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鎮

大冶鎮

大冶鎮隸河南省登封市,地處嵩山東麓,位於鄭州市西南64公里,登封市東南25公里處,大冶鎮轄34個行政村,341個村民組,總面積96平方公里,人口7.8萬。境內煤炭、鋁礬土、藍矸石、石灰石、白雲石等礦產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槐下公路貫穿東西,大景公路溝通南北,與近百條鎮級公路縱橫交織,聯結了大冶鎮各村、企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冶鎮
  • 外文名稱:Daiye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河南省登封市
  • 電話區號:0371
  • 郵政區碼:452400
  • 面積:96平方公里
  • 人口:7.8萬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機場新鄭國際機場
  • 火車站:鄭州火車站
  • 車牌代碼:豫A
概況,沿革,地理位置,區劃,大冶風景,礦產資源,經濟建設,鄉鎮優勢,城鎮建設,資源型區域,三化戰略,鄉鎮轉型,危機,資源危機,生存危機,發展危機,生態危機,未來發展,

概況

大冶鎮位於登封市東部,距市區20.7千米。轄冶南、冶東、冶西、火石嶺、松華、老井、沙溝、雅山、南五里廟、橋板河、塔灣、周山、弋灣、吳莊、陳家溝、粉坊門、沁水、王家莊、石嶺頭、新興溝、炮坊溝、東施、西施、大路北、川口、溫溝、朝陽溝、後柿杭、前柿杭、東莊頭、西劉碑、東劉碑、新村、垌頭34個行政村。朝(陽溝)蘭(考)地方鐵路過境。
[代碼]410185105:~201冶南村 ~202冶東村 ~203冶西村 ~204火石嶺村 ~205松華村 ~206老井村 ~207沙溝村 ~208雅山村 ~209南五里廟村 ~210橋板河村 ~211塔灣村 ~212周山村 ~213弋灣村 ~214吳莊村 ~215陳家溝村 ~216粉坊門村 ~217沁水村 ~218王家莊村 ~219石嶺頭村 ~220新興溝村 ~221炮坊溝村 ~222東施村 ~223西施村 ~224大路北村 ~225川口村 ~226溫溝村 ~227朝陽溝村 ~228後柿杭村 ~229前柿杭村 ~230東莊頭村 ~231西劉碑村 ~232東劉碑村 ~233新村 ~234垌頭村

沿革

1958年建前進公社,後更名大冶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改鎮。1997年,面積99平方千米,人口7.3萬,轄冶東、冶西、冶南、弋灣、塔灣、周山、五里廟、牙山、橋板河、新興溝、沁水、炮房溝、王家莊、石嶺頭、東施村、西施村、大路北、川口、火石嶺 、溫溝、老井、松華、沙溝、朝陽溝、垌頭、東劉碑、西劉碑、新村28個行政村。

地理位置

大冶鎮隸屬登封市,地處嵩山東麓,位於鄭州市西南64公里,登封市東南25公里處.
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鎮

區劃

全鎮轄冶南村、冶東村、冶西村、火石嶺村、松華村、老井村、沙溝村、雅山村、南五里廟村、橋板河村、塔灣村、周山村、弋灣村、吳莊村、陳家溝村、粉坊門村、沁水村、王家莊村、石嶺頭村、新興溝村、炮坊溝村、東施村、西施村、大路北村、川口村、溫溝村、朝陽溝村、後柿杭村、前柿杭村、東莊頭村、西劉碑村、東劉碑村、新村、垌頭村34個行政村,341個村民組,總面積96平方公里,人口7.8萬人。鄉鎮企業達到3420個。98年完成鄉鎮企業總產值315000萬元,工農業總產值261000萬元,為登封市經濟發展的龍頭鎮。92年被省民政廳命名為“鄉鎮之星”。93年被國務院授予發展鄉鎮企業先進鄉鎮,94年被省政府授予發展經濟先進鄉鎮,95年被省體改委等11個部門定為河南省五十個改革發展建設綜合試點鎮之一,95、96年被市政府命名為發展經濟強鎮、三星級鎮、四星級鎮。
大冶鎮大冶鎮

大冶風景

悠久的歷史,秀麗的山川,賦予了大冶鎮燦若群星的自然及人文景觀。東有唐代詩人隱居的“香山廟”,南有聞名與世的中原勝景,素稱“天下小桂林”的石淙會飲,西有名揚全國的“朝陽溝”,北有西施美女浣沙的“紫羅池”。
大冶鎮

