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水嶺山脈

大分水嶺山脈

大分水嶺是以北山脈和高原的總稱,位於新南威爾斯州以北與海岸線大致平行,自約克角半島至維多利亞州, 山脈東坡較陡,降水豐富,氣候濕潤;西坡較緩,處於背風位置,氣候乾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分水嶺山脈
  • 位於:新南威爾斯州以北
  • 氣候:熱帶氣候
  • 最高峰:海拔2230米
地理環境,位置,地貌,氣候,主要影響,雨影效應,自然景觀,水利工程,

地理環境

位置

大分水嶺是澳大利亞東部新南威爾七州以北山脈和高原的總稱,位於新南威爾斯州以北與海岸線大致平行,自約克角半島至維多利亞州,由北向南綿延約3000公里,寬約160公里至320公里,海拔一般約800至1000米。

地貌

山脈東坡較陡,降水豐富,氣候濕潤;西坡較緩,處於背風位置,氣候乾旱。它是澳大利亞大陸太平洋水系和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嶺,其北部處於熱帶氣候區,中部處於副熱帶氣候區,南部地處溫帶氣候區。這綿長的大山系像一座天然屏障,擋住了太平洋吹來的暖濕空氣,使山地東西兩坡的降水量差別很大,生長的植物也迥然不同。
東坡地勢較陡,沿海有狹長平原,降水充分,生長著各種類型的森林。西坡地勢緩斜,向西逐漸展開為中部平原,這裡降水較少,長年乾旱,呈現一片草原與矮小灌叢的景象。它的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是澳大利亞全國的最高點。

氣候

東部沿海城市位於大分水嶺的迎風坡,降水較多,氣候濕潤
澳大利亞東部的大分水嶺阻擋了太平洋水氣的深入,因此澳大利亞中部的氣候受海洋影響,靠近海洋受到影響大,深居內陸受到影響小。
西部有澳大利亞寒流流經,因此西部地區氣候比東部乾燥,降水也比東部少
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在大陸內部至西岸南回歸線附近,成因同所有熱帶沙漠一樣,常年受副高控制,沿岸西澳大利亞寒流有減濕的作用。
熱帶草原分布在熱帶沙漠外圍,成因是夏季受赤道低壓帶控制,冬季受副高控制,墨累達-令盆地是澳大利亞主要的混合農業區,像樣點的城市也就西北角的達爾文。
地中海氣候分布在西南角和東南角,成因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風帶控制,分布面積小是陸地缺失的原因。
熱帶雨林,大分水嶺以東北段,東南信風的向風地帶,常年受赤道低壓控制,高溫多雨,東澳大利亞暖流增溫增濕,沿岸有大堡礁。
亞熱帶濕潤性氣候(也可以簡單認為是亞熱帶季風),分布在大分水嶺以東中段。
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大分水嶺以東南段,延伸到塔斯馬尼亞島,受西風帶影響,以及東澳大利亞暖流增溫增濕的作用。
總的看來,氣候帶呈半環狀分布。大分水嶺以東的亞熱帶濕潤氣候(布里斯班)、溫帶海洋性氣候(悉尼、坎培拉、墨爾本、霍巴特),以及東南部(阿德萊德)和西南部(珀斯)的地中海氣候比較適宜,也是澳大利亞人口、產業集中的區域。

主要影響

澳大利亞墨類——達令盆地農業生產面臨的問題
(1)問題:灌溉水源不足成為這裡農牧業發展的限制性條件。
(2)產生的原因:A盆地位於雨影區,降水少。B達令盆地水量季節性變化大。(雨季時河水暴漲,乾季時大支流常有斷流現象,墨累河雖未斷流,但枯水期河水很淺,上游個別地段在最乾旱年份也會幹枯。C地下水隨豐富但礦化度高,不適於農業灌溉。
(3)解決的措施;東水西調。

雨影效應

雨影效應:山脈高峻能阻隔季風,形成雨影效應。在迎風坡一面降水增多,背風坡降水較少。雨影效應的典型代表就是澳大利亞的大分水嶺的東西兩側不同的降水量。大分水嶺的東面是悉尼和墨爾本,這裡氣候濕潤宜人,降水量很高。而西面就是澳大利亞的沙漠了,這裡的降水量就不高了.當然這也有洋流的影響。
大分水嶺是澳大利亞大陸太平洋水系和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嶺,其北部處於熱帶氣候區,中部處於副熱帶氣候區,南部地處溫帶氣候區。這綿長的大山系像一座天然屏障,擋住了太平洋吹來的暖濕空氣,使山地東西兩坡的降水量差別很大,生長的植物也迥然不同。
東坡地勢較陡,沿海有狹長平原,降水充分,生長著各種類型的森林。西坡地勢緩斜,向西逐漸展開為中部平原,這裡降水較少,長年乾旱,呈現一片草原與矮小灌叢的景象。它的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是澳大利亞全國的最高點。
大分水嶺南北走向,縱貫澳大利亞東部,它的北部處於熱帶氣候區,中部處於副熱帶氣候區,南部地處溫帶氣候區。這綿長的大山系像一座天然屏障,擋住了太平洋吹來的暖濕空氣,使山地東西兩坡的降水量差別很大,生長的植物也迥然不同。東坡地勢較陡,沿海有狹長平原,降水充分,生長著各種類型的森林。
西坡地勢緩斜,向西逐漸展開為中部平原,這裡降水較少,長年乾旱,呈現一片草原與矮小灌叢的景象。

自然景觀

大分水嶺南段悉尼西郊的藍山是一處著名的觀光勝地。大分水嶺的主峰科休斯科峰又稱大雪山,這裡有一處巨大的水利工程,被稱為世界奇蹟之一。大雪山水利工程就是建築大小水壩,控制融化的雪水。在大雪山水利工程的施工範圍內共建造了16座大小水壩,7所水利發電廠,為人類開創了變荒漠為綠洲的奇蹟。

水利工程

大分水嶺
澳大利亞東部有自北向南縱貫的大分水嶺(海拔一般為800米~1000米),墨累——達令盆地處於大分水嶺的西部。從東部海洋吹來的濕潤氣流在大分水嶺的東側降下豐富的地形雨。
在大分水嶺的西側,氣流下沉,降雨稀少。而墨累——達令盆地正處於大分水嶺的背風坡,因此,較為乾旱。
為此,澳大利亞政府不惜餘力地修建水利工程,在雪河及其支流上修建水庫,通過自流或抽水,經隧洞或明渠。將南流入塔斯曼海的雪河水調入墨累——達令盆地。
這就是澳大利亞文明世界的雪河調水工程。調水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其一是大大促進了墨累——達令盆地農牧業的發展;
其二是產生了巨大的發電效益,電能輸送到坎培拉、悉尼等重要城市;
其三是為調水建造的16座大大小小的水庫,點綴於綠樹雪山之間,形成了旅遊勝地;其四是西部的水質大為改善,生態環境宜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