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坪鎮

大化坪鎮

大化坪鎮地處佛子嶺水庫上游,位於大別山主峰白馬尖腳下,距縣城56公里,轄13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大化坪鎮是中國名茶“霍山黃芽”的原產地,也是霍山縣西南部的一座山區資源大鎮。除一些畈區外,大多為崇山峻岭,是一個“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山區鎮。 大化坪鎮歷史悠久,建制常變,經過多次行政區劃調整。境內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素有“金山藥嶺名茶地,竹海栗園水電鄉”之美譽。

2017年,大化坪鎮行政區域面積23090公頃,常住人口18625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化坪鎮
  • 外文名稱:Da hua ping Town
  • 別名:大化坪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安徽霍山
  • 下轄地區大化坪村金雞山村
  • 電話區號:0564
  • 郵政區碼:237251
  • 地理位置:霍山縣西南部,佛子嶺水庫上游
  • 面積:23090公頃
  • 人口:18625人(2017年)
  •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二祖廟、白雲庵、鐘魁石像等
  • 車牌代碼:皖N
  • 特產霍山黃芽
自然資源,鄉鎮旅遊,社會發展,鄉鎮特產,組織建設,行政轄村,人口數據,經濟發展,

自然資源

大化坪鎮特有的地理位置,使其境內蘊藏了豐富的自然資源。這裡不僅有大別山主峰白馬尖,還有多雲尖、豬頭尖、四望山、掛龍尖、筆架尖殷氏寨等著名山峰;主要河流有淠河上游的西河和發源於多雲尖山麓的輝陽河,兩河流匯合後注入佛子嶺水庫,水能資源極為豐富,蘊藏量達1.5萬千瓦,這裡建有小水電站20座,全縣著名的爬爬岩水電站即建於境內的高山峽谷之中,庫容量4.3億立方米的白蓮崖水庫也正在興建中。
這裡有藥用植物1000多種,建有生態特色農產品基地2萬畝,包括茯苓、天麻杜仲、萸肉、藥百合、斷血流、靈芝、石斛等名貴藥材,珍稀植物有擔憂日本小勾兒茶五針松銀杏等,另外還有板栗毛竹等資源。這裡有野生動物100餘種,包括金錢豹、山雉、野豬、黃羊畫眉小靈貓等,珍稀動物有甲板魚、娃娃魚等。這裡已探明的礦產有10餘種,蘊藏量較大的有橄欖石、水晶石、紅寶石等。

鄉鎮旅遊

大化坪鎮
旅遊業發展迅猛,大化坪鎮地理位置獨特,境內旅遊資源豐富。這裡山峰俊秀,還有眾多的歷史遺蹟,如著名的二祖廟白雲庵、鐘魁石像、御使墓、程氏宗祠、唐氏宗祠、葉氏宗祠等,為旅遊開發創造了優越條件。隨著全縣旅遊業的發展,勢必形成一條“游佛子嶺白蓮崖水庫,觀大化坪集鎮,品大化坪黃芽,賞大別山美景”的精品旅遊線路。
大化坪境內著名旅遊景點有多雲尖四望山、雷打尖、英山寨等,大別山主峰白馬尖與多雲尖緊鄰。休閒小景點有爬爬岩水庫、獅子包、金雞山石洞等。

社會發展

集鎮建設步伐加快,鎮容鎮貌有了進一步改觀。經過十多年的建設,集鎮建成區面積已達260畝,人口5000人,配套設施齊全,人居環境優美,市場繁榮,購銷兩旺,是農副產品主要集散地。
大化坪鎮立足自身實際,利用資源優勢,擴大招商引資,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切實搞好招商引資工作,成立了招商引資工作領導組,積極引進外資,建立了經濟園區,並努力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優惠政策和優質服務,從而加快了資源開發利用,實現了工業經濟和農業產業經濟的快速增長。大化坪鎮按照“做好茶文章,建好商貿鎮,服務好重點工程”的工作思路,大力組織實施“農業固鎮、工業富鎮、商貿活鎮、生態名鎮”四大戰略,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2005年鎮黨委被省委組織部命名為“五個好”鄉鎮黨委標兵。

