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縣廟會

大名縣廟會

大名縣廟會是河北省古老的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大名縣各鄉鎮都有一個或幾個村有舊廟會,有的一年會日一次,有的兩次以上,孫甘店鄉石槽村,每十二年會期一次,會前廣發告示,會日連續幾天,請幾個劇團唱大戲,遠近客商雲集,各路說唱、賣藝者紛紛趕來,趕會者人山人海,規模很大,周圍幾個村都成了會址。解放前,蔡屯村南的黃羅山廟會和石家寨村的東土山、儒家寨村的西土山、牛谷村的中土山廟會,都是有名的香火廟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名縣廟會
  • 本質:宗教文化活動
  • 又叫:廟市 節場
  • 早期: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
廟會介紹,風俗由來,發源過程,廟會沿革,唐宋,元,明,清,廟會特徵,廟會時間,

廟會介紹

大名縣各鄉鎮都有一個或幾個村有舊廟會,有的一年會日一次,有的兩次以上,孫甘店鄉石槽村,每十二年會期一次,會前廣發告示,會日連續幾天,請幾個劇團唱大戲,遠近客商雲集,各路說唱、賣藝者紛紛趕來,趕會者人山人海,規模很大,周圍幾個村都成了會址。解放前,蔡屯村南的黃羅山廟會和石家寨村的東土山、儒家寨村的西土山、牛谷村的中土山廟會,都是有名的香火廟會。
廟會,又叫“廟市”或“節場”,是中華文化傳統的節日風俗。早期廟會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交流的需要,廟會就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逐漸融入集市交易活動。這時的廟會又得名為“廟市”,成為中國市集的一種重要形式。隨著人們的需要,又在廟會上增加娛樂性活動。於是過年逛廟會成了人們不可缺少的過年內容。但各地區廟會的具體內容稍有不同,各具特色。廟會流行於中國廣大地區,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和華人社區在春節期間也有廟會活動。
大名縣廟會

風俗由來

廟會,又叫“廟市”或“節場”,是中華文化傳統的節日風俗。與其他民俗一樣,廟會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早期的廟會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屬於民間宗教信仰的酬神活動,後來紛紛與佛、道兩教結合,從而成為重大的宗教節日活動。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交流的需要,廟會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逐漸融入集市交易活動,成為中國市集的一種重要形式。

發源過程

廟會的源泉在於遠古時期的宗廟社郊制度——祭祀。在遠古時期,祭祀是人們生活中一件經常而又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所以《左傳·成公十三年》中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意思是說祭祀和戰爭一樣,都是國家生活中的頭等大事。早期的祭祀主要是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在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的過程中,人們聚集在一起,集體開展一些活動,如進獻供品、演奏音樂、舉行儀式等,這種為祭祀神靈而產生的集會可以看作是後世民間廟會的雛形。久而久之,“廟會”演變成了如今人們節日期間,特別是春節期間的娛樂活動。實際上,從“廟會”兩個漢字本身也可以看出這點,“廟”最初就是指供奉神靈尤其是祖先神靈的建築。
大名縣廟會

