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屋村(廣東省平遠縣東石鎮下轄村)

大屋村(廣東省平遠縣東石鎮下轄村)

大屋村屬東石鎮,在東石鎮西南部。南接明洋村,北鄰雙石村,西南是山林,和河頭鎮珠坑裡山林相連。大屋村委會離東石圩2公里。分大屋下、杉園子、坑子背3個自然村。轄上新、上片、方坪、坑唇、杉園、外片、下段、坑子背共8個村民小組。村民均屬黃姓,漢族,講客家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屋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 面積:2.0平方公里
  • 人口:1588人
村轄簡介,信息通道,

村轄簡介

大屋村屬東石鎮,在東石鎮西南部。南接明洋村,北鄰雙石村,西南是山林,和河頭鎮珠坑裡山林相連。大屋村委會離東石圩2公里。分大屋下、杉園子、坑子背3個自然村。轄上新、上片、方坪、坑唇、杉園、外片、下段、坑子背共8個村民小組。村民均屬黃姓,漢族,講客家話。
大屋村原稱坳上,明末黃姓人到此地定居。開居主為黃氏九世永奉公,老祖屋規模大、住戶多,稱之為坳上大屋下。後來繁衍漸盛,十二世榭公又在杉園子開居,十二世權公又到坑子背開居。“坳上”、“大屋”是一個地方,兩種稱謂。
人民公社體制時設大屋大隊,1989年改設大屋管理區,1999年始設大屋村委會。大屋村地勢西部高山,其餘為平地。
大屋村總戶數為459戶,1588人(農業人口)。共有耕地1797畝,山林面積792畝。農業水稻為主,其次是花生。遠近有名的東石曬子花生,即出生於該村。村民每年種花生200畝以上,所產曬子花生質優價好。農業人均收入3500元。
大屋村委會境內省道S332線南北貫通,交通便利。大屋村道3公里已經實現水泥路面硬底化。
本村境內設有大屋國小一間。
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抗日英烈、時任少將旅長的黃梅興(為國犧牲後,政府追認中將)即是大屋村人。
大屋村基本上用上自來水和山泉水。

信息通道

【老窯坑】 又稱老楊下,村委會南,距1.5公里,住黃姓20戶80多人,明末從外地遷來,高峰灘水圳由此經過,村民以種水稻為主,屋後多種水果、茶葉等,產建築石材。
【矮嶂岌】 是個小山 ,地名來歷不詳,距村委會1.5公里,10多戶60多人,古時通往縣城的官道由此經過,現仍保持部分石砌路,村民以農業為主,產築石。
【上新屋】 地處燕山腳下,是繼老屋後建成的,故名,村委會南距1.5公里,居黃姓20戶200多人,明末清初遷來,村民以種田為主,房前屋後兼種水果。
【杉園子】 相傳舊時這裡有一庵寺,名曰“杉元寺”,後演變成“杉園子”,村委會南距1.5公里,住黃姓85戶420多人,1687年前後從外地遷來,已傳至20代。
【下大坪】 別名大“坪里”、“新圩”。村委會址,這一帶地勢平坦,五十年代初,這裡還是一大片的牧區1956年高峰灘灌渠開成後,逐步形成居住點,東平公路由此經過,住黃、林兩姓80多戶200多人,以農業為主。
【新屋下】 繼老屋而後建成的而得名,解放初期稱“荒坪村”,居黃姓 戶 人,地處村委會西南2.5公里,是大革命時期烈士黃榮章出生地,村民以種田為主,兼種水果為副。
【下段】 以耕作地段的下片而得名,村委會南,距1公里居黃、張兩姓 戶 人,村民以耕田為主,部份種果為副。
【坑子背 村委會南2.5公里,位於與明洋村分界的“洗馬潭”坑而定名,居黃氏60多戶270多人,高峰灘灌渠從山腳而過,水源充足,村民耕田,種果為業。
【坑唇】 村委會北1公里,地處小坑旁而得名,是大屋下周圍的居住點,住黃氏25戶150多人,以種田為業。
【大屋下】 全名“坳上大屋下”,是明末從外地遷來的祖屋,該建築是一座長200多米,寬150多米的平房居住群,原有住戶300戶,後已逐步遷至村周圍另立居住點了,以種田為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