鄉鎮特產

大化坪盛產黃芽茶,是霍山黃芽的發源地和主產地,全鎮擁有茶園1.96萬畝,年產成品茶630噸。大化坪黃芽是霍山黃芽中的精品,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精品茶被送往中央國家機關作為接待用茶,並取得國家環保總局南京有機食品發展中心有機茶認證以及加工和銷售證書。從而使大化坪黃芽真正成為無污染、純天然的綠色有機食品。
2004年首屆霍山茶王產於我鎮趙家嶺。成功入選北京老舍茶館奧運五環茶,作為運動員和外國使館專用禮品茶,2008年被全國政協指定為機關會議用茶,並頒發了授權證書,同年,在世界茶聯合會韓國大會組織開展的第七屆國際名茶評比暨國際茶學研討會上獲得金獎。

組織建設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大化坪鎮圍繞“五個好”鄉鎮黨委的目標要求,真抓實幹,多舉措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加強村班子建設。建立和完善村幹部選拔任用機制,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合理設定村幹部崗位職數。通過換屆選舉,一批懂經營、善管理、能帶領民眾共同致富、真心誠意為民眾辦事的人選進了村班子。同時,加強村級後備幹部的培養。重點培養有一定知識水平和專業特長的退伍軍人和外出打工返鄉的優秀青年,為村幹部儲備人才。
二是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積極運用為民服務全程代理、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等“五大載體”,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切實增強黨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充分運用村黨員活動室、遠教站點等教育資源,邀請縣委宣傳部和縣委黨校的老師做十七大報告輔導、社會主義新農村意義的解讀等,通過集中培訓、輪訓及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使全鎮95%以上黨員接受了教育。同時,每月聯繫一次流動黨員,充分利用主題教育活動等,採取送學上門等方法,加強了對流動黨員的教育。
三是加強陣地建設。按照“六有八規範三統一”的標準,做好村級活動場所和辦公設施等配套建設,為村級組織正常開展各項活動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並依託村級活動場所建立了黨員活動室,黨員電化教育室、黨員民眾面對面活動室、圖書室等,努力為廣大黨員提供文化、教育等服務,使村部真正成為黨員活動、村民議事和便民服務中心
四是加強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村“兩委”職責、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式等工作機制,實行村民代表例會、黨員議事等制度,規範村幹部權力。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實行村幹部值班制、外出請銷假制。建立村幹部獎懲制度,激發村幹部的積極性;加強村級財務管理,積極推行村務、黨務公開,做到定內容、定時間、定地點,按程式公開,接受民眾監督。同時,規範村幹部檔案管理,為村幹部考試錄用等提供依據。

