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鎮(歸廣東梅州市梅縣區轄鎮)

大坪鎮(歸廣東梅州市梅縣區轄鎮)

大坪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位於區域西北部,南端與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相鄰,北面與平遠縣接壤,東端與梅州市梅江區城北鎮相連,西鄰梅西水庫管理局,過去,大坪石灰廠廠房前有棵大榕樹,樹下平坦寬闊,故名大坪。省管縣道X020線貫穿全境,距梅州市區的梅城25公里,總面積78.24平方千米(2017年),轄12個村委會、1個圩鎮社區居委會,16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8973人(2017年)。鎮內通行客家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坪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
  • 電話區號:0753
  • 地理位置梅縣區西北部
  • 面積:78.24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8973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梅州客都機場
  • 火車站梅州站梅州西站
  • 車牌代碼:粵M
歷史沿革,自然環境,行政區劃,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經濟狀況,教育,人物,

歷史沿革

清代為大平堡,民國20年(1931年)為第五區的一部分,民國30年為第二區大坪鄉,建國初屬梅西,1956年為大坪鄉,1958年屬梅西人民公社,1960年從梅西分出成立大坪人民公社,1983年冬改為區,1987年設為鎮至今。
轄有大坪居委、大坪村、平中村、三台村、守台村、秀湖村、營里村、育豪村、清蓮村、雷甘村、坪畲村、上和村、湯湖村、侯畲村等。
大坪鎮具代表性的三大姓為盧、古、張;還有洪、黃、郭、潘、藍、宋、王、李、丘、顏、楊、凌、蔡、熊、賴、溫、彭、姚、白、羅、鐘、林、廖、黎、吳、曾、鄭、葉、管、周、沈、鄒、范、陳、劉、梁、鄧、房、朱、巫等姓氏。

自然環境

1、境內丘陵山地與盆谷交錯,地勢中間高、四周低,但在鎮區附近為典型的盆地特徵。水源比較缺乏,有“架上金盆”之稱,民間歌謠有“大坪唔旱,當過四川”的說法。有鈷、錳、煤、石灰石和礦泉水等資源,石灰石儲量豐富,湯湖村有兩處天然溫泉。
2、全鎮範圍位於北回歸線北面,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建國後,興建有上官塘(中型)、清徑、黃泥塘、梯子岌、大嶺、黎坑塘、游黃塘、上墩、上振、溫坑電灌站等小型水利設施。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6128畝,占水田面積的89%。年平均氣溫18.5—22.3℃之間,無霜期長,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率52%,水稻、柑桔、梅州金柚、茶葉等亞熱帶、熱帶經濟作物生長旺盛。
3、土壤條件,全鎮大部分山坡地為赤紅壤沙質土,土質疏鬆肥沃,酸鹼度適中,對於水稻、木薯、馬鈴薯、玉米等糧食作物和茶葉、甘蔗、大豆、花生等經濟作物及梅州金柚、柑桔、香蕉、李等水果的生長提供了很好的天然條件。

行政區劃

12個村委會、1個圩鎮社區居委會
441421104001 121 圩鎮社區居委會
441421104200 220 秀湖村委會
441421104201 220 營里村委會
441421104202 220 育豪村委會
441421104203 220 清連村委會
441421104204 220 雷甘村委會
441421104205 122 大坪村委會
441421104206 122 平中村委會
441421104207 220 上和村委會
441421104208 220 坪畲村委會
441421104209 220 守台村委會
441421104210 122 三台村委會
441421104211 122 湯湖村委會

自然資源

大坪鎮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基礎設施完善,環境優美。上官塘水庫為梅縣區境內容量最大的水庫;風光如畫的梅江支流程江河貫穿守台、三台及平中村,下游通達大坪鎮南口鎮、大坪鎮程江鎮等。
已探明的資源主要有:優質石灰石(儲量2億噸、可開採1億噸)、煤炭(廣東省已禁止開採)、溫泉(水溫高達42℃、含多種微量元素)、民用石材等。
旅遊資源:洞天湖度假村、尖石筆山、湯湖溫泉、上村赤岌上老師坑、下村蝦子坑復興庵、薯田高靈寺、上官塘普渡庵、梅州市最新圍龍屋(育豪村丘姓“河南堂”)。
大坪水質獨特,所產石膏豆腐遠近馳名。
三台村高山所產三台山茶曾獲乾隆欽點名茶。
上官塘農場“梅占香茶”是客家茶的代表之一。

基礎設施

濟廣高速公路天汕高速公路梅河高速公路近在咫尺,206國道(煙臺---汕頭)途徑鎮內,區道X020線貫穿全境,經廣梅汕鐵路可通達廣州武漢廈門汕頭深圳等大中城市;梅州客都機場開通有每日往返廣州香港深圳台中北京上海雅加達等地的國內及國際航班。
全鎮實現村村通水泥路;電力供應充足;通訊覆蓋率和傳輸質量高;市場街道寬暢整潔;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配套設施日趨完善,境內治安秩序良好。80% 的自然村均有路燈。

經濟狀況

大坪鎮一、二、三產業結構合理,工農業產值比例達到59:41。工業圍繞“以質量求生存,以效益促發展”的方針,合理利用和開發本地資源,以石灰石、水泥、電力開發為主的一批建材、能源企業構築了大坪堅實的工業基礎;農業產業化迅速,形成了以臍橙、梅州金柚為主導水果產品的具有區域比較優勢的特色農業經濟布局,目前為梅縣區生態農業重點發展區域,主要發展名貴植物的種植及動物產業。
農業
總面積78.24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耕地面積9860畝,山地面積8.44萬畝,魚塘35畝。總人口8973人(2017年)。主要作物為水稻、番薯、花生、玉米、黃豆、木薯等,南方常見作物均有種植。

