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宰府

大宰府

大宰府是公元7世紀後半葉設立於日本九州筑前國的地方行政機關,現為日本重要的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宰府
  • 外文名:だざいふ
  • 日語原文:大宰府
  • 平文式羅馬字:Dazaifu
簡介,連線世界的”西都”,接待外國使節之都,文化的繁盛,先進文化的積累,文化遺產,大宰府遺址,客館遺址,大野城遺址,水城遺址,觀世音寺 戒壇院,筑前國分寺遺址,大宰府學校院遺址,國分瓦窯遺址,寶滿山,梵鐘,太宰府天滿宮,太宰府天滿宮神幸祭祀活動,太宰府天滿宮的傳統儀式,萬葉集筑紫歌壇,大宰府條坊遺址,官道,軍團印出土地[御笠團印、遠賀團印],般若寺遺址,南館遺址,太宰府的梅,

簡介

在日本西部、九州區域內曾經存在過的都城,它就是太宰府。
在大約1300年以前,作為“大君的遠方朝廷”在那裡設定了大宰府(《萬葉集》),被稱為“天下之一都會”(《續日本紀》)。在整個古代及中世時期,這裡因為吸收了來自宮城及國外的先進文化而流光溢彩。

連線世界的”西都”

在1300年前,中國的唐王朝作為世界性的帝國而盛極一時。因此,唐王朝的文物、文化、政治體系等被周邊各國大量吸收、借鑑。日本也由大寶遣唐使-栗田真人帶回了大量的唐朝先進信息,並藉此推動了日本國內的改革。由此,日本迎來了歷史上最具國際特色的奈良時代
備受皇帝禮遇的栗田真人所見到的唐都長安城是東亞範圍內的最先進城市。平城京和太宰府就是根據他所收集的信息建造而成的。儘管太宰府當時已經模仿百濟的宮殿建築起了關隘要塞,但是因為見過唐朝宮城實物的栗田真人的上任並由他直接督造,從而使太宰府作為“西都”面貌一新。
該建築利用了水城和大野城的原有要塞,在其中規劃了大約2km見方的棋格狀的街區(大宰府條坊),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都城。大宰府政廳與其他的政府機構被安置在街區的北方正中央,在其正前方修建了朱雀大道,其寬度是長安城朱雀大街的1/4、平城京朱雀大路的1/2,以達到國內第二寬度的規格而名噪一時。街市在供人們居住的同時,還設立了供官員子女就學的教育機構(學校院)、供天皇參禪的寺院(觀世音寺.般若寺)、迎賓館(客館)等,與宮城同樣的設施幾乎一應俱全。屋頂上鋪設有與都城同樣的蓮花紋屋頂瓦、鱗次櫛比;覆蓋在屋頂上的“鬼瓦”(獸頭瓦)與栗田真人在唐朝曾見到的獅子像面孔一般無二,交相錯落、俯視著芸芸眾生。
由此太宰府曾在東亞範圍內建成了達到國際頂級標準的都市。這是為了將日本的國際性以視覺可見的方式展現在到訪者面前、這就是為了宣揚國家威儀建設而成的“西都”。外國使節和商賈往來頻繁、進口商品玲琅滿目的國際性大都市由此誕生。

接待外國使節之都

“西都”擔負著接待外國使節以及開展貿易的使命。使節(賓客)最初入住的是博多海岸的筑紫館(鴻臚館),並從那裡向大宰府進發。從筑紫館出發的使節沿著筆直的官道向前,在到達天智朝建築的水城的西門之後,接下來沿著從推定羅城門遙望可及的太宰府街道的朱雀大道北上後、到達客館並在此滯留。接下來在舉行外交禮儀時,需要整理儀仗,從客館沿朱雀大道向大宰府政廳行進。在政廳的禮樂聲中,會見儀式如期舉行,大擺筵席。為了逗留下來的使節,這裡準備了日本、唐朝、新羅的最高檔的餐具,豪奢的飲食如行雲流水般擺放上來。有時還在這裡舉行來自中國的茶宴。

