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鎮

仙都鎮

仙都鎮位於華安縣東北部,與安溪縣的龍涓鄉相毗鄰,平均海拔330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平均氣溫21℃。全鎮土地面積 140.5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總人口2.7萬多人。此外,還有旅居海外的“三胞”1萬多人,是華安有名的僑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仙都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華安縣
  • 下轄地區:轄13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596
  • 郵政區碼:363800
  • 面積:140.5平方公里
  • 人口:2.7萬多人
  • 方言:閩南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火車站:漳州站
  • 車牌代碼:閩E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經濟狀況,社會事業,人文歷史,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1958年置仙都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改鎮。1997年,面積140.5平方千米,人口2.7萬,轄先鋒、中圳、仙都、市後、大地、上苑、送坑、招坑、招山、下林、雲山、嶺埔、高村13個村委會。

行政區劃

轄13個行政村(市後村、嶺埔村、雲山村、下林村、招山村、上苑村、招坑村、中圳村、大地村、仙都村、先鋒村、送坑村、高村村)。

地理環境

仙都鎮位於福建省華安縣東北部,世界文化遺產──“二宜樓”所在地,素有“閩南僑鄉”之稱,是漳州重點(衛星)城鎮和首個“貸款信用鎮”。全鎮土地面積140.5平方公里,轄市後、嶺埔、雲山、下林、招山、上苑、招坑、中圳、大地、仙都、先鋒、送坑、高村13個行政村,總人口2.81萬人,其中有高山族14戶35人,是福建省高山族聚居最多、最集中的地區。此外,還有旅居海外的“三胞”1萬多人,是華安有名的僑鄉。
仙都鎮仙都鎮

經濟狀況

2006年,仙都鎮工農業總產值6.88億元,其中工業產值5.08億元,農業產值1.80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達7.64億元。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均純收入達8000多元。
2008年,全鎮的工農業總產值增加加到10.35億元,其中工業廠址7.3億元,農業產值3.05億元,人均純收入達10253元,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1)工業:2004年完成工業產值3.8億元,比增18%;新辦茶葉加工企業800多家;茶葉機械製造廠28家,創產值3500萬元。2005年一季度在建項目1個,在談項目1個。
(2)茶業:優質茶園4萬畝,茶葉加工戶(廠)2000多家,茶葉行銷商200多家,2003年茶葉總產量5萬擔,創產值3億元。
(3)竹涼蓆加工業:2004年竹涼蓆加工廠50家,年產竹涼蓆50萬床,創產值3500萬元。
(4)旅遊:主要景點有正在申報世遺的大地土樓群、嶺頭博士村、榕抱松、玄天閣等。

社會事業

仙都鎮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投資環境不斷改善。 (1)便利的交通網:省道圍禾線貫穿全鎮,東通泉州、廈門、福州,南與九龍江沿江公路相接直通漳州70多公里,西距縣城23公里連線鷹廈鐵路和華安至漳平的閩中通道。100%行政村通公路。鎮道已全部實現水泥路化,總長12公里,可通三片區10個行政村。 (2)齊備的運輸車隊:全鎮擁有大中型客運車輛16部,貨運車輛160多部,滿足了客、貨運輸的需要。 (3)充足的電力:全鎮水電總裝機容量已達4000千瓦,年發電量2000多萬度,設有變電站和供電所,並與全縣電網聯網。 (4)現代化的通訊:光纜程控電話已擴容至2000門,已安裝1850多門,全鎮平均每4戶就有一部電話,村村通電話,有5個村電話上百部。已建成三個無線通訊基站,信號覆及全鎮各片區。全鎮現有行動電話600多部。通訊系統傳輸數位化自動化。有線電視實現與縣台聯網。 (5)配套的投資軟環境:外商投資除可享有國家、省、市、縣規定的各項優惠政策外,還可享受本鎮賦予的在報批、資金、用地、稅費等方面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可提供高效、周到、優質的招商引資工作服務。鎮區內有農業銀行、信用社、郵政儲蓄所、保險等金融服務業務。
仙都鎮仙都鎮

人文歷史

仙都人文歷史悠久,地靈人傑,傳統優良。建於清朝乾隆年間(1770年建成)的圓土樓民居建築──“二宜樓”,聞名遐爾,是我國民居古建築中唯一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民居瑰寶”、“土樓之王”之美稱,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前來參觀考察,2007年已通過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專家現場評估。在農村合作化時期,先鋒村運用“四對比、五算帳”的方法進行整社,毛主席為此於1955年寫下了《一個整社的好經驗》一文光輝按語。
仙都鎮是著名導演湯曉丹,著名社會活動家湯新娘,著名教授湯國熙、湯偉克,著名畫家湯沐黎,著名的音樂指揮家湯沐海的故鄉。

風景名勝

大地土樓群位於仙都鎮大地村,距漳州80公里、距廈門147公里,由二宜樓、南陽樓和東陽樓組成,均為蔣姓祖孫在清朝中葉所建的大型住宅,是古代中國夯土建築一大奇蹟。樓群受蜈蚣山、大金面山、虎形山、大龜山、獅子山環抱,其擇址呈現出幾何學圖形。樓群的建築平面布局獨具特色,防衛系統構思獨創,構造處理與眾不同,建築裝飾精巧華麗,而且山水環境宜人、人文景觀豐富,總體布局貫穿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宜樓座落於仙都鎮大地村,清乾隆五年(1740年)始建,落成於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前後建造30年,占地面積9300平方米,直徑73.4米,是省內同類建築中單體最大的雙環圓形土樓,素有“神州第一樓”、“民居瑰寶”等諸多美譽。二宜樓是單元式與通廊式有機結合的典範,全樓分為16個單元,共有房間244間,樓內共存壁畫226幅,彩繪228幅,木雕349件,楹聯163副,內容有花鳥、山水、人物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