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頭鎮

大川頭鎮

大川頭鎮位於遼寧省丹東市寬甸縣城北部,風景秀麗的國家級自 然保護區-白石砬子山下,距縣城17公里,是蒲石河、南股河發源地,寬甸縣城水源地,全鎮總面積236平方公里,住有滿族、朝鮮族、土家族、蒙古族等民族。全鎮總人口1.1萬人,7個行政村,79個村民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川頭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遼寧省丹東市
  • 下轄地區:7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415
  • 面積:236平方公里
  • 車牌代碼:遼F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物產資源,民族飲食,八碟八碗,白肉血腸酸菜,經濟發展,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新農村建設,

歷史沿革

寬甸之名源於寬甸子,始於渤海時期。因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宜於耕種、狩獵而取其名。明時曾寫作“寬佃”,後改為“寬奠”(堡)。取穩固內地與邊疆聯繫,據膏腴,扼要害, 邊防永定之意。清光緒二年(1876年)設“寬甸”縣,名稱迄今未變。“甸”、“佃”、“奠”都是一字音轉,是根據自然地理特徵而命名。清光緒二年(1876年)設寬甸縣,隸屬鳳凰廳管轄。民國元年(1912年)仍為寬甸縣,屬奉天省轄縣。1945年“九·三”勝利後,建立寬甸縣人民政府,安東第四公暑和第四軍分區設在寬甸。1946年,寬甸縣一度被國民黨占領。1947年6月,恢復建立縣人民政府,屬安東省轄縣。1949年屬遼東省轄縣。1954年屬遼寧省管轄。今為丹東市轄縣。

地理環境

大川頭鎮屬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具有雨雪充沛,暴雨集中,四季分明,冬季漫長;冬有嚴寒,夏無酷署;南北、高低氣候差異大、立體氣候明顯等特點。年平均氣溫6.5℃,極端最高34.7℃(1962年6月16日),極端最低-38.5℃(1959年1月4日),最大積雪深41厘米(1957年3月8 日),年平均日照2470.3小時,作物生長季1318小時,居丹東市第二位,縣城平均無霜期129天。為世界六大無污染區之一。
大川頭鎮

物產資源

大川頭鎮林業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85%,林業用地面積31 萬畝,特產有林蛙、滑香菇、中藥材(人參細辛五味子)山野菜(大葉芹刺嫩芽蕨菜)、林果、漿果(樹莓草莓)、鹿茸等,礦資源較為豐富。大川頭鎮境內,玄武岩礦儲量為16億噸,為玄武岩石材加工提供了可靠的資源保證。玄武岩為火山岩漿石,無放射性元素。玄武岩石材是諸多石材中的綠色建築材料,質地堅硬、色澤均勻、物理力學性好、化學成份穩定、具有抗衝擊、折光、保溫、防滑、隔音、抗抵溫及耐久性等特點,其本身充滿蜂窩,外觀樸實凝重、體輕、附著力強、不易剝落、物美價廉。玄武岩可加工為輕體保溫、隔音、吸光的新型建築材料,國內國際市場前景廣闊。
大川頭鎮大川頭鎮

民族飲食

八碟八碗

八碟八碗,原滿族飲食習慣,“八大碗”——“八”樣菜,四涼四熱,四涼里兩葷兩素,四熱里也是兩葷兩素。 “八大碗”與滿人的豪爽相匹配的,便是飯桌上的八碟八碗。碟是實實在在的大碟,碗是深深大大的高碗,當這高高大大的一齊落滿桌,不由得你不舉碗痛飲,暢快淋漓。豬肉燉粉條,酸菜、粘玉米、笨雞等等,等等。 滿族人喜愛吃粟米,如糜子、粘谷、稗子、穀子等,喜粘食, 炒麵和炒米也是滿族的傳統食品,最有民族特色的是薩其瑪和酸湯子。滿族最原始的火鍋是傳統大沿火鍋。即鍋有沿,沿上可放麻醬等各種小菜,鍋內湯中加酸菜、肉片,眾人圍坐而食,四季皆宜。
大川頭鎮大川頭鎮