文化的繁盛

在這樣的“西都”太宰府,為了招待外國的賓客,開始招納具有文化素養的各式人才,同時因為這裡還是人才的交流中轉區,鑒真空海最澄等的飽學之士也流連於此,從那時開始新文化源源不斷地被引入,並且集聚下來。類如平安時代初期的詩書畫俱優的小野篁曾在大宰府鴻臚館與唐朝人用漢詩互相唱和,加深了彼此間的友誼。另外,記錄在萬葉集里的大宰府長官大伴旅人的官邸里舉行的“梅花宴”上,出現了詠吟剛剛從唐朝帶來的梅花形式的集會。
此後,梅花和管原道真的[飛梅]傳說,超越時代成為了與太宰府結緣頗深的花卉。管原道真在面朝朱雀大道的南館過著自由受限的生活,在其死後,開始享祭於太宰府的天滿宮、以及在南館和天滿宮之間享受例行的神幸祭典。延續至今的神幸祭典依然巡遊在太宰府條坊等的古代建成的道路上,在每年秋分這一天猶如展開了一副描繪平安時代風情的優美畫卷。

先進文化的積累

因“西都”交流的展開,許多文化、文物聚集的風貌至今在觀世音寺廣為流傳。觀世音寺是由天智天皇發願建設、由唐玄宗皇帝直接賜予袈裟的僧人玄昉主持落成法事的官方寺廟。寺中建造了一批以高度超過5m的觀世音塑像為代表的反映都城及大陸文化的雕塑佛像。此外還組建了舞樂隊用來在接待外國使節的宴席上進行表演。這時代的舞樂面具也保存到了今天。另外,高僧鑒真在日本登入後,就在觀世音寺禪院掛單,並且由他在那裡首次傳授了成為正式僧人的戒律。或許正因為這個緣故,這裡才成為天下三戒壇之一而名僧輩出。為了授戒使用的戒壇實物也保存到了今天。此外,因為空海等的入遣唐僧人長期在當地生活,在觀世音寺也抄寫他們從唐朝帶回的經書。並且,梵鐘是日本最為古老的大鐘,菅原道真在漢詩“不出門”中吟詠的“觀(世)音寺中唯聽鐘聲”的正是這口大鐘。
這樣,太宰府就成為了朝廷進行外交、貿易而設立的“西都”。這是仿造百濟和唐朝的都城建設而成的、為東亞的先進文化與日本文化的交匯之處。該遺產遍布太宰府各處,作為日本的代表性古都之一,吸引著四方遊客。

文化遺產

大宰府遺址

【日本特別歷史遺址】這裡是九州的政治、文化中心,作為大宰府的中樞,是日本的外交、對外防禦的前沿陣地。大約於1300年前設立。與平城宮等同樣由朝堂院形式的政廳、周邊官衙、以及為了接待外國使節而設定的客館等部分構成。到大宰府上任的多為有遣唐經歷的、常年活躍於國際舞台上的人物。政廳遺址周邊的自然人文景觀風光旖旎,讓人想像往昔的繁華。
大宰府

客館遺址

【日本特別歷史遺址】 太宰府在古代是九州的政治與文化中心,也是日本對外防禦的前沿陣地。不僅如此,這裡也是代表朝廷接待外國使節並進行交易的地方。因此鎮上也為到太宰府住宿的外國使節準備了客館。
大宰府

大野城遺址

【日本特別歷史遺址】在1350年前,與從百濟逃亡的貴族們一同,利用自然地形建造的古代山城。大野城仿造古代百濟的都城-扶餘的扶蘇山城而建,與水城等,至今都保留了百濟式都城的風貌。從這裡遠眺,大宰府一覽無餘,遠處的玄界灘也遙遙在望。
大宰府

水城遺址

【日本特別歷史遺址】1350年前日本為百済派出的援軍被唐、新羅聯軍打敗後,為保衛日本而最初建成的要塞。由存水的護城河和堡壘構成,即使在今天,也能看到長約1.2km的巨大的堡壘。這裡採用了與百濟的都城.扶餘的東羅城(城牆)相同的建造技術。後來就成為大宰府的出入口,迎接來自國外的使節以及來自都城的官員,很多故事流傳至今。
大宰府

