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混一方輿勝覽

大元混一方輿勝覽

現存唯一一部完整的元代地理總志,3卷,宋末元初人編著,主要載於類書《新編事文類聚翰墨大全》,該書自清以來未曾翻刻,故一般人很難看到。

基本介紹

  • 書名:大元混一方輿勝覽
  • 又名:元勝覽
  • 作者:[元]劉應李 原編
  • ISBN:9787561426173
  • 定價:140.00元
  • 出版社:四川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8
  • 裝幀:簡裝本
  • 整理者郭聲波
價值,缺陷,評價,

價值

《大元混一方輿勝覽》(以下省稱《元勝覽》)3 卷, 原不著作者名。分為腹里及遼陽、鎮東、陝西、四川、河南江北、雲南、江浙、江西、湖廣、甘肅、嶺北十二行省、西域諸小國部落, 共十四部分, 每部分分為若干道肅政廉訪司或宣慰司、宣撫司, 其下再分若干路或直隸府州(散府州) , 有些路下又再分若干小州。路、府、州之下, 則設定若干事類欄目, 如“縣名”、“沿革”、“郡名”、“風土”、“形勝”、“景致”、“名宦”、“人物”、“題詠”等。經與宋、元兩朝以政區為綱、以事類為目的地理總志比較, 其欄目劃分最接近於南宋祝穆的《方輿勝覽》, 其次是王象之的《輿地紀勝》。有人認為,《方輿勝覽》沒有戶口、里至欄目, 不能算地理總志。但我們觀察《輿地紀勝》, 也沒有戶口、里至, 就是《大元大一統志》、《大明一統志》, 也沒有戶口, 可見里至、戶口並不是地理志必不可少的內容。《元勝覽》與《方輿勝覽》一樣, 只要擁有了郡縣名及其沿革、風俗、土產、形勝、山川、景致等地理要目, 將其定性為地理總志, 基本上還是符合實際的。
作為僅存的元代地理總志, 《元勝覽》的主要價值可分5 個方面。
富於政區地理史料價值
《元勝覽》雖然在體例上脫胎於《方輿勝覽》, 但在內容上涉及的地理範圍遠較後者廣闊。淮河以北的腹里、陝西、河南江北行省, 曾是北宋疆土, 卻為《方輿勝覽》所無, 關外的遼陽、鎮東、嶺北、甘肅行省及西域地區, 則自安史之亂以後早已不在中原王朝提封之內, 這一大片北方故土, 被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遺忘已久, 而在《元勝覽》中, 俱遍為列目敘述, 大有重整故國河山之氣概。《元勝覽》尤足稱道者, 更在於對雲貴高原地區之記載。自從公元8 世紀中葉南詔興起, 大渡河以南遂落於化外蠻荒, 與中原睽違幾達500 年, 其山川文物, 不僅為漢籍所不載,亦多為蠻書所漏落, 以致至今鮮有知者。《元史·地理志》雖記有不少蒙、段時期政區建置, 彌足珍貴, 卻缺乏山川景物、風土人情內容, 而《元勝覽》之記載, 則略於政區建置而詳于山川文物, 正好可與《元史·地理志》互相彌補。另外, 由於《元勝覽》所采資料與《元史·地理志》來源不一, 即使是政區建置, 也有可以補正《元史·地理志》者, 關於此點, 雲南著名歷史地理學家方國瑜先生在他的《雲南史料目錄概說》中有較詳論述。
應當承認, 《元勝覽》於南宋故土部分之記載多是摘抄自《方輿勝覽》, 兼參《輿地紀勝》新增內容不多, 於北方故土部分之記載也多是採集《水經注》、《元和郡縣圖志》、《太平寰宇記》、《歷代地理沿革表》等地誌及經史百家舊籍、舊圖經而成, 只有北方關外及西南地區部分, 資料較新。其原因蓋在於是書系民間私修, 作者既不是大官員, 也不是大學者, 所采資料來源有限的緣故。即便如此, 我們也可以從《元勝覽》中發掘出不少可貴史料。茲略述一二。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 《元勝覽》基本保存了大德七年的全國政區建置名稱, 我們可以據此恢復《大元大一統志》目錄。