礦產資源

據初步勘探,大冶鎮境內蘊藏有14種礦產,其中煤炭儲量3.2億噸,鋁礬土1.1億噸,石灰石1.6億噸,白矸石2.2億噸,藍矸石6500萬噸,鐵礦石、磷礦石及稀有金屬鎵等也有可觀的儲量。
大冶鎮

經濟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大冶鎮依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形成了向陽煤礦、王樓煤礦、二耐公司、嵩山磨料廠等一批龍頭企業,其中二耐總廠的低蠕變莫來石、活性鎂鋁尖晶石等產品,獲部、省優獎,有些填補了國內空白。近幾年來,該鎮按照"減少農民數量,增加農民收入"的工作思路,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依託多年發展傳統產業的比較優勢,建立了以電力、磨料磨具、耐材為主導產業,大力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引導鼓勵煤炭企業調整經營方向,推動了全鎮經濟結構的調整,目前該鎮已發展企業500多家。2003年,全鎮新上1000萬元以上項目13個,總投資2.5億元。狠抓小城鎮建設,投資2200餘萬元,拆遷改造舊市場,加強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拉動了商業服務業的發展。拆除舊建築6000平方米,新建樓房22棟,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鎮區面貌煥然一新。狠抓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732萬元建成了可解決5萬人吃水問題的大冶鎮自來水廠;擴修並硬化公路16公里,鋪油18萬平方米,廣大民眾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完成9.3億元,同比增長23%;鄉鎮企業入庫稅金完成5285萬元,同比增長43%;財政收入完成2270萬元,同比增長48%。
大冶鎮大冶鎮
目前,大冶鎮提出了"三年邁大步,五年上台階,八年全面實現小康"的奮鬥目標。2004年,該鎮將堅持一二三產業一齊上,政府、社會多元化投資,城鎮建設計畫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鎮區面積,完善服務功能,引導民眾向鎮區集聚,拉動鎮區商業服務業發展。工業化方面,計畫以向陽公司2×15.5萬千瓦電廠、90萬噸粉煤灰水泥廠建設為依託,大力發展新上項目建設,以投資拉動經濟成長,計畫新上200萬元以上項目12個,總投資14.6億元,其中1000萬元以上項目5個。

鄉鎮優勢

豐富的礦產資源給大冶鎮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改革開放以來,鎮黨委、政府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適合當地實際的經濟發展戰略決策。把發揮資源優勢,大力興辦工礦企業作為大冶鎮人民脫貧致富,實現小康的突破。2008年,先後已有24個行政村達到了小康標準。然而,依靠資源富起來的大冶人民也深知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已把投資的目標轉向資源深加工、高、精、尖等項目上去。2008年,已逐步形成以煤炭、建材、耐材、冶金、機械、加工為龍頭的門類較為齊全的鄉鎮工業體系,並相繼形成了11個集體公司。其中,大冶鎮的第二耐火材料總廠先後研製新產品20多項,其中4項填補國家空白。向陽實業總公司滾動發展,實施煤變電戰略,新建坑口電廠一座,計畫投資1億元,即將投入運行。 “經濟要發展,交通、通訊是先行”。2008年,黨委、政府從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入手,投放巨額資金,先後建造了影劇院、俱樂部、溶食宿、娛樂於一體的宏達賓館、敬老療養院、電視差轉台、有線電視台等基礎設施。開通了4500門程控電話,1200門行動電話,傳真業務、無線尋呼也相繼走入了尋常百姓的家中;境內大小鐵路兩條,與國鐵接軌;四通八達的公路村村相連。鎮政府94年又投資3160萬元,用於境內的槐下公路擴寬工程,在登封修路只上創出了奇蹟。95、96兩年又修村級柏油公路30公里,投資2億元的鎮區建設,按照武漢設計院的設計,已進入實施階段。
大冶鎮大冶鎮
改革開放的春潮在大冶富饒美麗的沃土上浪激濤涌,勤勞勇敢的大冶人民正用智慧的雙手編織著希望和未來。大冶,也終將成為中原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神州大地上的一面紅旗。

