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俠周銳寫中國:追尋九弦奇琴

大俠周銳寫中國:追尋九弦奇琴

《大俠周銳寫中國:追尋九弦奇琴》故事情節扣人心弦,敘述語言簡潔、幽默、冷峻,作品中融入了諸多典故、經典詩詞及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期待小讀者在閱讀中感知道義的力量和中華文化無窮的魅力。讓孩子在故事中感知中國傳統文化至恆至遠的魅力,讓俠義之氣在現代社會中華麗轉身,重放異彩!

基本介紹

  • 書名:大俠周銳寫中國:追尋九弦奇琴
  •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 頁數:237頁
  • 開本:32
  • 品牌:明天出版社
  • 作者:周銳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326806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大俠周銳寫中國:追尋九弦奇琴》編輯推薦:社會上的各行各業中都有這所學校的校友,比如公司白領、警察、記者、醫生、廚師……他們在故事中各擅其長,輪番演出。中國文化中常被提起的琴、棋、書、畫,可以分別成為一本書的主線。《大俠周銳寫中國:追尋九弦奇琴》為“大俠周銳寫中國”叢書之《琴》,既有故事,又包含中國文化的諸多信息……

作者簡介

周銳,江蘇南京人。1977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作以童話為主,著有《幽默聊齋》、《元首有五個翻譯》《蚊子叮蚊子》《哼哈二將》《書包里的老師》《中國兔子德國草》《大個子老鼠小個子貓》《戲台上的蟒蛇》等70餘種。作品多次獲獎,其中包括第二、三、五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第四、五屆宋慶齡兒童文學獎,新時期優秀少年文藝讀物一等獎,台灣第二屆楊喚兒童文學獎。

媒體推薦

在文化環境越來越粗率化,兒童文學寫作也越來越扁平化和簡單化的當下,一個童話家和小說家,用自己的方式,用一種清醒的文化自覺,去重新點燃和擦亮一些古代文化的光芒,去建構起一種雅致、知性的寫作趣味和文學標準,無疑也體現了作家試圖對當下兒童文學做出一些反撥與糾正的良好願望。
——徐魯(著名作家、書評人)
對現代的孩子來說,史料和典故是有可能會顯得比較隔膜和沉重的,而孩子們所喜聞樂見的時尚的俚語甚至網路語彙用得不好又會使小說顯得相對輕飄。如何將之結合,這裡面有個度的問題。在周銳以往的類似作品中,我覺得《幽默聊齋》是他把握得最好的,而這套《大俠周銳寫中國》也是相當有想像力的,其中不乏神來之筆。
——蕭萍(上海師範大學教授、兒童文學作家)
能不能寫一套書,使孩子們不僅對中國歷史感興趣,而且對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能興味盎然?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我沒有傳授的資格,但我可以做“展現”的工作——在我筆下的故事中,可讀地展現中國文化的無限魅力。
——周輔

圖書目錄

廖春千想當“打擊少女”
黑衣人和青衣人
“露兩手服務公司”的嚇唬業務
竹馬之戰
羅賓漢快遞自己
掌心的紅字
朵家樹寮
讓他有個頭
鼻子撞出隕石坑
當拐棍跳舞的時候
書里書外
後記
照片背後的故事

