入600萬元,成為集文化、體育、娛樂休閒、觀景為一體,達省級標準的大型活動中心。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解放前屬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 全村350戶,人口1900人,有可耕地12 0公頃,糧食畝產不足100公斤。1952年至1956年,先後挖井70眼,修水庫3座、攔河壩5條,共蓄水15萬立方米,購水車20部、抽水機12部,基本保障了120公頃山坡地和平原地灌溉用水,糧食畝產達到220公斤。
1964~1977年期間,在“農業學大寨”中,共投入120萬元,投工100萬個,整修山地16.67公頃、旱澇保收田53.33公頃,架設低壓線路5公里,修建變電室3處,打大井3眼, 修水庫2座,建平塘2個。此期間被定為青島市蔬菜基地,除山坡地外,改種糧為種菜,供應城市蔬菜。
1980年後,時任黨支部書記的王知足帶領全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鼓勵興辦投資小、見效快的工副業項目,並成立了農業辦公室和工業辦公室,發展第二、第三產業。
第二產業 高級社時期建起磚瓦廠、石廠各一處,從業人員60人,屬手工生產。1 966年成立機磚廠, 用機械制磚, 轉窯生產。當年產磚600萬塊,創產值12萬元。196 8年成立修配廠。 1980年後建成標準件廠、鑄造廠、標牌廠、電器廠、汽車修理廠、農機修配廠、鉚焊隊等10多個小型工業項目。1984年生產隊撤銷,村辦工業走上正規發展道路。1987年3月王啟厚任黨支部書記後,投資300萬元建立青島衝壓廠;10月,與青島紅星電器公司建立橫向聯合,生產“夏普”洗衣機配套件。在不到40天的時間內,30多台各型衝壓拉伸設備安裝到位,一次試車成功,年底實現銷售收入32萬元, 次年創產值700多萬元。1986年,青島滄口鍋爐安裝公司、綜合廠、青島汽車廠汽車改裝分廠、汽車配件公司等10多家企業先後成立。1989年全村實現銷售收入5152萬元, 創利稅812萬元,人均分配1600元。1994年經青島市經委批准成立了青島市首家村級集團公司, 有下屬企業16家, 固定資產8005萬元。2000年全村工業從業人員2500人,實現銷售收入3.6億元,創產值4.92億元,利潤2080萬元,利稅3186萬元。
1992年組建大棗園建築公司,下設6個施工隊,主要承包該村村民集資樓的建設、村企建設以及招標工程等。 2000年創銷售收入860萬元,創利稅70萬元,年末固定資產原值180萬元。
青島青義鍋爐工程有限公司是由青島熱力工程公司改制而成。該企業1989年以來研製開發焊接輔助機械成套設備。1993年又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研製開發出多規格型號、系列化的燃油、燃氣鍋爐,替代老式燃煤鍋爐,成為環保產品。被評為青島市高新技術企業。2000年創產值9700萬元,實現利潤441萬元,利稅501萬元。
第三產業 1954年,嶗山供銷社於村中設立大棗園供銷店。1960年後陸續辦起磨坊、豆腐坊、馬車運輸、倉庫儲運等。1979年後陸續開辦了飯店、賓館、商店,批發銷售日用百貨、汽車配件、五金交電等工業品。1999年成立青島球通運輸有限公司,業務範圍遍布全國各地。 2000年,該公司固定資產達2000萬元,利稅160萬元,成為該村民營企業交稅大戶。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

1948年學齡兒童入學率為60%。 1951年大棗園國小學生700多人,比19 48年增加38%。 1972年國小遷到原小白幹路東側,建二層教學樓一座。1997年村里投資550萬元, 提供土地1.66公頃,易地新建,達市級規範化國小標準,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全村有200多名學生先後考入大中專院校,其中大本42名,大專56名,中專112名。 1986年成立半工半讀技工學校,主要培養車工、鉗工、機修工、鉚焊工等,為該村的工業發展提供必需的技術工人。
1989年成立耍龍舞獅表演隊,有村民80多人參加,其表演被青島電視台錄入春節晚會節目,以後每年參加市、區的文化藝術節,多次受到嘉獎。是年提出“科技興村,星火興企” 的口號。為提高企業幹部職工素質,先後派出200多人到西安交大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院校及科研部門學習、培訓和進修,其中有5人獲高級職稱,66人獲中級職稱, 其餘獲初級職稱。 曾多次被李滄區委區政府評為“科技進步村”“科教文明村”“尊師重教先進單位”“文化工作先進單位”等。1996~1997年,為提高村民的整體素質和文明程度,實施“五年十佳”和“十項文明”爭創評選活動。1998年成立老年體協,組建中老年秧歌隊、舞蹈隊、舞劍隊、體操隊等民眾文體活動組織。2001年投資250萬元,建成老年活動中心、藝術館等文體活動場所。

人民生活

解放前,大多數村民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貧苦生活。1957年人均糧食250公斤,人均純收入50元。1979年人均純收入231元。1987年人均純收入1371元。2 000年人均純收入4109元,人均年末存款餘額1萬元。80%以上的村民住上了樓房。全村擁有各種機動車輛156輛, 其中個人106輛,各種機車500多部,程控電話1100部,手機800餘部,彩電1500餘台。