廟會沿革

秦漢
與其它民俗一樣,廟會是社會發展的產物,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能夠體現出時代的色彩。在秦代時期,廟會的內容仍然單一而穩定,即祭祀祖先與神靈。在西漢時期,道教開始初步形成。廟會受到了宗教信仰的影響,內容開始出現了多元化的色彩,各種習俗也開始初步形成。如《西京雜記》一書中,描述了當時的祠廟祭祀習俗:“漢制宗廟,八月飲酎,用九醞,太牢”、“京師大水,祭山川以止雨,丞相御史二千石,禱祠如求雨法”。書中京師是指長安一地,從中可以管窺中原地區廟會文化的基本內容。
東漢時期,佛教開始傳入中國。與此同時,道教也已逐漸成形。兩教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並相互影響。
兩晉及南北朝
兩晉時期,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使得原本較為興盛的儒教開始衰落。飽經戰亂和欺壓的百姓,與政治遭受壓抑的名士紛紛皈依佛教或道教。而佛教又有了水路傳經,隨著理論的相關深化,佛道二教都獲得了較大的發展並開始系統化。在南北朝時各自都已站穩腳根。
六朝以後,佛教寺院,道教宮觀日漸增多,於是附於佛寺、道觀的廟會也就逐漸興盛了起來。北魏時佛教盛行的“行像”活動就是如此。所謂“行像”,是把神佛塑像裝上彩車,在城鄉巡行的一種宗教儀式。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遷都洛陽後,每年釋迦牟尼誕日都要舉行佛像出行大會。佛像出行前夕,洛陽城內各寺院都將千餘尊佛像送至景明寺。沿途寶蓋幡幢,音樂百戲,諸般雜耍,非常熱鬧。
大名縣廟會

唐宋

到唐宋時期,兩教均達到了全盛時期,對社會產生了空前的影響。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動出現了,如聖誕慶典、壇醮齋戒、水陸道場等等。其後在宗教儀式上慢慢加了娛樂內容,如舞蹈、戲劇、出巡等等。這樣,不僅吸引了信眾,更讓其他非信徒願意參觀。
佛教文化出現空前的大影響,甚至成為統治階級文化及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內容,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佛教廟寺林立,石窟大興,佛事盛行,崇佛成為民間信仰的主流,佛事滲入廟會,使廟會文化呈現出更大的宗教特徵。
大名縣廟會

元朝以喇嘛教為國教,其他宗教均受到打壓,佛道之間矛盾激化並引發辯論,行像之風開始衰落。

明代時期,許多廟會已經開始向市集的性質上轉變。大多數是遊玩觀光或購買商品,真正進行祭祀或拜謁的人並不多。

到了清代,廟會已經分為所謂的“多內涵型廟會”與“迎神賽會”。前者在宗教、娛神的同時有遊樂等活動,而後者則是把神像抬出廟外巡行,是沒有集市但有表演的廟會,如北京妙峰山廟會。同時也有部分地方無廟有市而也稱廟會,如北京著名的廠甸廟會,這些也統稱之為廟會。

廟會特徵

民間的廟會有自己的核心特徵,即在經濟技術方面是百貨交易;在社會組織方面是“社”或“會”;在意識形成方面是禮神娛神。這是中國廟會能夠長期傳承的經濟基礎和民俗慣制。
大名縣廟會
廟會是把寺廟的節日變成了地方性的節日,把宗教的節日變成了世俗的節日,那些獨特的地方性求神活動、非宗教性的娛樂休息活動及集市活動才得以自然而然的融入廟會。因此,廟會也是地方性民眾節日活動,更能準確地反映廟會的本質屬性,準確地講這種多內涵型廟會可稱為節日型廟會。