城鎮建設

登封市大冶鎮地處中嶽嵩山東麓,東距河南省省會鄭州64公里,西距古都洛陽85公里,西北距登封市區25公里,與舉世聞名的少林寺毗鄰。大冶鎮轄34個行政村,341個村民組,面積98.7平方公里,總人口約8萬人。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煤炭剩餘總儲量1.3億噸,鋁礬土礦儲量3090萬噸,石灰石、白雲石等礦產資源儲量可觀。享譽全國、被億萬民眾喜聞樂見的傳統曲劇《卷席筒》和現代豫劇《朝陽溝》, 均出自大冶鎮。 2008年,大冶鎮黨委、政府以“三化”建設統領工作全局,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生態化進程,有力地促進了大冶鎮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5.57億元,比2004年增加500%;工業總產值完成54.61億元,比2004年增加430%;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22.12億元,比2004年增加527%;銷售收入完成56.75億元,比2004年增加600%;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76億元,比2004年增加160%;引進境外投資1.7億元,比2004年增加340%;鄉鎮企業入庫稅金完成1.8億元,比2004年增加167%;財政收入實現歷史性突破,首超億元大關,完成1.08億元,比2004年增加230%。並先後榮獲“全國發展鄉鎮企業先進鄉鎮”、“河南鄉鎮之星”、“河南省改革發展建設綜合試點鎮”、“河南省前二十強鄉鎮”、“河南省‘五好’鄉鎮黨委”等榮譽稱號。
大冶鎮大冶鎮

資源型區域

大冶鎮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區域,在經濟結構上的最大特點就是煤炭儲量豐富。但是,隨著煤炭的開採,問題也日益凸現出來,最直接的問題有三個:一個是煤炭剩餘的可采儲量大部分壓在村莊居民區下面,要把這部分煤采出來,就必須要解決壓煤村居民的搬遷問題;二是煤炭長期大規模開採形成了大面積的塌陷區,耕地破壞,地下水位下降,必須要解決出現的生態破壞問題;三是隨著煤炭資源的枯竭,必須要解決新經濟成長點的問題。
針對資源型區域如何生存、如何發展,大冶鎮黨委、政府進行了長達一年的大討論,找到了一條民眾、企業和政府都能接受的,能達到三方共贏的道路,即:在沿鎮主幹道兩側無煤區域規劃建設新的居民區;塌陷區及壓煤區居民向新居民區搬遷;鼓勵和培育非煤產業發展;對搬遷後的土地進行復墾並統一規劃發展現代生態農林業。並在河南大學著名區域經濟學家組成的“大冶鎮可持續發展研究課題組”論證的基礎上,邀請全國知名專家領導到登封,詳細論證了大冶鎮這樣一個資源型鄉鎮如何走出一條新興工業化、城鎮化、生態化的道路。經過論證,2005年,大冶鎮確立了大冶鎮可持續發展戰略。即: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生態化,以“三化”建設統領工作全局,三化並舉,有序發展。

三化戰略

大力推進工業化,工業經濟得到迅猛發展
2008年來,大冶鎮黨委、政府在大力推進工業化的進程中,一是強力推進煤礦企業合併重組,把原來的38家煤礦整合為14家,形成了一些大型煤礦和企業集團。二是緊緊依託煤炭資源優勢,強力推進結構調整,初步形成了以煤炭、電力、磨料磨具、高檔耐材、建材等為主導產業的多元化工業經濟結構。止2008年,大冶鎮有耐火材料企業76家,磨料磨具企業20家,電力企業2家,特種水泥生產企業4家。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2004年以來,新上工業項目共完成投資21.57億元。四是大力提升骨幹企業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春勝耐材公司年生產各種耐火材料12萬噸,是中國優質矽磚生產出口企業,國內熱風爐用優質矽磚行業標準制定單位,在全國都有較強的影響力。五是加大工業園區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1.6億元,並順利入駐了一批省、市重點工程。
大冶鎮大冶鎮
穩步推進城鎮化,小城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大冶鎮為了全面改善煤礦塌陷區居民的人居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沿鎮主幹道兩側無煤區域,依山傍勢,規劃建設共有6個組團組成、占地10.5平方公里、可容納8萬人居住的煤礦塌陷區居民安置區。自2005年4月份開工建設以來,2008年,安置區共開工建設馮家溝、火石嶺和老井3個組團,已投入資金3.8億元,入住人口1.9萬人。其中,建成家屬樓33棟,獨家小院1510處,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基礎設施建設投入8100萬元,自來水廠、學校、幼稚園、集貿市場、文化大院、醫院等配套工程已建成。通過城鎮化建設,使大冶鎮初步形成了“路平燈明水通,街市文明繁榮,環境美麗整潔,人民安居樂業”的城鎮新景觀。
加快推進生態化,大冶鎮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大冶鎮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創建“綠色大冶”為目標,以提高人民民眾生活質量為根本出發點,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為主線,採取“政府搭台、企業唱戲”的公司化運作機制,開展規模化經營,探索和總結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的發展道路,做到既不為發展而犧牲環境,也不為單純保護環境而放棄發展,達到生態與經濟“雙贏”,真正實現“鎮在林中、林在鎮中、山清水秀”的生態建設目標。一是大力實施造林綠化工程,生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大冶鎮退耕還林32604畝,封山育林1787畝,國家公益林5931畝,省級公益林35888畝;二是完成了登封市綠色大冶生態建設總體規劃,規劃建設了一個省級香山森林公園和一個鄭州市級朝陽溝森林公園,2008年,香山省級森林公園和朝陽溝鄭州市級森林公園共栽植51個樹種,62萬多株。2008年來,已累計投資5807萬元,先後在東施村、冶南、冶西等10個煤礦塌陷村復墾土地14322畝。
大冶鎮正通過實施“三化”戰略,不斷加強和諧大冶建設。不難相信,有大冶鎮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有大冶鎮乾群的精誠團結,未來的大冶必將會變成一個生機勃勃、工業化的新大冶!一個充滿希望、城鎮化的新大冶!一個山清水秀、生態化的新大冶!一個能夠可持續發展的新大冶!