村莊建設

解放前,村內道路狹窄坎坷,茅屋土牆低矮陰暗,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平方米。 1966年後所建房屋以磚石結構、鋼筋水泥預製件為主。1966~1978年,全村分四個區片建築標準平房800戶(戶均3~4間) 。1989~1990年建二層複式樓60戶,19 89~2001年建5~7層單元樓35棟, 有近1000戶村民遷入新居。同時對舊村進行修整改造,拓寬街道,修建明水溝,成立28人的衛生隊進行環境保潔管理。對新居民樓區進行道路硬化、樓區空地綠化、環境美化,硬化道路8條計2.8萬平方米,建成綠地6.5萬平方米, 按照城市化社區標準進行管理。在新居民區建成商業一條街,成立16人的物業治安管理站。該村曾連續多次被評為青島市“衛生村”“安全村”等。

集體福利

1978年前,僅有幼稚園、託兒所、合作醫療等集體福利。改革開放以後,隨著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村民子女免費入托入園,免費防疫看病。村里每年實行助學獎勵,對考入中專的學生每人獎勵300元,考入大學的每人獎勵600元。每年出資1萬元為大棗園國小教師建立“教學獎勵基金” 。每年在國際兒童節和教師節期間贊助教育3萬元。 自1989年起,全村實行村民、職工退休制度,凡年滿55歲的男村民職工每年享受養老金1666元,年滿45歲的女村民職工1606元,並隨著經濟成長而增加。自1998年4月始,全村實施了社會統籌養老保險制度。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50年4月, 王知足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該村第一名中共黨員。 1960年12月,成立了第一屆村黨支部,王知才任書記,共有黨員8名。1989年成立中共大棗園村黨總支, 王啟厚任黨總支書記,下設7個支部。1994年成立中共大棗園村委員會,王啟厚任黨委書記。十多年來,村黨委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注重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連續12年被評為李滄區的“先進基層黨組織”,先後4次被授予青島市“先進黨委” “紅旗村黨委”和“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19 96~1997年,村黨員活動室被省、市委宣傳部授予“先進黨員活動室”榮譽稱號。2 000年,村黨委會有成員11名,下設8個支部,21個黨小組,共有黨員237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 1950年成立棗庵鄉,建立大棗園村農民協會,並成立青年團、民兵連、 婦代會、治保會等民眾組織。1954年成立初級社。1956年成立高級社。1958年樓山後人民公社成立,設立大棗園生產大隊,王知足任大隊長,下設11個生產隊。1968年成立大棗園大隊革命委員會, 孫丕修、王臻孔先後任主任。1984年3月建立大棗園村民委員會,設委員5人,王知足任第一屆村委會主任。1987年3月村黨支部、村委會換屆,王啟厚任支部書記、村主任。1996年換屆,王建海任主任。2000年,大棗園村民委員會由5人組成, 主任王建海,副主任王炳厚,委員任志剛、林顯華、王淑雲、王專厚、王永波,民兵連長王偉林,調解主任王建義,婦聯主任王淑雲。

著名人物

王懿(1658~1723) 字文子,號巨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舉人,康熙二十七年 (1688年) 進士。在翰林院授徵仕郎編纂政治典訓,任會試考官。康熙五十四年(17 15年) 升大理寺正卿加三級,誥授中憲大夫。直至康熙帝欽命總督巴里坤屯田等職,誥授通義大夫,例授資政大夫。1723年雍正繼位,召王懿進京授職,返京途中勞累猝死,享年65歲。
向明(1909~1969) 原名巨同璞,字景山,化名向明、王仲和,青島解放前夕任中共山東分局代理書記,青島解放時任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山東省軍區副政委。1 930年至1932年在大棗園國小任教, 以教師身份從事革命工作。在青島紡織工人革命運動中發揮了重要的領導作用。
王仙坡(1906~1987) 本名王知昌,號依山園主、白衣舍人,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1930年考入濟南愛美中學藝術師範科,1932年又考入杭州國立藝專。1935年畢業後靠資助與王式廓等13人東渡日本,入東京大學藝術系學習油畫。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輟學回國,在家鄉青島任教。他悉心求索,對山水國畫造詣頗深,是“樓山畫派”的創始人。
王知足 1930年11月生, 1950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該村黨支部副書記、大隊長,1979年任村黨支部書記。他帶領全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倡導大力發展工商企業,組織副業生產,使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為該村的經濟發展和民眾致富做出了重大貢獻。
王孔雷 1941年9月生, 198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文化,高級政工師、高級工程師。1970年率先組織鉚焊工程隊,1980年成立滄口區鍋爐安裝廠,1986年成立滄口鍋爐安裝公司,1992年成立青島熱力工程公司。他積極引進世界先進技術研製開發焊接機械成套設備,研製開發出先進的環保產品燃油(氣)鍋爐代老式燃煤鍋爐,受到環保部門和消費者的歡迎。他領導的企業於1996年被授予“青島市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省專利明星企業”“全國鄉鎮企業技術創新示範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他被評為青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青島市十大科技明星、青島市鄉鎮企業家、青島市勞動模範、山東省勞動模範,獲山東省“富民興魯”獎章、國家科委“星火計畫”銀質獎章。他的家庭被評為青島市五好文明家庭、山東省五好文明家庭。
王啟厚 1958年11月生,大專文化,高級經濟師。1979年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1 987年任黨支部書記、 村主任,1989年任黨總支書記、村主任,1994年任村黨委書記、村主任、青島大棗園集團公司總經理。他帶領全村黨員幹部民眾發展工業生產,使該村逐漸走上了強村富民的道路,成為遠近聞名的經濟強村和富裕村。1994年榮獲“全國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十傑”稱號,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全國跨世紀青年人才群英會”,受到了江澤民總書記的接見。1995年榮獲“山東省勞動模範”稱號,1996年榮獲青島市青年技術拔尖人才和優秀黨員、優秀黨支部書記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