廟會時間

大名縣廟會
廟會是村民一年一度的大事,會期多數的村請劇團唱戲,各戶備食品、酒席招待親朋,會日親朋趕會送“籃子”(食品)。會日當天,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買賣東西者,燒香求神者,看戲逛會者,婚姻相親者,擠擠擁擁,熱鬧異常。
1949年後,對廟會進行了改造,禁止迷信活動,變成了物資交流會,同時利用戲劇、說唱、廣播等形式,宣傳時事政策,成為政治宣傳的場所。除廟會外,各鄉鎮大都有固定的集市。有的十天兩集,十天三集、四集,來滿足商品經濟逐漸發展、繁榮的需要。
農曆時間
會址
會期(天)
農曆時間
會址
會期(天)
正月初八
龍王廟高村
1
四月初四
萬堤鎮張屯
1
正月十五
北峰劉莊
1
四月初四
王村鄉西店
1
正月二十八
埝頭鄉沙河路
1
四月初八
1
二月初一
沙圪塔郭鴨窩
1
四月初八
大街鄉范村
1
二月初二
萬堤鎮史家村
1
四月初十
金灘鎮順道店
1
二月初二
金灘鎮消災
1
四月十二
束館鎮胡氣
1
二月初八
1
四月十二
舊治鄉逯堤
1
二月初八
張鐵集東小灘
1
四月十二
萬堤鎮前屯
1
二月十一
1
四月十二
鋪上鄉兆固村
1
二月十二
王村鄉東王二莊
1
四月十四
紅廟鄉沈莊
1
二月十三
金灘鎮石家寨
1
四月十五
大名鎮二鋪
1
二月十五
1
四月十五
大街鄉北門口村
1
二月十五
儒家寨村
1
四月十五
1
二月十八
舊治鄉李三牌
1
四月十七
1
二月十八
楊橋鎮西馬頭村
1
四月十八
紅廟鄉橫堤
1
二月二十五
1
四月十九
王村鄉王村
1
二月二十五
萬堤鎮大李莊村
1
四月二十
1
二月二十八
1
四月二十
1
二月二十八
1
五月初五
束館鎮冢北村
1
二月二十八
舊治鄉舊治村
1
五月十三
黃金堤鄉黃金堤村
1
三月初一
龍王廟鎮曹口村
1
五月十四
1
三月初一
紅廟鄉劉莊
1
五月十五
1
三月初三
鋪上鄉高寨
1
五月十八
1
三月初三
北峰鄉前叢善樓
1
五月二十五
金灘鎮石家寨村
1
三月初三
大名鎮北關
1
五月二十八
沙圪塔鄉儒家寨村
1
三月初五
1
五月二十八
紅廟鄉橋口村
1
三月初五
龍王廟鎮石槽坊
1
六月初三
沙圪塔鄉後辛寨村
1
三月初八
孫甘店鄉孫甘店村
1
六月初六
1
三月初九
舊治鄉未店
1
六月初六
黃金堤鄉黃金堤村
1
三月初十
沙圪塔鄉南賈莊
1
六月初八
1
三月十一
1
六月十五
1
三月十一
紅廟鄉閻廟
1
六月二十一
西付集鄉文集村
1
三月十一
北峰鄉前現城
1
六月二十八
埝頭鄉大龍
1
三月十二
1
六月二十九
沙圪塔鄉儒家寨
1
三月十三
鋪上鄉蔡屯
1
七月初七
舊治鄉舊治村
1
三月十五
楊橋鎮胡馬寨
1
七月初十
王村鄉王村
1
三月十五
王村鄉王村
1
七月十二
1
三月十五
1
七月十五
舊治鄉大韓道
1
三月十五
孫甘店鄉南李莊
1
七月十六
金灘鎮金灘鎮村
1
三月十五
1
七月二十八
金灘鎮石家寨
1
三月十八
龍王廟(鎮)村
1
七月二十九
1
三月二十
1
八月初一
金灘鎮金灘鎮村
1
三月二十
金灘鎮窯廠
1
八月初八
埝頭鄉杏現
1
三月二十四
萬堤鎮萬堤村
1
八月十八
埝頭鄉前劉勝
1
三月二十八
楊橋鎮北馬頭
1
九月十五
王村鄉王村
1
三月二十八
1
九月十五
束館鎮冢北村
1
三月二十八
束館鎮冢北村
1
九月二十八
金灘鎮順道店
1
三月二十八
大名鎮東關
1
十月初一
金灘鎮石家寨
1
三月二十八
黃金堤鄉邢未村
1
十月初七
束館鎮束館村
1
四月初一
紅廟鄉宋莊
1
十月初八
沙圪塔鄉儒家寨村
1
十月初十
2
四月初二
萬堤鎮田六店
1
十月十五
1
四月初三
王村鄉李凝村
1
十月十五
沙圪塔鄉北賈莊
1
四月初四
1
十月十八
埝頭鄉沙河路
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