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土樓群

大地土樓群

大地土樓群位於福建漳州市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由“土樓之王”二宜樓、“福建土樓博物館”南陽樓、“宜居典範”東陽樓三座土樓和周邊的玄天閣、嘉應廟、慈西庵、茶香街等景點組成,是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座土樓都是由蔣氏家族所建,他們依據山形地勢,建成方圓不同的樓宇,冠以蜈蚣吐珠(二宜樓),獅子踢球(南陽樓),獅子踏印(東陽樓)的雅號,選址、造型、格局處處體現“天人合一”,神形兼備,不愧為堪輿風水的經典之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地土樓群
  • 外文名:Dadi Tulou Cluster
  • 地點:福建漳州市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
二宜樓,南陽樓,東陽樓,

二宜樓

被譽為“土樓之王”的二宜樓建於清乾隆五年(1740年),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歷史價值最完整的土樓之一。其占地面積9300平方米,屬於雙環圓形土樓,外環高4層,內環1層。整座樓分成16單元,共有房間213間。其中4個單元是作為共用的門、梯道及廳堂,餘下的12個單元為住戶,每個單元均有獨自的樓梯上下,是福建省兩大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之福佬民系地區單元式與通廊式有機結合的典範。
“二宜”寓意“宜山宜水,宜家宜室”,融歷史學、地理學、建築學、軍事學、哲學、美學和民俗學為一體,整個建築追求天地人和諧的統一,是中國傳統風水理論的一大實踐。樓內共存壁畫226幅,彩繪228幅,木雕349件,楹聯163副,內容有花鳥、山水、人物等,在福建土樓是獨有的,在中國民居中亦屬罕見,堪稱民間藝術寶庫、土樓文化傳承典範。

南陽樓

南陽樓位於二宜樓東南側,相距約150米。建於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比二宜樓遲建47年,系二宜樓建造者蔣士熊之孫蔣經幫所建。因為以二宜樓為藍本,所以二宜樓建築設計方面的優點特點都被吸收,讓他成為二宜樓的縮影,其木雕、石刻用材方面較之二宜樓更勝一籌。南陽樓坐東南朝西北,占地3100平方米,設4個單元,每個單元均為7開間,共有房間96間。南陽樓是福建圓形土樓中最講究樓外周邊景觀環境的土樓,也是在福建土樓中唯一利用外景和人為建設外景互動的樓,之所以能把福建土樓博物館設立於此也是她的唯一無樓可比性所在。它不但門前有青山綠水的遠景和日月輝映的中景,而且樓後有依山而建的後花園,樓內設計亦極其講究唯美與舒適。

東陽樓

東陽樓與南陽樓陰陽相濟,共成“天圓地方”之意,位於南陽樓西側,建於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系二宜樓建造者蔣士熊之孫太學士蔣宗杞創建。
它是一座巨型的生土方樓,背靠獅子山,意含“獅子踏印”。它坐西北朝東南,占地2200平方米。整個建築呈前低後高,等級分明,為內通廊式結構。門牆由十分堅固的細磨花崗岩砌成,主樓有住房36間,廳4個,兩翼各建護厝平房共15間,(左八間)為廚房和餐廳,每間使用面積已達15平方米。兩邊護厝各開前後門,前門與大門並列成三門,後門通向廁所。二條橫向通廊將上廳下廳和廂房分隔,橫廊兩端開小門通向廚房餐廳,已較好地解決了蒸炒和炊煙對住房的干擾。
東陽樓房間橫向偏窄,廂房2.5米正間僅2.8米,深度也不一,有的5.9米有的4.5米,但無壓抑感,因為房子層高達3.8米。由於樓層較高,樓內使用了二節曲梯,二層住房的窗戶寬度達1米×0.6米,護以木欞,牆上不見槍眼,這是東陽樓與其他土樓最大的不同。用現代的觀點來看,他們的建築思想不再圍繞著防禦,而追求廳大,廚房大,衛生間大、住房小的“三大一小”的居住舒適性,這在一百年前的華安山區出現,在山區的民居建築史上可算是一次革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