後記

周 銳
我寫這套書跟一封小讀者來信有關。
那位小讀者說:“我本來對歷史是不感興趣的。讀了您的《幽默三國》以後,我覺得歷史不那么枯燥了……”
於是,我就開始想,能不能寫一套書,使孩子們不僅對中國歷史感興趣,而且對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能興味盎然。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我沒有傳授的資格,但我可以做“展現”的工作——在我筆下的故事中,可讀地展現中國文化的無限魅力。可讀,主要指的是故事有吸引力。
故事是否有吸引力首先是針對我自己而言的,因為如果故事不夠精彩,我就沒有動力去寫它。曾有一個小學生很有水平地問我:“您的工作和娛樂是不是結合在一起的?”我說:“是的。”我工作的娛樂性、遊戲性跟我的工作對象有關。兒童文學作品不能不講究藝術性、思想性,但可讀性是第一位的,是“皮”。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藝術性和思想性只能通過可讀性走向小讀者。
我構想有所學校,分文班和武班,開設多門跟文化、武功有關的課。社會上的各行各業中都有這所學校的校友,比如公司白領、警察、記者、醫生、廚師……他們在我的故事中各擅其長,輪番演出。中國文化中常被提起的琴、棋、書、畫,可以分別成為一本書的主線。這樣,每本書便既有故事,又包含中國文化的諸多信息。
我把我遊覽過的一些地方的風物也寫進了故事中,比如我把紹興東湖寫進了《古塔上的夜光玉棋》里。要寫《蘭亭鵝書傳奇》時,我從網上了解到“書聖”王羲之晚年在浙江嵊州留下一些遺蹟,如獨秀山王羲之讀書處、嶀山羲之坪、嵊東清隱寺、金庭王右軍墓等,便問道於嵊州新華書店的朋友。令我感動的是他們直接派車把我接去,陪我尋訪。我站在王羲之墓側,讀著為他修墓的尚杲和尚刻寫的《瀑布山展墓記》,頓生“思接千古”之感。尚杲說:“嗚呼,昇平去大業才二百五十餘年而荒湮若此,則千載之後將何如哉?”尚杲那時不敢想像再過一千年“書聖”之墓會怎樣,可我到墓地之時已距尚杲刻碑時的隋朝大業年間一千多年了。王羲之的墓還在,尚杲的感慨還在,輪到我默默“嗚呼”了。我把這塊碑寫進了《蘭亭鵝書傳奇》。在王氏宗祠,我覺得被雕成王羲之像的魚啄蟹棲的陰沉木很有特點,可以藏東西,便將我故事裡的《蘭亭集序》真跡藏進了木像的袖中。
寫這套書少不了查閱資料,其實這也是我本人極好的學習機會。小時候,在《水滸傳》的出版前言裡,我就知道了有一部古書叫《大宋宣和遺事》,它是《水滸傳》的藍本。但幾十年來,我一直沒機會也沒想到要去讀《大宋宣和遺事》。這次真是緣分到了,在寫《皇族畫卷的秘密》時要寫完成於北宋的《清明上河圖》,於是我就開始閱讀《東京夢華錄》、《大宋宣和遺事》等宋代古籍。真長見識!我這才知道宋朝的御街有兩百步寬,用不同顏色的“杈子”(柵欄)隔成三道,兩邊走車馬,中間平時空著,等皇帝出行時才偶爾啟用;我也才知道宋朝的臨時工們從汴河裡的糧船上往官倉卸糧時,必須自帶布袋;我還知道了那時的禁軍會在夜裡巡邏,而且兩支巡邏隊相遇時,是要對口令的,口令是:“殿前都指揮使高俅!”
有時候,我也會從我讀過的書中移花接木。《明朝那些事兒》里寫了明朝官府徵募各寺廟武僧抗擊倭寇,說這些和尚取勝之後還穿州過府地窮追不捨。我就在《蘭亭鵝書傳奇》里寫了個名叫“不捨”平時苦練“棍書”的武僧,他要用棍書在一個倭寇頭目的身上寫兩個字,但那個倭寇逃得太快了,所以不捨不得不邊追邊寫。在從杭州到蘇州的路上,他在倭寇的後背上寫了“滾”;從蘇州到南京的路上。他在倭寇的臀部上寫了“蛋”……
這套書的叢書名叫《大俠周銳寫中國》。確實有人叫我“大俠”,雖然我不會武功,如同大俠金庸也不會武功。金大俠給我的啟發是,武俠故事的靈魂是想像力,武俠故事在豆腐和火腿之間就能展現深厚的功力,未必需要刀光劍影。在《皇族畫卷的秘密》里,少女丘彈冰可以拋擲花瓣在蛛網上作畫。在《古塔上的夜光玉棋》里,大師梅疏影憑藉茶碗來表演“梅花三弄”——弄冰,弄雪,弄風。在《蘭亭鵝書傳奇》里,“辨才塔”的一層守塔僧自創的“跳跳棍”,是我從海南島黎族竹竿舞移植來的。我筆下的各種武功,其實是一些幻想體操,我希望這些“體操”能激活讀者和我自己的想像力。
寫這套書和寫別的作品一樣,我依然一邊寫,一邊聽取讀者的意見,及時做些改動。有網路真好!不少讀者在電子郵件中問:“接下來,您會再寫什麼?”我說:“如果大家喜歡的話,我也許還會寫其他跟中國文化有關的故事,像‘食’啊,‘戲’啊,‘醫’啊,‘宅’啊,‘謎’啊……”有個讀者問:“你能不能寫‘毒’?”我想了想,覺得這也確實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寫“問君能有幾多愁”的李後主就是被宋太宗毒死的。宋太宗用的“牽機藥”即中藥馬錢子,人服此藥後,中樞神經系統即遭破壞,全身抽搐,頭和腳縮在一起……可是,我不喜歡陰冷的寫作。不過,我沒有肯定地表示我不會寫“毒”。也許有一天,我能找到一個不陰冷的角度,比如說以毒攻毒,不就能獲得喜劇效果?

序言

我構想有所學校,分文班和武班,開設多門跟文化、武功有關的課。社會上的各行各業中都有這所學校的校友,比如公司白領、警察、記者、醫生、廚師……他們在我的故事中各擅其長,輪番演出。中國文化中常被提起的琴、棋、書、畫,可以分別成為一本書的主線。這樣,每本書便既有故事,又包含中國文化的諸多信息……
周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