鄉鎮轉型

大冶鎮最終形成的共識是:抓住2008年煤炭價格持續攀升、煤炭企業利潤豐厚、財政收入大幅增長的有利時機,企業和政府共同出資,讓老百姓得到足夠的補償,在徹底解決民眾社會保障問題的前提下,實施大搬遷,推進城鎮化;以煤炭企業為投資主體大力發展非煤產業,實施產業升級,強力推進工業化;以政府引導、企業支持、民眾擁護並積極參與,使資源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土地得到科學合理整治,恢復和增加大量的耕地面積,最終使大冶鎮的社會轉型能夠成功順利地完成。 為了完成上述目標,大冶鎮計畫使用“行政強制”手段,這引起了很多的爭議。據記者了解,這也是河南首個鄉鎮級別的區域政府主動為自己做出的可持續發展規劃
大冶鎮大冶鎮
2008年3月6日,包括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司司長王超平、國家發改委政策法規司司長任瓏、河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耿明齋在內的40多位高官和專家學者齊聚小城登封,參加了一場名為“登封市大冶鎮可持續發展方案設計與實施對策”的論證會,東道主是大冶鎮黨委書記裴松憲。
大冶鎮位於登封市東南部,轄34個行政村,總面積96平方公里,農業人口74251人,煤炭、鋁礬土等礦產資源豐富,近20年來,大冶鎮經濟依託煤炭得到了迅速發展。2004年大冶鎮GDP總量12.94億元,人均GDP15189元,是河南省平均水平8300元的1.83倍,當年財政收入4676萬元,幾乎相當於豫東南一個農業縣的收入水平。

危機

但是,這些驕人的經濟發展成績並不能讓裴松憲感到輕鬆,吳老漢和吳莊村的遭遇其實是整個大冶鎮矛盾的一個縮影,裴松憲把大冶鎮的孤島現狀總結為大冶鎮“四大危機”。

資源危機

第一個危機是資源危機。裴松憲說,大冶鎮煤炭資源有限,剩餘儲量僅1.3億噸,可采量是8000萬噸,按2008年的速度可開採20年左右。但是大部分煤被壓在村莊下面,分散的村莊將煤炭資源自然分割得支離破碎,可開採的量不足4000萬噸,按照現在500萬噸/年的開採量計算,大冶鎮依賴於煤炭來生存的時間僅有5-8年,資源面臨枯竭。

生存危機

第二個危機是生存危機。裴松憲分析:大冶的民眾除靠在煤礦打工掙錢外,生產和生活並沒有本質的改觀,新的工業又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土地遭到了大面積破壞。一旦沒了煤,民眾的生產生活將大幅度倒退,土地龜裂使農民失去了重要的生產資料,再加上多次搬遷和反覆建房,幾乎耗盡了民眾一生的血汗錢,以後的生活更沒著落。反覆搬遷也增加了企業的負擔,礦區糾紛不斷,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和突出,民眾、企業和政府都叫苦不迭,整個社會將處於一種混亂、恐慌之中。