筆者注意到, 《元勝覽》在南方許多路的“縣名”欄與“沿革”欄之間, 增列了由原屬縣昇州的“元貞新置州”州名, 這種作法與全書按行省、道、路、府州分級排列的體例不合, 顯然《元勝覽》在成書後初刊前仍有增訂, 但增訂者希圖省事, 不願意再花時間將該路內容打亂按新州分州改寫。由此可知, 儘管《元勝覽》所記山川文物等不易變化的內容資料比較陳舊, 但對於本朝政區建置變動卻較為關注, 隨時有所增改,其初刊定稿本的政區資料, 應能大體反映當時最新建置情況。
根據後面的考證, 《元勝覽》的初刊是在大德十一年, 政區資料截止於大德七年底。而大德七年三月, 也正是卜蘭禧(即孛蘭月兮) 、岳鉉等重修《大元大一統志》成書奏進時間。由於時間上的巧合, 使我們有理由推測, 《元勝覽》大德初刊本的定稿者參考了《大元大一統志》的政區資料, 並繼續補充至大德七年底。
方國瑜先生通過詳細分析《元勝覽》與《元史·地理志》對雲南記載的差異, 進一步提出,《元勝覽》編纂者因直接參與《大元大一統志》纂修, 見到了大德七年新近報送中央的李京《雲南志略》, 補充了有關內容, 而《大元大一統志》則因已成書, 未及增訂, 使得依據《大元大一統志》修成的《元史·地理志》缺乏《雲南志略》內容。
《元勝覽》檀州沿革條還記載: “舊有密雲、燕樂二縣, 今傳錄本無燕樂, 有懷柔, 疑即媯之懷戎。”這裡提到記有檀州轄縣的“傳錄本”, 不見於史載, 筆者認為它就是從秘書監或參與編纂《大元大一統志》人員那裡傳錄出來的資料, 估計主要是政區資料。也就是說, 《元勝覽》定稿時, 在政區建置方面確實參考了《大元大一統志》。
我們比較幾種志書、類書關於元代一級政區的排位順序, 也不難發現《大元大一統志》與大德本《元勝覽》最為接近。
趙萬里輯本《元一統志》編目時, 棄《元勝覽》不用, 而以《元史·地理志》政區為據, 應該說不是很好的選擇。因為按《大元大一統志》殘卷, 四川的合州編為卷七百二十九至卷七百三十一共3 卷, 後面江浙的平江路首卷為卷七百六十一, 其間只有30 卷闕額, 按平均每路或府州編為2 至3 卷計, 最多只能容納四川合州以下路分府州(如夔州路、紹慶路、廣元路、敘州路、馬湖路、永寧路諸府州) 及江浙平江以上路分府州(如杭州路、嘉興路諸府州) , 而按《元史·地理志》, 四川與江浙之間還有甘肅、雲南兩省,這在《大元大一統志》是絕不可能的。顯然,《大元大一統志》目錄與《元史·地理志》目錄差異較大。況且《元史·地理志》政區基本上以至治元年( 1321 年) 為準, 距離大德七年(1303 年) 已有20 多年, 其間又有不少政區變動, 治史地者若按此圖以索驥, 何異於刻舟而求劍!
《大元大一統志》目錄與《元勝覽》初刊大德本目錄最為接近, 惟其河南一省位序稍有不同, 大概大德本《元勝覽》成書時河南位序已與《大元大一統志》不同, 定稿者雖已見到《大元大一統志》政區傳錄本, 但考慮到河南省內容較多, 改動難度大, 就維持不動了。因此筆者認為, 根據大德本《元勝覽》目錄恢復《大元大一統志》目錄是基本可行的, 只需將河南省位序調到陝西省前面就行了。
又, 將《元勝覽》與其它元代史志比較, 可知元代以府、州升置的路名全稱, 應是某某府路、某某州路, 通常“府”、“州”二字可省,“路”字則不可以省。如《元勝覽》所載般陽路,《齊乘》、《元史·地理志》均作般陽府路。《元勝覽》所載夔州路,《元史·地理志》則省作夔路。又《元勝覽》所載潼川府路, 在《元史·地理志》及卷一○○《兵志》中, 均無“路”字, 譚其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亦據此僅標為“潼川府”, 使人誤以為潼川未設路, 只是散府。考《元史》卷一○《世祖紀》有載: “至元十六年正月, 命王立為潼川路安撫使。”《元史·地理志》綿州條亦載: “綿州元初隸成都路, 至元二十年改隸潼川路。”說明潼川府路元初已立,“路”字不應省。
