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村(雲南省大理州大理市挖色鎮大城村)

大城村(雲南省大理州大理市挖色鎮大城村)

該行政村隸屬大理市挖色鎮,地處挖色鎮東邊,距挖色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距市38公里,交通方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城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面積:46.2平方公里
  • 人口: 6020人
簡介,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基礎設施,村務公開,文化教育,基層組織,發展重點,新農村建設,人文地理,

簡介

東鄰高興村,南鄰光邑村,西鄰光邑村,北鄰康廊村。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花椒箐18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488戶,有鄉村人口 6020人,其中農業人口6020人,勞動力404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413人。
全村國土面積46.2平方公里,海拔1980米,年平均氣溫15 ℃,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蠶豆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3571.7 畝,人均耕地0.59畝,林地53602.7 畝。
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9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69元。該村屬於非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第一產業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95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507萬元,畜牧業收入22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300頭,肉牛149頭,肉羊500頭; 林業收入53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450萬元, 工資性收入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40元,農民收入以第一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40人 ,在省內務工{680人,到省外務工6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烤菸、大蒜、小蔥、大蔥},主要銷售往省內,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小蔥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560戶,共鄉村人口6509人,。其中農業人口6020人,其中男性3273人,女性3236人,勞動力4045人。
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323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314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及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8公里,距離鎮衛生院4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人畜混居的農戶數0戶。

基礎設施

1、道路交通規劃;
2、給排水工程規劃;
3、防洪工程、防洪設施規劃;
4、電力電信工程規劃;
5、環境保護與環衛設施規劃;
6、防災救災工程規劃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41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754.4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5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50萬 元(人均77 元),一事一議籌勞12000個(勞均2個)。
年末集體總收入23萬元,有固定資產136.8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1.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大成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挖色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8公里,距離中學2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561人,中學生572人。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9個,黨員總數208人,黨員中男黨員163人,女黨員45人。 團員173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現狀道路不完善,路面寬窄不一,道路密度間距不合理;
2、有一定綠化用地,但利用率不高,場地配套設施部完善;
3、無污水處理設備,生活污水不經過任何處理直接排放;
4、生活垃圾任意倒放嚴重;
5、電力電信線路亂搭亂接現象嚴重,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積極爭取資金,完善道路硬化及村內環境衛生的整治,

新農村建設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發農業生態旅遊和鄉村旅遊服務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基層民主制度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農民綜合素質提高,社會保障體系完善,使農業生產鄉村形態成為景觀資源和經濟資源,為大成村提供發展空間和良好的生態綠地,為村民提供休閒場所和安居的樂園。

人文地理

1、對村內良好的自然山體、林地予已保護,嚴禁亂砍亂伐,形成良好的自然景觀,構築生態型的自然村落
2、大成村有幾個寺廟,應對村域內的崇福禪寺以及其它寺廟予以保護,對建築本身予以修繕保護
3、境內的先民就以沙漠廟一帶為中心建立了魯白王國,創造了白族早期的魯白文化
4、大成沙漠洞(由於大成鄉村旅遊尚未開發,到大理環海游的旅客往往是從洱海邊與大成古村相距2公里而擦肩而過。再加上保護力度不夠,富裕起來的、具有保護價值的老房院落、古巷、老門樓正在被翻新拆除,十分可惜)
5、日課岩
日課岩在三峰山華高嶺白王城下崇福寺後(古時大成後巷,奎閣節王家墳內)。其狀如圓桌面,三尺許,平地而起,高約半米。又稱“載客登肘”(祭天台石)。古人以此祭天。1970年此地劃為宅基,修渠灌溝等炸石炸毀(雍正《賓川州志》載古蹟曰:“日課岩,崇福寺後有飛石下崖一步面可三尺,昔有僧慈濟日課百拜於上後成道化去”)
6、天子洞
天子洞在沙漠廟後,洞分二室,一室裝物資,一室有石床。唐代楊乾貞母在其南天子廟址生下楊乾貞,被廟祝營救於此洞長大。洞後之山因此叫大官山(明碑曰五尾山)。
剖石崖與洱岩題
在挖色與海東交界處洱海邊山崖上(今已無存)。明代李元陽《大理府志》曰“剖石崖在洱河東岸,南詔風伽異欲刻碑國門,於此取材,今碑跡猶存,蓋下臨萬仞之淵,為力至難。”民國《大理府志》、《海東鄉志》曰“鳳伽異剖石——國門於此”。《大理府志》又曰“洱東石壁上刻曰:此水可當兵十萬;昔人空有客三千。不知訪於何時,出何人之手”。民國《大理縣誌稿》和《海東鄉志》也有同樣記載
7、黑龍潭
在鳳尾箐中有一高山小箐,箐中出泉,經岩石下流入一小潭曰黑龍潭。岩間留有龍麟形狀。
掛鐘壁
鳳尾箐有一大石壁(在今山神廟旁)壁上角懸一石鐘,入箐者常以石擊鐘鳴驅邪。1980年被炸毀、
8、白王城
挖色有二對,一是三峰山圓形華高嶺上俗稱山城,壘石為城周長約千米。城中有洞曰白王洞,昔有倒流水,今已乾竭。其下方有箭道長三百餘米,疑為古練兵場地;二是水城,在大城水庫南邊金魚山,低處為城,長數百米,高處昔有土埂,留有二道門。山城今仍在,箭道與水城已劃為宅基地,遺址已毀廢
9、古城遺址
有周朝魯白國(公元前十一世紀)都晉唐宋元郡州治今沙漠廟。有相傳為漢代的白王山城、水城,(今水城已毀,山城仍存)。有清同治挖色城遺址(今不存)
10、新石器遺址
有赤文島新石器遺址(在島西坡頭),外國人曾考察過為銅石並用遺址;康廊羊坡頭新石器遺址——外國人曰“打漁村遺址”;金魚山新石器遺址,在大成水庫南凹地,俗稱白王水城(今已毀);大官山新石器遺址,在峰馬坡頭坪地;四龍山西北坡新石器遺址,在大成四龍山西北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