教育

人物

盧偉良
盧偉良(1910──1988),出生於大坪鎮平中村盧屋。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至1936年,先後任共青團梅縣縣委書記、共青團東江特委常委、中共廣東省委交通員、梅州大埔交通站站長等職。1932年3月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後,任紅軍總部二局參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保衛局總隊部參謀長。長征期間,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保衛局偵察員、紅軍總司令部一局參謀。紅軍到達陝北後,任延安至上海的交通員,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大隊政治指導員、分黨委書記。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新四軍東南局交通站站長、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政訓員、增(城)從(化)番(禺)獨立大隊大隊長兼政治委員、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第五大隊及東江縱隊第五大隊政治委員、東江縱隊第一支隊支隊長、東江縱隊江南指揮部指揮員、東江縱隊東進指揮部指揮員等職。在東莞活動時,曾參與開闢大嶺山抗日根據地的鬥爭,領導東江縱隊第一支隊在路西地區堅持敵後游擊戰爭。全國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渤海軍區參謀處長,後參加中央黨校學習。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廣東省興梅地區行政公署專員、地委常委,華南國防公路修建總指揮部幹部部副部長兼處長,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第三屆政協委員、第四屆政協常委等職。1988年逝世。
古遠清
古遠清,出生於大坪鎮平中村赤嶺。1964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歷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師、講師、副教授、教授,台港澳暨海外華文學研究所所長。武漢市文聯第六、七、八屆委員,湖北省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國際炎黃文化研究會副主席,曾獲湖北省第二屆文藝明星獎。1957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著有《中國大陸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台灣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香港當代文學批評史》、《台港澳文壇風景線》、《詩歌修辭學》、《詩歌分類學》、《海峽兩岸詩論新潮》、《詩詞的魅力》、《與青少年談詩》、《恨君不似江樓月》、《看你名字的繁卉——蓉子詩賞析》、《隔海說書》、《詩的寫作與欣賞》、《海峽兩岸朦朧詩品賞》、《台港朦朧詩賞析》、《台港現代詩賞析》、《中國當代詩論五十家》、《文藝新學科手冊》、《中國當代名詩一百首賞析》、《〈吶喊〉〈彷徨〉探微》等。
還著有《詩詞的魅力--留得枯荷聽雨聲
張炎元
張炎元(1904~2005.8.13)字炳華,出生於大坪鎮平中村陂唇,黃埔軍校第二期工兵科畢業,後廬山中央軍官訓練團將官班、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二期畢業,國民黨陸軍中將,建國後到台灣。
張炎元在1925年秋任國民革命軍海軍安北艦黨代表,1927年任第二十六師七十七團副團長。曾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失去組織關係。1927年春被保送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同年冬離開蘇聯,避居港澳。1928年夏赴印尼爪哇,先後在林氏店鋪當店員,華僑補習學校教員,1929年任加拉漢中華學校教員。1930年回國,往黃埔同學會登記,參與復興社的早期組創活動,1932年4月為復興社骨幹之一,任華南區情報站長,華北辦事處行動組長、副主任。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央憲兵司令部政訓處長。軍事委員會西南運輸處稽查組長,中美合作運輸處長,運輸統制局監察處處長,1943年2月授陸軍少將,1945年任公路總局副局長,1946年10月任國防部第二廳副廳長,1947年返粵任廣東保全副司令,兼保密局廣州站長。1949年到香港,1952年到台灣,任“國防部”情報局中將局長,1956年10月授陸軍中將。1971年當選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台灣足球協會主任委員,1976年後續選為國民黨第十一至十四屆中央評議委員。1992年委託侄孫女張伶返故鄉,參加大坪鎮程風中學建校45周年紀念活動,並捐款建教學樓,親函同意受聘任程風中學名譽董事長。著有《天涯流浪歌》、《爪哇三年》等。
大坪鎮龍頭村人,黃埔一期生,胡宗南第一號副手,1947年作為第5兵團司令在豫西牽牛作戰中被老同學陳賡打的一敗塗地,化裝逃走。後來重新啟用為62軍軍長,在海南島作戰中居然率領所屬各級部隊長帶頭反衝鋒,也是一大奇蹟。後半生在美國加州渡過
李鐵軍(1904年—2002年)字虞午,國民革命軍中將。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參加北伐戰爭,歷任第二師排、連、營,第一師第一旅第三團團長。一九三零年任第一師第一旅旅長,第一師副師長。一九三六年二月任陸軍第九十五師師長。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任第一師師長。 一九三七年八月參加淞滬抗戰,在吳淞、寶山、月埔一帶抗擊日軍。一九三八年五月十二日胡宗南辭第一軍軍長職,李鐵軍升任第一軍中將軍長。一九三八年七月調任七十六軍軍長,一九四二年六月升任第三十七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七十六軍軍長。 一九四四年三月以第四十二軍和新編第二軍編成第二十九集團軍,李鐵軍升任第二十九集團軍中將總司令兼新二軍軍長,駐防甘肅河西走廊。一九四六年四月李鐵軍接任河西警備總部總司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