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信息技術基礎教程(第2版)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教程(第2版)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教程(第2版)》是由安世虎主編,2019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計算機系列教材。該教材適合作為非計算機專業課程教材,也可作為計算機套用培訓教材或自學教材。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教程(第2版)》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計算機系統與網路;第二部分是辦公信息處理;第三部分是計算機套用技術。

基本介紹

  • 書名:大學信息技術基礎教程(第2版)
  • 作者:安世虎
  • ISBN:9787302533887
  • 類別:計算機系列教材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10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成書過程,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該教材刪除了第一版中20世紀信息技術領域十大產品、Internet網路衝浪等內容。在文字處理軟體Word 2010中增加了郵件合併、審閱、文檔保護等內容;在電子表格軟體Excel 2010中增加了數據透視圖表、宏、數據模擬分析和計算等內容。同時,增加了移動網際網路、軟體開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計算機發展新技術等內容,對部分案例進行了擴充和系統化。
各章編寫分工如下:第1章由安世虎編寫,第2章和第8章由周恩鋒編寫,第3章和第9章由孫青編寫,第4章由謝蕙編寫,第5章由譚嶠編寫,第6章和第10章由朱波編寫,第7章由隋麗紅編寫,全書由安世虎統稿。該教材的寫作集體根據教學實踐,在內容的甄選、全書組織形式等方面參考了同類書的經驗。
2019年10月1日,該教材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教程(第2版)》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計算機系統與網路,包括第1~3章,主要介紹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 7作業系統、網路技術;第二部分是辦公信息處理,包括第4~6章,主要介紹文字處理軟體Word 2010、電子表格軟體Excel 2010、演示文稿軟體PowerPoint 2010;第三部分是計算機套用技術,包括第7~10章,主要介紹多媒體技術、軟體開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