觀世音寺 戒壇院

【日本歷史遺蹟(觀世音寺院境內及子院遺蹟的附屬物的老司瓦窯遺址)、日本重要文化遺產(雕刻)、縣有形文化遺產(建築物・工藝)】本寺院起源於天智天皇為追思母齊明天皇而發願建成。在周邊建有49個子院,至今尚存有展示僧伽藍的基石,仿佛訴說著往昔的繁華。該寺院設有來自大陸舞樂的樂團表演,現存有陵王、鈉曾利之面具(國家的重要文化遺產)。此外,還有舉行過落成法事的玄昉的墓冢。“唐朝僧人”鑒真和“遣唐僧”空海也在這裡滯留過,首次授戒也是在該寺舉行,為天下三戒壇之一。在戒壇院內,有戒壇留存至今。安置於觀世音寺的16尊佛像(國家重要文化遺產)是凝聚了平安~鎌倉時代(9—14世紀)最高藝術成就的造像,顯示出佛教文化是從這裡傳承的。現在,該地區有觀世音寺(金堂、講堂為福岡縣有形文化遺產)、戒壇院(本堂、鐘樓、大鐘為福岡縣有形文化遺產)的法燈流傳於世。
大宰府

筑前國分寺遺址

【日本歷史遺址】這裡是遵照聖武天皇的命令在全國建造的國分寺之一。在周邊地區一度發現過記錄戶籍的木簡,可看出附近曾有國府等的筑前國的相關設施。在其周邊還依稀能夠分辨出當時景觀的痕跡。
大宰府

大宰府學校院遺址

【日本歷史遺址】這是設定於大宰府的、用來培養官員的機構遺址。西海道(今九州地方)各國的郡司子弟都曾經在這裡學習。這裡曾存有吉備真備從唐朝帶回的孔子肖像,大宰權帥大江匡房將這段史實記載在《江家次第》中。現在,沿著縣道種植的樹木源於孔子後人轉讓的,在孔子廟中代代相繼的櫂樹種子(在2015年夏天的颱風中,3棵中有2棵折斷)。
大宰府

國分瓦窯遺址

【日本歷史遺址】這是位於筑前國分寺遺址東北方向的瓦窯遺址。其側牆和天井部分都是採用曬乾的磚建造的登窯。一般認為這是8世紀中葉時期的窯址,建造筑前國分寺的瓦就是在這裡燒制的。
大宰府

寶滿山

【日本歷史遺址】這座山聳立於大宰府的東北方向,海拔高達829米,古稱御笠山,以山容俊美而備受讚譽。從奈良時代開始,在山中舉行祭祀國家疆界的儀式。據資料記載,最澄在即將出發前往唐朝之際,就在此地雕刻藥師佛來祈禱航海平安,他歸國後發願修建日本六所寶塔,後來就在此建立了安西塔。在中世紀此地設定了寺院及大宰府的“守護”(領主)的館驛,同時大力開展海外貿易。現在成為爐(灶門)神社的所在地,不時傳遞出作為古代祭祀用山的縷縷風情。
大宰府

梵鐘

【國寶(工藝品)】這是觀世音鐘鼓樓,記憶體有日本最古老的梵鐘。菅原道真在漢詩《不出門》中吟詠的即是此鐘。時至今日依然可以使用,鐘聲裊裊,一如往昔。
大宰府

太宰府天滿宮

以大宰權帥身份死於大宰府任上的菅原道真的廟宇為中心。該廟宇也被稱作天滿宮安樂寺。從平安時代開始,以源自大陸的“曲水宴”宴等為代表的一些儀式一直流傳至今。道真也作為文人而備受尊敬,很多貴族與武士都來拜廟。這裡成為文藝的聖地,“連歌”等源源不斷的被進獻上來。另外,這裡還留存有唐代書籍《翰苑》在平安時代(794—1185年)的影印本(國寶)。在鎌倉時代(13世紀),高麗國使者高柔來參拜,進獻詩歌。現在,該殿已經被指定為日本國家重要文化遺產,與轄區內的其他傳統儀式一起讓人感受到古代的氣氛。
大宰府