行政轄村

舞旗河村情簡介
1、位置:位於霍山縣西部,大化坪鎮西北角,距離縣城33公里。
2、由來:2004年9月村級規模調整時胡班竹園、王家畈、大河北三村合併,根據原舞旗河鄉名而定名。
3、區域:東與佛子嶺鎮毗鄰,南與王家河村相連,西與白蓮崖村相連,北與落兒嶺毗鄰,總面積17.1平方公里。
4、管轄範圍:龍窩、大河北、老窯灣、粉坊灣、馬安山、歐家灣、大興灣、板橋灣、坳旗尖、班竹園、曹家老屋、高壩岸、朱家灣、烏岩灣、王家老屋、羅家老屋、土地坳、葉家河、朱家老屋、萬家灣共21個村民組。
5、人口狀況:全村總戶數719戶,總人口2455人(其中男1293人、女1162人,國中以上文化1655人)。
6、耕地情況:全村現有耕地1402畝,其中水田935畝、旱地467畝,農業總收入67萬元。
7、經濟資源:森林面積11540畝,茶園601畝,果樹450畝,總收入467萬元。
8、旅遊資源:坳旗尖、毛竹。
9、居民收入:1995年人均收入936元,2005年人均收入2240元,2008年人均收入3140元,2009年人均收入4240元,2010年人均純收入5680元。
石羊河村情簡介
1、位置:位於霍山縣西南部,佛子嶺水庫上游,大化坪鎮西北角,距集鎮2公里,距離縣城52公里。
2、由來:原村界河道邊有一個石頭形似石羊,故叫石羊河(村為石羊河村)。
3、區域:東南與大化坪村佛子嶺鎮留家園、蒼布沖,西與西河和多盤坳、北與王家河村相連,總面積12.21平方公里。
4、管轄範圍:程家灣、劉家灣、和平、河東、河西、中沖、新屋、金家院、上沖、中院子、老院子、富家坪、程家老屋、石羊河溝、琵琶地、交兒嶺、倒騎龍、祠堂共18個村民組。
5、人口狀況:全村總戶數508戶、1912人(其中男1007人、女905人,國中以上文化520人)。
6、耕地情況:耕地總面積1274畝,其中水田1046畝、旱地228畝,總收入58.5萬元。
7、經濟資源情況:森林面積1319畝,毛竹2500畝,茶園550畝,果樹20畝,總收入343萬元。
8、居民收入:1995年人均收入800元,2005年人均收入1950元。2008年人均收入3000元,2009年人均收入4200元,2010年人均純收入6200。
2006年被定為新農村建設試點村。
2007年被確定為省級生態示範村。
鐵嶺村情簡介
1、位置:位於霍山縣西部,距縣城55公里。
2、由來:2004年9月村級規模調整時由鐵爐山和浪蕩嶺兩村合併時把原村開頭和結尾連線而定名為鐵嶺村。
3、區域面積:東與西河和俞家畈相連,南與漫水河毗鄰,西北與白蓮崖村相連,總面積16.1平方公里。
4、管轄範圍:將軍廟、西河、朱家沖、土門子、孔家壠、柏楊灣、黎家老屋、浪蕩嶺、瓦背沖、上馬石、李氏祠、鐵爐山、新王共13個村民組。
5、人口狀況:總戶數382戶,總人口1826人(其中男1055人,女771人,國中以上文化1220人)。
6、耕地情況:耕地總面積1680.5畝,其中水田1356.5畝,旱地324畝,農業總收入50萬元。
7、經濟情況:森林面積15860畝,茶園220畝,果園35畝,各項總收入45萬元。
8、旅遊資源:鐵爐山、風箱洞、棋盤石、鐵爐山名茶。
9、居民收入:1995年人均純收入850元,2005年人均純收入1550元,2008年人均純收入2850元,2009年人均純收入3750元,2010年人均純收入4250元。
白蓮崖村情簡介
白蓮崖村位於霍山縣西北部,距離縣城40公里,2004年9月村級規模調整時將原白蓮岩、高岩、吳家呼三村合併,根據新建的治淮重點工程白蓮崖水庫坐落地點而定名;東南與王家河、鐵嶺兩村相連,西與漫水河鎮毗鄰,北與汪良村相連,全村總面積26.45平方公里。
轄吳家呼、沙塘塆、紫荊庵、白蓮岩、小河嶺、隱賢塆、彭家畈、雙河口、劉家沖、唐家沖、張家沖、周家沖、楊家塆、八斗、蓮蓬埂23個村民組,868戶、3052人;耕地1790畝、水田1500畝、旱地290畝,農業總收入750萬元;森林面積27781畝,茶葉264畝,板栗400畝;有御史墳(明朝 腿御史)、仙人腳仙人洞.
1995年人均收入1050元、2005年人均收入1850元,2008年人均收入3050元、2009年人均收入4550元,2010年人均純收入5460元。
王家河村情簡介
王家河村位於霍山縣西南部,距離縣城44公里,歷史形成,東與佛子嶺鎮毗鄰,西、南與石羊河白蓮崖村相連,北與舞旗河村相連,總面積10.94平方公里.
轄潘家灣、江家塆、王家河、葉家崗、背陰山、董家灘、隱風一、隱風二、毛嶺、廟谷嶺、汪家岩、童一、童二、小河東、趙家溝、大觀岩16個村民組、560戶、1586人;耕地550畝,農業收入71萬元;森林12300畝,栗園1800畝,茶園80畝;有隱風頂和四方寨大山峰.
1995年人均收入1400元,2005年人均純收入2050元,2008年人均純收入3050元,2009年人均純收入4350元,2010年人均純收入5410。