發展危機

第三個危機是發展危機。大冶煤資源一旦枯竭,裴松憲擔心,大量的煤礦將倒閉,相當一部分礦主會攜款帶著老婆孩子遷入大城市生活,留下來的全是老弱病殘的弱勢群體,生活無依無靠。由於這部分資金的大量外流,大冶鎮的社會經濟整體上不可能有大的發展,留給子孫的將是可怕的災難。

生態危機

第四個危機是生態危機。裴松憲說,現在大冶鎮由於煤炭開採而導致了土地被破壞,溝壑縱橫。地下水位的下降使大量民眾靠天吃飯,吃水要拉著水車跑到幾公里以外的地方高價去買。沉陷的土地使人不敢隨便進入,種不敢種、犁不能犁。無數的塌陷區使自然的小村莊變成了一個個孤島,一些山丘由於開礦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未來發展

裴松憲說,針對這些問題,大冶鎮進行了長達半年的如何生存、如何發展的大討論,希望找到一條民眾、企業主和政府共同接受的、能達到三贏的道路。他們最終形成的共識是:抓住2008年煤炭價格持續攀升、煤炭企業利潤豐厚、財政收入大幅增長的有利時機,企業和政府共同出資,讓老百姓得到足夠的補償,在徹底解決民眾的社會保障問題的前提下,實施大搬遷,推進城鎮化;以煤炭企業為投資主體大力發展非煤產業,實施產業升級,強力推進工業化;以政府引導、企業支持、民眾擁護並積極參與,使資源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土地得到科學合理整治,恢復和增加大量的耕地面積,最終使大冶鎮的社會轉型能夠成功順利地完成。
為此,大冶鎮委託河南大學牽頭,設計了一套《大冶鎮可持續發展的方案設計和實施對策》(以下簡稱《對策》)的方案。該《對策》認為,塌陷區人們居住環境惡劣,而且占壓了有限而寶貴的煤炭資源,只有實施徹底的搬遷政策才能實現資源最大限度的利用。即使是一些地下無煤的非塌陷區,分散居住的農戶交通不便,生活困難,並造成了較大的土地資源浪費,也必須搬遷。在人口搬遷的設計方案中,大冶鎮計畫讓塌陷區的壓煤戶先行搬離並優先安置,農民搬離之後,必須把土地租給政府進行集中整理、復墾,計畫成立大冶鎮土地開發公司負責開發。
此外,政府還負責為搬遷戶每戶提供一個勞動力就業崗位,並定期對勞動力進行教育培訓。自搬遷之日起,政府和企業分階段負擔每個人口補償麵粉20公斤,期限三十年。按照擬訂的方案,平均每個搬遷戶將會從煤炭企業獲得搬遷賠償費5.2萬元,鎮政府還要補償1萬元。
整個搬遷完成後,大冶鎮8萬人將主要居住在鎮政府東、南兩側新規劃地下無煤居住區,大冶鎮把它當作推進大冶鎮城鎮化進程的一個千載難逢的契機
為了促使煤炭企業能夠儘早地落實非煤投資項目,大冶鎮構想“不以關停礦井等行政干預的方式強制執行,而是通過提取非煤產業建設基金的方式促使他們自覺完成投資”。例如,從2005年3月1日開始,從每噸煤中提取5元錢,該基金由鎮政府設專門賬戶、專人管理。基金的所有權仍然歸煤礦業主,一旦煤礦業主達到鎮政府規定的非煤產業建設標準,此前提取的產業基金將如數退還。讚許中的爭議
大冶鎮的這個規劃是由河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耿明齋牽頭擬定的,規劃中的意見和措施代表著耿和大冶鎮政府的共同意見。
河南省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永蘇參加了當日的研討會,所提觀點頗受與會人員贊同。王永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用“三個肯定和一個建議”來概括他的觀點。“三個肯定”中首先是肯定了大冶鎮這種未雨綢繆的做法。“現在全國都在探討資源型城市如何避免礦竭城衰,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河南是一個資源大省,這個問題尤為突出。大冶鎮提出的這個命題對全省資源型小城鎮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都有深刻意義。”王永蘇說。
其次,大冶鎮是一個丘陵淺山區鎮,具有發展磨料磨具產業的各種基礎,它把磨料磨具產業集群作為後續產業發展政策,具有現實的操作基礎,該產業也是一個市場前景較好的產業,是正確可行的。
再次,藉助發揮煤炭資源作用,讓壓煤村莊實施搬遷,把塌陷區村民集中居住,從而加速大冶鎮城鎮化建設進程,是一個值得肯定的做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