太宰府天滿宮神幸祭祀活動

在平安時代(1101年)大宰權帥的大江匡房創始的神幸儀式。在每年的9月份,從太宰府天滿宮到菅原道真的謫居大宰府南館遺址(現在為榎社),沿著古代的地界舉行神幸祭典。神幸的隊伍以神輿為中心,有大約400-700人身著古裝參與奉祭。
大宰府

太宰府天滿宮的傳統儀式

在平安時代,由大宰府的高級官員,把宮廷的年中例行祭典轉到大宰府,並且在天滿神前舉行,被稱作“四度宴”。流傳至今的有起源於大陸的“曲水宴”、“七夕宴”、“殘菊宴”等,在宴席上,人們通常吟詠和歌與漢詩。
大宰府

萬葉集筑紫歌壇

在日本最古老的歌集-《萬葉集》中大約收錄了4500首詩歌,其中在筑紫(現在的福岡縣)曾經被吟詠的詩歌約有320首。因此,從奈良時代的神龜到天平年間(724—749年)居住在大宰府、並給《萬葉集》留下了詩歌的著名詩人團體被稱為萬葉集筑紫歌壇。特別是在大宰帥大伴旅人官邸召開的“梅花宴”32首頗為知名。當時從唐朝傳入的“梅花”是代表新鮮、時尚的文化物品之一,引領一時風氣之先。
大宰府

大宰府條坊遺址

這是古代,東亞各都城所廣泛採用的棋盤格布局的城市的遺址。始建於飛鳥時代,在奈良時代修建了政廳和朱雀大路。其格局與以唐朝的長安城為藍本的平城京極為相似,其設計及督造者均為建設平城京的原班人馬。即使在今天,街道各處依然能體現出條坊痕跡的布局。
大宰府

官道

這是通達大宰府的出入口的水城的西門與東門的直達道路。西門通道為連線筑紫館(鴻臚館遺址)和大宰府的道路,外國使節就是通過此道路進入到大宰府。東門通道銜接博多,成為了從都城到大宰府上任的官員的通道。東門通道及西門通道都作為市道而沿用至今。
大宰府

軍團印出土地[御笠團印、遠賀團印]

在大宰府所在的筑前國駐守有4個軍團。在這裡發現了2枚軍團銅印“御笠團印”和“遠賀團印”(都是國家重要文化遺產)。由此可知,在大宰府條坊的西北角一帶,曾經駐紮過守衛大宰府及筑前國的軍團。
大宰府

般若寺遺址

這是筑紫大宰帥・蘇我日向為祈禱孝德天皇疾病痊癒而在654年建造的古代寺院。在奈良時代,曾被移建於條坊內。當時在條坊內的寺院僅有觀世音寺和般若寺,都是與天皇有因緣的寺院。在這裡發現了塔基壇及塔心礎,以及建造於鎌倉時代(13世紀)的石制七重塔。
大宰府

南館遺址

館舍是提供給赴任者使用的官方居所,其中,“南館”作為菅原道真的謫居住所而知名。此後,為了悼念道真,大宰大貳藤原惟憲在1023年在此建成了淨妙院。此地與天滿宮之間舉行的神幸祭典是由大宰權帥大江匡房在1101年開始舉辦。此後該處轉而成為了今天的榎社。在其附近有客館遺址,在此地可以深感朱雀大路的歷史文化氣氛。
大宰府

太宰府的梅

在奈良時代,從唐朝傳入了綻放於春季的馥郁芬芳的“梅花”,成為新鮮時尚的文化物品之一。在《萬葉集》中有關於“梅花宴”的記載。在太宰府賞梅活動廣為流傳,尤其因為菅原道真格外喜愛梅花,所以與飛梅的傳說和淨妙尼的故事一起,使梅花常作為太宰府和太宰府天滿宮的象徵。在今天依然舉行向天滿宮敬獻梅的儀式,而且很多家庭也在庭院中種植梅花。
大宰府
飛梅傳說:傳說梅花因仰慕道真,在一夜之間從都城飛到太宰府,本殿旁側的樹據說就是當時飛來的梅樹
淨妙尼故事:道真不習慣在大宰府的生活,一個老婦人多方照顧他,用梅枝插上烤熟的餅進獻給道真的典故。這也是現在成為太宰府特產的“梅枝餅”的由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