汪良村情簡介
汪良村位於霍山北南,距離霍山縣城40公里,2004年9月村級規模調整時由原汪家鋪和良善鋪兩村合併而定名。
東與舞旗河村村鄰,南西部與白蓮岩村連界,北同落兒嶺鎮毗鄰,總面積16.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88畝,山場2100畝,解放前期為漫良鄉,後改為良善鋪、汪家鋪大隊。1983年改為村。
2004年9月原汪家鋪和良善鋪兩村合併為汪良村。轄萬家塆、汪家鋪、掛龍尖、水進沖、燕子岩、八斗塆、向家鋪、延生堂、上塆、趙家嶺、黃家岩、朝陽山、外畈、橋上、里畈、甘塘子、橋頭集、張家塆、李家塆、劉家沖、占家嶺、陳家塆、獨天河23個村民組,共 646戶、2418人;耕地1888畝,農業總收入760萬元,有林面積21000畝,茶園690畝,栗園300畝;有掛龍尖、白雲庵名勝古蹟,獨天河大瀑布,龍井河龍穴旅遊資源;
1995年人均收入950元,2005年人均收入1850元,2008年人均收入2950元,2009年人均收入3850元,2010年人均純收入4910元。
大化坪村情簡介
大化坪村位於霍山縣西南部,距離縣城56公里,東與佛子嶺鎮毗鄰,南與金雞山、百家山兩村相連,西北與多盤坳、石羊河兩村交界,總面積23.09平方公里。
2004年9月村級規模調整時將叫龍嶺和原大化坪村合併而成,轄橫山、八斗灘、蟹形地、唐公山、下沖、橋子、酒房基、油灣龍井河、獅子包、叫龍嶺、李家老屋、小金山13個村民組、491戶、1812人。
耕地1645畝,年總收入86萬元;森林總面積2741畝,茶園830畝,果林800畝;有獅子包旅遊資源
1995年人均收入1050元、2005年人均收入2100元。2008年人均收入3050元、2009年人均收入4680元,2010年人均純收入5710。
金雞山村情簡介
1.基本情況:金雞山村根據行政區劃調整,由原金雞山村和原毛嶺畈村合併組成,位於大化坪鎮東南部,距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總面積19976畝,其中耕地1131畝,轄16個村民組,467戶,1698人。輝陽河流域貫穿全境,爬爬岩水庫鑲嵌其中,大青水泥路穿村而過,大金砂石路依山而上,直達名茶產地。金雞山村設黨支部和村委會各一個,黨支部由支委3人組成,40名黨員;村委會由4名委員組成,村兩委實行交叉任職,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人兼任。
2.經濟情況:金雞山村集體經濟薄弱,擁有股份制電站一座,即八斗灘電站,占股份的33.3%,年均為村創收2萬餘元,境內擁有聯戶辦電站2座:毛嶺畈四站、毛嶺畈五站;個體私營企業2家:業浩竹製品廠、程先召竹製品廠。
3.特色資源:金雞山村資源豐富,境內盛產茶葉、毛竹、板栗、杜仲、棗皮、天麻等多種經濟作物,是霍山黃芽的原產地。境內森林覆蓋率高,擁有豐富的松、杉、雜木等森林資源。
青楓嶺村情簡介
青楓嶺村位於大化坪鎮政府東南面,大別山主峰白馬尖下,東與磨子潭鎮宋家河村接壤,南與太陽鄉金竹坪村毗鄰,西北與本鎮的百家山、金雞山村相鄰,東太路橫穿全村,大青水泥路與鎮政府緊緊相連,距鎮政府14公里,總面積44.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905畝,山場總面積58808畝,森林覆蓋率96.5%,是個典型的以林為主的山區大村。
該村在2004年區劃調整中,由輝陽河、青楓嶺、水口三個村合併而成,是1993年原青楓嶺鄉的規範,青楓嶺原名霄箕窩,因舊社會嚴重缺碘,原有三個粗脖子煮一鍋之說。全村轄21個村民組,476戶,1686人,村內有砧板電站兩座,村辦電站一座,林業部門電站一座,總裝機容量930千瓦,衛生所、室各一個,國小一所,村辦林場3個,面積2628畝。
我村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轄區四望山旅遊景點及白馬尖風景區積極爭取開發。景區內風光秀麗,吸引了大量慕名而來的遊客,村兩委緊緊抓住機遇,大力發展旅遊事業和生態農業,積極鼓勵,引導農民發展第三產業,僅僅依靠“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穩農、功林、重牧、興企”的工作思路,通過努力,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980元,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向縱深方向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全面進步,村兩委正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紮實的工作作風,帶領全村人民為早日實現小康而努力奮鬥。