教材目錄

第一部分計算機系統與網路第1章計算機基礎知識3
1.1計算機概述3
1.1.1現代計算機的發展3
1.1.2計算機的分類及其特點5
1.1.3計算機的套用領域6
1.2計算機系統組成9
1.2.1計算機硬體結構9
1.2.2計算機軟體11
1.3計算機信息處理基礎15
1.3.1數制15
1.3.2數制間的轉換18
1.3.3計算機中數的表示22
1.3.4信息編碼23
1.4微型計算機硬體組成27
1.5計算機常用術語36
1.6信息科學技術的長期發展趨勢38
1.6.1對信息科學技術認識的轉變38
1.6.2信息科學技術面臨重大突破42
第2章Windows 7作業系統47
2.1作業系統基礎47
2.1.1作業系統的概念與作用47
2.1.2作業系統的主要功能48
2.1.3作業系統的分類49
2.1.4典型作業系統介紹50
2.2Windows 7的安裝與操作界面51
2.2.1安裝Windows 7作業系統51
2.2.2Windows 7的啟動與退出55
2.2.3Windows 7的操作方式56
2.2.4Windows 7的桌面、系統列和“開始”選單57
2.2.5Windows 7的視窗61
2.2.6Windows 7的選單63
2.2.7Windows 7對話框63
2.3Windows 7的主要功能64
2.3.1檔案和資料夾管理64
2.3.2磁碟管理71
2.3.3程式管理75
2.3.4任務管理77
2.3.5設備管理77
2.4Windows 7系統設定79
2.4.1設定印表機80
2.4.2設定滑鼠與鍵盤81
2.4.3設定聲音設備82
2.4.4設定顯示屬性82
2.4.5日期、時間和區域語言設定84
2.4.6用戶賬戶管理87
2.4.7管理工具89第3章網路技術92
3.1計算機網路基礎92
3.1.1計算機網路的定義92
3.1.2計算機網路的功能92
3.1.3計算機網路的分類93
3.1.4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93
3.1.5網路體系結構95
3.2區域網路97
3.2.1區域網路傳輸介質97
3.2.2區域網路的連線99
3.2.3Windows 7作業系統下區域網路共享101
3.3Internet基礎105
3.3.1Internet的發展歷程及主要功能105
3.3.2Internet地址106
3.4移動網際網路109
3.4.1移動網際網路的定義109
3.4.2移動網際網路的特點110
3.4.3移動網際網路的體系結構111
3.4.4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趨勢112
第二部分辦公信息處理
第4章文字處理軟體Word2010 115
4.1Word 2010的主要功能115
4.2Word 2010的基本操作118
4.2.1Word 2010的啟動與退出119
4.2.2Word 2010工作視窗的基本組成119
4.2.3創建新文檔121
4.2.4保存與關閉Word2010文檔121
4.2.5打開已有文檔122
4.2.6文本的輸入123
4.3Word 2010文本編輯124
4.3.1文本的選定125
4.3.2刪除、複製和移動125
4.3.3撤銷和恢復126
4.3.4查找、替換和定位127
4.3.5插入批註和文檔修訂130
4.3.6郵件合併132
4.4Word 2010文檔的格式設定138
4.4.1視圖138
4.4.2字元格式設定139
4.4.3段落格式設定140
4.4.4頁面格式設定146
4.5長文檔編輯151
4.5.1格式重用和模板151
4.5.2插入目錄153
4.5.3添加引用內容154
4.6表格操作157
4.6.1創建表格157
4.6.2輸入表格內容158
4.6.3編輯表格159
4.6.4表格和文本的轉換164
4.6.5表格中數據的排序和計算165
4.7其他對象的操作166
4.7.1圖片166
4.7.2圖形168
4.7.3文本框169
4.7.4藝術字169
4.7.5SmartArt圖形170
4.7.6公式172
4.7.7螢幕截圖173
4.8Word 2010文檔的列印輸出173
4.8.1重要文檔的保護173
4.8.2文檔的列印輸出174
第5章電子表格軟體Excel2010 175
5.1Excel 2010的主要功能175
5.2Excel 2010的基本操作176
5.2.1Excel 2010啟動與退出176
5.2.2工作簿檔案的基本操作178
5.2.3工作表的基本操作178
5.2.4單元格的基本操作181
5.3工作表的編輯與格式化182
5.3.1數據的輸入182
5.3.2數據的類型182
5.3.3數據的編輯184
5.3.4工作表的格式化187
5.4公式和函式190
5.4.1單元格引用和區域引用190
5.4.2公式1935.4.3函式193
5.4.4Excel 2010常用函式196
5.5數據圖表203
5.5.1圖表結構203
5.5.2創建圖表204
5.5.3圖表的格式化與編輯206
5.6數據管理208
5.6.1數據清單208
5.6.2數據的排序210
5.6.3數據篩選212
5.6.4數據的分類匯總215
5.6.5數據透視表217
5.6.6數據透視圖218
5.6.7宏219
5.7頁面設定與列印221
5.7.1頁面設定221
5.7.2列印預覽224
5.7.3列印工作表224
第6章演示文稿軟體PowerPoint 2010 225
6.1PowerPoint 2010主要功能225
6.2演示文稿的創建及幻燈片內容的編輯226
6.2.1PowerPoint 2010視窗組成226
6.2.2新建演示文稿228
6.2.3幻燈片的製作228
6.2.4幻燈片視圖235
6.2.5演示文稿的保存和簡單放映235
6.3幻燈片的改進和美化237
6.3.1幻燈片內容的改進237
6.3.2幻燈片的組織和管理237
6.3.3主題的套用240
6.3.4幻燈片母版的使用243
6.3.5設定占位符格式247
6.3.6添加媒體對象248
6.4添加動態效果248
6.4.1設定幻燈片的切換效果249
6.4.2設定幻燈片的動畫效果250
6.5超連結與動作設定252
6.5.1添加超連結252
6.5.2動作按鈕254
6.6演示文稿的放映255
6.6.1幻燈片放映控制255
6.6.2排練計時256
6.6.3錄製旁白256
6.6.4自定義放映257
6.6.5設定幻燈片放映方式258
6.7演示文稿的輸出259
6.7.1演示文稿的列印260
6.7.2演示文稿的打包261
6.7.3演示文稿的網上發布262
第三部分計算機套用技術
第7章多媒體技術265
7.1多媒體技術概述265
7.1.1多媒體技術的概念265
7.1.2多媒體技術的特徵265
7.1.3多媒體技術研究的內容266
7.1.4流媒體技術266
7.2多媒體計算機系統組成269
7.2.1多媒體計算機硬體系統269
7.2.2多媒體計算機軟體系統272
7.3音頻信息273
7.3.1數字音頻273
7.3.2音頻檔案的格式274
7.3.3音頻處理軟體275
7.4圖像信息的獲取與處理276
7.4.1圖像檔案276
7.4.2圖像檔案的格式277
7.4.3圖像處理軟體278
7.5視頻信息279
7.5.1視頻概念279
7.5.2視頻檔案279
7.5.3視頻處理軟體281
7.6多媒體數據存儲技術281
7.6.1光存儲技術281
7.6.2光存儲介質282
第8章軟體開發技術284
8.1算法與數據結構284
8.1.1算法284
8.1.2數據結構285
8.1.3線性表287
8.1.4樹與二叉樹290
8.1.5查找293
8.1.6排序294
8.2程式設計基礎296
8.2.1程式設計風格296
8.2.2結構化程式設計297
8.2.3面向對象程式設計298
8.3軟體工程299
8.3.1軟體工程基本概念300
8.3.2需求分析及其方法302
8.3.3軟體設計及其方法304
8.3.4軟體測試307
8.3.5程式調試310
第9章信息安全技術311
9.1信息安全311
9.2計算機網路安全312
9.3計算機病毒與防範314
9.3.1計算機病毒的定義314
9.3.2計算機病毒的特徵314
9.3.3計算機病毒的危害316
9.3.4計算機病毒的分類及傳播路徑316
第10章計算機發展新技術319
10.1大數據319
10.1.1概念319
10.1.2大數據的特徵319
10.1.3大數據處理流程319
10.1.4相關技術321
10.2雲計算322
10.2.1雲計算的概念322
10.2.2雲計算的主要特徵323
10.2.3雲計算的分類323
10.3人工智慧324
10.3.1人工智慧的概念324
10.3.2人工智慧的發展324
10.3.3人工智慧的相關技術325
10.3.4人工智慧的分支327
10.4量子計算329
10.4.1基本原理329
10.4.2量子計算的發展330
附錄A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MSOffice高級套用考試大綱(2018年版)332
參考文獻335
(註: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教學資源

該教材配有實驗教材——《大學信息技術基礎學習與實驗指導教程(第2版)》,內容包括上機實驗指導、學習指導與習題及習題參考答案。
書名書號出版社出版時間作者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學習與實驗指導教程(第2版)》
9787302535874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9.10.01
安世虎

教材特色

  1. 知識體系符合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基本知識要求,選用隱含計算思維能力培養案例,引導學生建立基於計算思維的知識體系;
  2. 按照套用驅動模式組織教材內容,符合實踐——理論——再實踐的認知規律,採用文字、圖和表相結合的知識表現方式;
  3. 注重基本原理的專業性、基本操作的實用性,體現“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理念;
  4.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學制、專業、教學時數、教學要求、教學目標等實際情況對講授內容進行取捨。

作者簡介

安世虎,博士,山東財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講課程有《離散數學》《數據結構》《作業系統原理》《電腦程式設計》《計算機套用基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