白肉血腸酸菜

酸菜是滿族的主要素菜。滿族生活在冬季寒冷的東北地區,一年有半年要靠窖藏的脫清蔬菜過日子。酸菜是秋天將新鮮的青菜在缸中發酵而成,味酸。燉,炒,生拌冷盤,做湯,做餡都行。豬肉燉酸菜是北方滿族常吃的菜餚。農村逢年節人們愛吃白肉血腸酸菜。東北滿族聚居的地方,家家的炕桌中央都有一圓形洞穴;正好能放下馬勺,炕桌下放一火盆,就著馬勺里的酸菜,寒冬臘月,全家可以吃上熱乎乎的飯菜。酸菜燉白肉血腸是滿族風味名菜。也可以用沙鍋燉製。做法:將豬腸用鹼水或鹽水洗淨,把鮮豬血攪開,去浮沫,加入蔥、姜、蒜、鹽、味素等作料後灌入豬腸,煮熟切段;將五花豬肉用開水緊透,去掉浮沫和血腥味,再重新換清水煮熟,切成薄片,然後將白肉、血腸,以及切好的酸菜和冬粉一道放進鍋里用清水燉半小時即成。吃時蘸著韭菜花、豆腐乳、芝麻醬等調料。這道美味的東北菜冬天吃最適合,此菜白肉不膩,血腸異香,營養十分豐富。 燜子:燜子是丹東的地方特色,它的原料是澱粉,用特殊的方法製成象涼粉一樣的東西,切成二、三厘米見方的小塊,呈半透明狀,把這些小塊在平底煎鍋里煎熟,稍微有點焦,再淋上醬油、醋、麻油、香油、芝麻醬等調料,撒上蔥末、蒜末等調味品 ……一盤香噴噴、熱乎乎的燜子就做成了,1元一盤,好吃不貴(注意,一定要煎的時間長一點,芝麻醬、辣醬要多放)。
大川頭鎮大川頭鎮

經濟發展

2006年,大川頭鎮實現社會總產值30610萬元,農業生產總值實現5610萬元, 工業生產總值實現25000萬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438.8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8%、10%、15%、57%,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140元。

農業經濟

在加強和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的同時,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合理利用土地,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真正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堅持“一個主導,兩個骨幹,四項輔助”的產業發展思路,各項產業齊頭並進,並取得了可喜的收穫。2006年,全鎮菸葉種植面積1300畝,創產值186萬元,增加農民收入120萬元,稅金37萬元;食用菌接種量達到212萬盤(袋)增加農民收入860萬元;畜牧業以養殖業為主,實現產值400萬元,農民可增收180萬元;山野菜種植面積達到430畝,農民可增收12萬元;乾鮮果面積達到2000多畝,增加農民收入50萬元;中藥材發展到3800畝,可增加農民收入70萬元。林業上加快生態建設步伐,強化保護管理,最佳化林木結構,2006年,植樹造林5348畝,並在全鎮全面鋪開林權制度改革,完成了全鎮林改面積的60%。農田水利上,以小流域治理為重點,治理面積2600畝,閘溝1條,修建谷坊1座,疏通河道700延長米,砌鐵絲籠壩200延長米。

工業經濟

在工業經濟發展中,大川頭鎮大力招商引資,發展外向型經濟,堅持“放寬路子,鼓勵發展;放活政策,保護髮展;放鬆環境,引導發展;放膽扶持,加快發展”的工作策略,2006年,大川頭鎮重點引資的企業有:營口廣利源冶煉總廠在新豐村一組建成的廣利源鐵選廠,投資1700萬元;在頭道溝村建成的丹東紅星獸藥廠,投資350萬元。招商引資實現2050萬元,完成年度計畫的146%。現在鎮內有東柏木業、龍聖合鐵選廠、廣利源鐵選廠、雙林鉬礦等規模企業,有力的推動了大川頭鎮工業經濟迅猛發展。 社會公益事業邁出新步伐  向上爭取資金10萬元,為圈場子村橋頭至大川頭村街道兩側架設路燈55盞,總長3000米;投入資金9萬元,對鎮烈士陵園進行了維修改造;省農電局投資1000萬元的1萬千伏安變電所項目竣工,並正式投入運營;認真落實國家轉移支付和社會保障資金,2006年,兌現糧食直補資金20.4萬元,發放社會救濟對象補助資金26.7萬元,最低生活保障資金3萬元,幫助特困戶建房5戶,全鎮91 %的農民參加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

新農村建設

全鎮新農村建設以新豐村為“示範村”,號召全鎮各村不等不靠,全民積極開展新農村建設。2006年,大川頭鎮對201國道沿線四個村(圈場子、大川頭、頭道溝、新豐)進行了道路邊 溝漿砌硬化、綠化,並對居民院牆統一規劃建設。積極爭取包扶單位的支持,新豐村河道險工險段砌築石籠壩200延長米,修建橋涵7處,修復公路3.8 公里,市房產局、市錦秀房地產開發公司投入25萬元資金設立專戶,用於新豐村村民發展農業產業啟動扶持資金。 財政收入不斷增長 大川頭鎮始終把開源節流,增收節支作為財政工作重點,合理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保證了財政經濟健康運行,並呈現迅速增長的好勢頭,推動了全鎮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2006年,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52萬元,同比增長118%,增長速度 名列全縣第二位。
大川頭鎮大川頭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