百家山村村情簡介
百家山村位於霍山縣西南部,距縣城61公里,最初是八家姓,簡稱八家山,最後演變為百家山;東與金雞山村相連,南與黃巢寺林場交界,西與大化坪、多盤坳兩村交界。
2004年9月村級規模調整時由原百家山村和蒼坪村合併而成。
下轄箱子石、百家山、上蒼、下蒼、九斗坳、陰排、陽排、蘇西沖、蘇東沖、上沖、長沖河、小河、青楓嶺、西沖、上東沖、下東沖16個村民組,348戶,1384人。
耕地1342畝,有林面積1866畝,茶園292畝,栗50畝,農業收入1100萬元。
村辦林場4處,電站2座。
有篇擔石、白刀背、石稻床、石風波、石鼓牛、蜘蛛結風等旅遊景點。
1995年人均收入650元,2005年人均收入1950元,2008年人均收入2950元,2009年人均收入4350元,2010年人均純收入5130。
多盤坳村村情況簡介
多盤坳村位於霍山縣西南部,距縣城64公里,原因崇山峻岭、山坳多而命名;東與大化坪村交界、南與太陽鄉毗鄰,西與俞家畈村交界,北與西河村交界,總面積22.29平方公里;2004年9月村級規模調整時由原多盤坳、廖寺園兩村合併。
轄多盤坳、蓮花石、野豬壋、關田、陽排、上化、廖寺園、陰林溝八個村民組、298戶、1101人。
耕地799畝(其中水田708畝,旱地91畝),農業總收入43萬元;森林23631畝,茶園409畝,果林335畝。
1995年人均收入535元,2005年人均收入1850元,2008年人均收入3100元,2009年人均收入4430元,2010年人均純收入5310元。
西河村村情況簡介
1、位置:位於霍山縣西部,距離縣城68公里。
2、由來:位於大化坪西部有一條主河流西河,村名西河由此而來。
3、區域面積:東與石羊河村相連,南與俞家畈和多盤坳兩村相連,西與鐵嶺村,北與白蓮崖及王家河村相連,總面積6.3平方公里。
4、管轄範圍:張北坳、白大、西河、核桃嶺、楊家灣、大崗等6個村民組。
5、人口狀況:總戶數194戶,人口720人(其中男490人、女430人,國中以上文化10人)。
6、耕地情況:現有耕地518畝、水田407畝,農業總收入21萬元。
7、經濟情況:有林面積5468畝,茶園250畝,果樹10畝,總收入35萬元。
8、居民收入:1995年人均收入710元,2005年人均收入1700元,2008年人均收入2900元,2009年人均收入4300元,2010年人均純收入4325元。
俞家畈村村情況簡介
1、位置:位於霍山縣西部,距縣城64公里。
2、由來:此地有一大片田近300畝,歷史上屬俞家畈大財主財產,而起名為俞家畈。
3、區域面積:東南與多盤坳村相連、西與太陽鄉漫水河鎮毗鄰,北與西河、鐵嶺兩村相連,總面積24.5平方公里。
4、管轄範圍:山背、上畈、下畈、中奎坳、鄭家灣、胡家灣、小畈、青楓嶺、關山、小尖、唐家陡、千上、千下、黃土嶺、蒼房、廖葉溝、八塊地、徐家灘共18個村民組。
5、人口狀況:總戶數529戶,人口2042人(其中男1040人,女1002人、勞動力517人,國中以上文化1511人)。
6、耕地情況:耕地1480.5畝、水田1262畝、農業總收入195萬元。
7、經濟資源:森林面積19453畝、茶園580畝、果樹50畝,總收入107萬元。
8、企業:俞家畈二級電站(於1975年新建,2004年改造)總投資12萬元,現有職工24人,年發電20萬度,2005年利稅7萬元。關山、英氏寨林場(於1977年民工建勤方式開工新建),總面積2000畝,總投資50萬元,總資產150萬元,2004年利稅5萬元,現有職工23人。
9、旅遊資源:英氏寨、曹品章夫人立寨為王之地、雲峰庵大廟、唐氏宗祠、清朝二品官黃河道台何大老爺故居玟、畢架河石屋及同洞、大龍井、油炸尖、上馬石、各年大楓楊樹、青楓嶺戰役、尖和尚廟等。
10、居民收入:1995年人均年收入750元,2008年人均年收入3150元,2009年人均年收入4350元,2010年人均純收入5610。
金茗社區位於霍山縣西南部,距縣城56公里,自2004年9月村級規模調整時成立;東、西、北與大化坪村交界,南與金雞山、百家山村相鄰,總面積1.2平方公里。
轄院子、田畈2個村民組及鎮居民,682戶、2416人。
耕地41.7畝,農業年收入12.3萬元;森林50畝,茶園20畝,果樹24畝。
鎮辦企業7個,個體工商戶236戶,有程家祠堂古建設。
1995年人均收入500元,2005年人均收入2400元,2008年人均收入3500元,2009年人均收入3900元,2010年人均純收入4740元。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2305