又,《元勝覽》大都路下有大興府, 上都路下有開平府, 《元史·地理志》則無。今考《元史》卷五《世祖紀》雲: “中統四年五月戊子,升開平府為上都, 其達魯花赤兀良吉為上都路達魯花赤, 總管董銓為上都路總管兼開平府尹。”《元史·地理志》大都路序雲: “元太祖十年, 克燕, 初為燕京路總管、大興府。世祖至元元年,中書省臣言: ‘開平府闕廷所在, 加號上都, 燕京分立省部, 亦乞正名。’遂改中都, 其大興府仍舊。九年, (中都) 改大都。”上都路序雲:“中統元年, 為開平府, 五年, 以闕庭所在, 加號上都。”此可見大興府、開平府並未因加都號而廢府, 府尹仍由路總管兼著。這種由路總管兼任的有具體府名的府尹, 與其它地區由路總管兼帶的無具體府名的府尹有所不同①, 有具體府名的府尹, 應反映著當時存在該府的實際建制。從至元到元末, 大興、開平二府猶屢見於史載, 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載: 至元十三年, 割大興府之武清、香河二邑屬氵郭州。卷一六九《賀仁傑傳》: “至元十七年, 特授正議大夫、上都留守兼本路總管、開平府尹。”卷一六八《姚天福傳》: “大德四年, 拜參知政事、大都路總管兼大興府尹。”卷一七九《賀勝傳》: “大德九年,以勝代為上都留守兼本路都總管、開平府尹。”卷八一《選舉志》: “仁宗延礻右四年, 大興府尹馬思忽重修(大都路學) 殿門堂廡。”卷一八五《李稷傳》: “至正十九年, 丁母憂, ⋯⋯服闋,命為大都路總管兼大興府尹。”卷一四五《達禮麻識理傳》: “至正二十三年冬, 遷上都留守兼開平府尹。”趙輯《元一統志》及《中國歷史地圖集》皆依《元史·地理志》不列大興、開平二府, 顯誤。
…………
富於地方史地史料價值
由於《元勝覽》參用了不少地方文獻、個人別集, 對各地地理、史事、題詠的記述也有不少為今存古籍所不載, 並且不乏編撰者個人的考證成果, 茲分別舉例說明之。
(1) 地理類之例
腹里恩州“景致”雲: “張甲河, 唐姜師度因故瀆開河, 受屯氏別河於清陽。”此記載不見於兩《唐書》及唐宋地誌、會要, 於研究黃河變遷史誠可寶貴。
陝西蘭州“景致”雲: “春野綠秀堂, 在郡治之後。春月百卉爭秀, 可供玩賞, 至春遊人不絕。”查《四庫全書》, 不見於各史志。
(2) 史實類之例
陝西洋州“沿革”雲: “唐立洋州。孟蜀避諱, 改名源州。宋為洋州。”此為最早記敘源州沿革之史料。宋代諸志及《元史·地理志》不載, 惟《資治通鑑》卷二七九胡三省注云: “遍考新舊唐志及《九域圖志》、《寰宇記》, 皆不載源州建置之由與其地, ⋯⋯則知源州蓋蜀所置而尋廢, 此其所以無傳。”然胡氏亦未能準確解釋源州之來源。
湖廣澧州“景致”雲: “范公讀書堂, 在安鄉縣。范文正公幼孤, 從母歸朱氏, 朱宰安鄉,俱來讀書此地。寶慶元年, 太守董與幾改創州北先民洲上, 養士頗眾。”末句不見於《輿地紀勝》、《方輿勝覽》, 而為《元勝覽》大德初刊本新增。
(3) 人物類之例
河南嵩州“人物”雲: “王憑, 善文詞, 兄弟齊名, 號三王, 韓文公推重之。”史不載其事。
腹里趙州“名宦”雲: “高睿又, 趙州刺史。突厥圍之, 長史反, 應突厥, 睿又與妻秦氏仰藥詐死。虜輿詣突厥, 突厥以金獅子帶紫袍示之曰:‘降則拜官, 不降則死。睿又顧其妻, 妻言: ‘酬國報恩, 正在今日。’遂俱目不言, 再宿, 虜殺之。追贈尚書, 謚曰節。”兩《唐書·高睿又傳》語甚簡略, 且未及其妻, 可藉補充。
(4) 題詠類之例
腹里中山府“題詠”載: “范淳夫《常山》詩: ‘上秩乾門下奠坤, 玄都境界妙難論。’”查范祖禹集及《四庫全書》各書未收, 當為逸詩。
腹里鄆州“題詠”載: “楊內翰《送馮侍郎歸鄆州別墅》: ‘魯田稔雨歌農壤, 汶籙欹霜拂案杯。’”此句不見《四庫全書》諸書。
(5) 考證類之例
腹里大名路“景致”雲: “屯氏河,《漢書·溝洫志》: ‘河決館陶, 分為屯氏河, 深廣與大河等。’隋誤以為毛氏河, 置毛州, 失之甚矣。”
四川遂寧州“景致”雲: “涪水, 源出廣陽。”按《輿地紀勝》、《方輿勝覽》皆據《水經注·涪水》作“源出廣魏、涪縣”。廣魏即廣漢,在今射洪, 涪縣在今綿陽, 皆非涪水源頭, 而廣陽則在今茂縣, 涪水實源於此。改廣魏為廣陽,當是出自《元勝覽》編撰者見解。
開啟元明清分省地圖先例