6426

5879
家庭戶戶數
3684
家庭戶總人口(總)
12256
家庭戶男
6381
家庭戶女
5875
0-14歲(總)
2812
0-14歲男
1476
0-14歲女
1336
15-64歲(總)
8447
15-64歲男
4451
15-64歲女
3996
65歲及以上(總)
1046
65歲及以上男
499
65歲及以上女
54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2019
2017年,大化坪鎮常住人口18625人。

經濟發展

大化坪鎮是霍山黃芽的主產地、發源地,為達到進一步加快全鎮經濟快速發展的目標,大化坪以資源為依託,實施名優茶開發“公司+農戶”,全面掌握有機茶培育、製作技術,提高茶農收入。該鎮利用豐富的毛竹資源進行毛竹深加工及竹製品、工藝品生產。實施農業產業化和結構調整,林業生產重點向生態型轉變,以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為總體思路,使生態農產品基地面積達到8.5萬畝,成為霍山縣綠色食品主產地。以白馬尖景區為依託,重點實施四望山景點的開發,以“游佛子嶺水庫、觀大別山風景、品大化坪黃芽”為主題,搞好生態旅遊和茶文化的開發。“九五”以來,該鎮以“念好山字經、打好生態牌、做好茶文章、唱好水電戲、修好致富路、架好連心橋”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資源、品牌、區域三大優勢,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依託,強力實施“工業興鎮”戰略,大化坪鎮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正在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使大化坪鎮成為霍山縣西南部經濟、文化的中心集鎮。 霍山縣大化坪鎮把特色作為農業產業化建設的目標,深層開發農產品的潛力,大化坪黃芽就是全鎮精心打出的一個農業產業化特色牌,使得山區茶葉成為大江南北,全國各地人們生活、工作、休閒的重要飲品之一,並逐漸成為饋贈佳賓、親友的綠色禮品。大化坪鎮創新茶葉產業的發展,實施精品化戰略,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之路。以綠力、亨大等茶葉公司為龍頭,對大化坪黃芽進行深加工精包裝,帶動全鎮茶葉產業的發展。全鎮茶園面積達1.96萬畝,其中可采面積1.3萬畝,據統計,全鎮茶葉產量630噸,產值近4000萬元。
大化坪鎮積極扶持綠力、亨大、金茗、滙豐等茶葉有限公司開發並註冊了“清茗、亨大、金茗”等品牌茶葉。清茗牌黃芽被全國政協授權為機關禮堂會議指定用茶,同時獲得了第七屆國際名茶評比金獎,亨大牌黃芽成功入選2008年奧運五環茶,並作為接待外賓和外國運動員的禮品用茶,進一步提升了大化坪黃芽這一品牌的知名度。
品質是產品的生命,為了確保大化坪黃芽這一特色產業能在市場上站住腳,站穩腳,大化坪鎮引導民眾全面推廣省級優良茶樹品種“金雞種”,大力進行無性系扦插和低產茶園改造。在茶葉採摘、加工、製作過程中,使用人工和機械相結合的辦法,以確保大化坪黃芽的品質。同時,積極組織建立統一的產品標準和質量體系,全鎮已有4家企業通過了質量安全認證獲得QS標誌,使得大化坪黃芽成為消費者的放心產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