在載體形式上, 《元勝覽》還較以往的地理總志有所創新, 這就是書前所附一套地圖, 當然, 這套地圖只有詹友諒改編後的《新編事文類聚翰墨大全》(以下省稱《翰墨大全》) 本卷首才有, 而為兩種單行本所無。全套十四幅, 首幅為《混一諸道之圖》, 即全國圖, 餘十三幅為腹里(北、南各一) 、遼陽、陝西、四川、汴梁(即河南) 、江浙、福建、江西、湖廣、左右江溪洞、雲南、甘肅分省區圖。曾經有人認為現存元代地圖非常罕見: “我們所能見到的僅是幾幅方誌中的附圖。” 實際上, 除方誌外, 現存幾種元代類書中都保存了各類地圖, 比如元人增訂的各種版本的《事林廣記》, 以及收載《元勝覽》的《翰墨大全》。《事林廣記》的地圖種類較多, 但不成系統。《元勝覽》的地圖則是我們所見現存中國最早的非常完整的分省地圖集。唐代《元和郡縣圖志》的圖早已佚失, 宋代各種地理總志則不再附圖,《大元大一統志》從《秘書監志》的記載看, 也沒有圖。《元勝覽》作為最後一種勝覽型地理總志, 卻開啟了分省地圖的先例, 而為後來的明、清《一統志》所繼承, 關於這一點,恐怕當引起歷史地理文獻學家、古地圖學家的注意。
頗具校勘價值
《元勝覽》許多內容抄錄自《方輿勝覽》等前代文獻, 當時所見版本與今日現存者有所不同, 因而使得該書頗具校勘價值。比如:
陝西華州“題詠”引王維《華山》詩有“雄雅鎮秦京”句。今本《王右丞集》、《文苑英華》、《古今事文類聚》全句皆作“遂為西嶽峙, 雄雄鎮秦京”。按“雄雅”意勝於“雄雄”, 且合平仄, 可知“雄雄”乃“雄雅”之形誤。
四川成都路“景致”雲: “寫經台, 雨降台上, 不沾濕。”《方輿勝覽》作“雨降, 則苔上不沾濕”, 不通, 當依《元勝覽》改正。又雲: “石犀, 去城二十五里犀浦。”《方輿勝覽》作“去城三十五里”, 按《元和志》、《寰宇記》, 犀浦去成都二十七里, 去郫縣五十里; [天啟] 《成都府志》卷三, 犀浦廢縣在郫縣東二十五里。可見作二十五里為是,《方輿勝覽》誤。
大德本河南府“風土”雲: “杜佑曰: ‘中土風土所交, 宜乎建都立邑。’”而今本《通典》卷一七七皆作: “土中風雨所交, 宜乎建都立社。”其“土中風雨所交”六字義不可解, 《元勝覽》所引, 則言荊河(豫州) 為中原各地風俗交融處, 文通義順, 當出古本, 可正今本之誤。
…………
諸如此類甚多, 恕不一一例舉。
頗寓愛國主義教育之意
值得一提的是, 《元勝覽》儘量收錄抗遼、抗金、抗元人物事跡, 愛國之心, 躍然紙上, 頗寓教育之意。比如:
腹里祁州“名宦”條, 用了一百多字記載宋人沈斌殉國事跡: “契丹入寇, 以羸兵、牛羊過州城下, 沈斌刺史擊之, 契丹以精騎奪其門, 兵不得還。趙延壽引契丹急攻之, 斌在城上, 延壽語之曰: ‘使君何不早降?’斌曰: ‘侍中父子失計, 陷身虜廷, 君牽犬羊以殘父母之邦, 不自愧恥, 乃有驕色, 何哉? 斌弓折矢盡, 寧為國家死耳, 終不效公所為。’明日城陷, 乃自殺。”
陝西德順州“人物”載: “郭滸, 欽宗朝為涇原路守將。金人入寇, 獨滸義不屈, 奮呼曰:‘汝等負國叛逆大惡, 天地鬼神所不容, 事雖死,誓不爾貸, 當求治於地下。’眾愧其言, 即見殺。”
江浙信州路“人物”載: “謝枋得, 弋陽人,字君直, 宋末死節之臣。”江西吉州路“人物”載: “文天祥, 號文山,宋丞相, 死節盡忠。”
筆者曾撰文論述: “地理總志向勝覽型轉變,有利於向社會中下層廣泛傳播文化地理知識, 促進文化發展, 激發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操。這一點在南宋人看來是不容懷疑的。”《元勝覽》也是一部勝覽型地理總志, 自然有此教育功能, 當然, 也與編撰者頗受南宋遺民思想影響, 甚或與編撰者本人就是南宋遺民有關。

缺陷

《元勝覽》在編撰上的缺陷和不足是比較明顯的。
編排不當, 體例不一
    資料陳舊, 政區漏落
      張冠李戴, 地理錯誤
        抄錄不當, 筆削不淨

          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