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禪院

大乘禪院

大乘禪院,位於玉堂街中段象王峰下,原為茅篷,後改庵為慧濟寺分支,前後兩重,建築面積2836.74平方米,庵宇74間,圓通殿供奉觀音菩薩,左右為文殊、普賢菩薩,後為臥佛殿,殿內臥佛為佛祖釋迦牟尼涅盤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乘禪院
  • 地理位置:玉堂街中段象王峰下
  • 建築面積:2836.74平方米
  • 氣候:亞熱帶南緣季風海洋型氣候
景點簡介,地理環境,主要景觀,玄奘簡介,弘一法師簡介,交通狀況,航空,公路,水運,公車,有關人物,

景點簡介

大乘禪院位於玉堂街中段象王峰下,紺樓黃牆,分外醒目。原為茅篷,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慧濟寺僧慶祥聯絡海外僑胞集資,改庵為慧濟寺分支。大乘禪院前後兩重,建築面積2836.74平方米,庵宇74間。圓通殿供奉觀音菩薩,左右為文殊、普賢菩薩。後為臥佛殿,殿內臥佛為佛祖釋迦牟尼涅盤像。佛身長7.6米,右手枕耳,側身而臥,神態安詳怡然。殿正中還供奉一尊緬甸白玉臥佛像。臥佛殿樓上為千佛樓,有千佛全為優質樟木雕成。千佛樓上一楹聯寫得甚有情趣,聯曰:“千說千談不離超生脫死,佛經佛法無非轉悟開迷。”把人之生死與佛道迷津說白了。
大乘禪院(圖1)大乘禪院(圖1)
位於玉堂街中段的大乘禪院,就占地規模來說,堪稱普陀山庵院之冠。它的主殿——圓通寶殿里供奉的“水月觀音像”可以說是在觀音菩薩造像中首屈一指的精品。水月觀音是三十三體觀音之一,以衣飾華麗、身姿優美而著稱,又被稱為東方的蒙娜麗莎或東方維納斯
在大乘禪院後面的臥佛殿里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的涅盤相,佛身長達9米,按照緬甸玉佛仿造,神情十分安詳,代表著佛家“涅盤”的最高境界。臥佛殿的上層為千佛樓,內供奉著本山僧人善慈從緬甸請回的玉佛1000尊。整個庵堂寬敞明亮,遊廊迴繞,曲徑通幽,每年接待數千中外信徒和遊客,香火鼎盛,遊人如織。

地理環境

位置:位於玉堂街中段象王峰下,距文物館約三四百米。
大乘禪院(圖2)大乘禪院(圖2)
氣候:舟山屬北亞熱帶南緣季風海洋型氣候。年平均氣溫16攝氏度,冬無嚴寒,夏夫酷暑。1月最冷,平均氣溫4.3-6.1攝氏度。7月最熱,平均氣溫26.3-28.1攝氏度。由於海洋和調節,除中午溫度較高外,早晚均較風涼。尤其是外海小島,晚上睡覺還要蓋薄被,被譽為江南避暑的天堂。
面積:建築面積2836.74平方米。

主要景觀

釋迦牟尼佛涅盤塑像
大乘庵臥佛殿中的釋迦牟尼佛涅盤塑像,長7。6米,右手枕耳,側身而臥,安詳怡然。為普陀山寺院最大一尊臥佛,原臥佛系用檀香木精雕而成,現為香泥重塑貼金。正中供奉由緬甸請來的白玉臥佛像,臥佛殿樓上為千佛樓,千尊小玉佛由善慈和從緬甸仰光龍華寺陸續請來,十年浩劫中散失殆盡,現供的千佛是1981年後用香樟木新雕。
大乘禪院(圖3)大乘禪院(圖3)
大乘禪院前後兩重,建築面積2836.74平方米,庵宇74間。圓通殿供奉觀音菩薩,左右為文殊、普賢菩薩。後為臥佛殿,殿內臥佛為佛祖釋迦牟尼涅盤像。佛身長7.6米,右手枕耳,側身而臥,神態安詳怡然。殿正中還供奉一尊緬甸白玉臥佛像。臥佛殿樓上為千佛樓,有千佛全為優質樟木雕成。
大悲禪院
大悲禪院又名大悲院,是天津目前唯一的一座十方叢林寺院,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區天緯路。它始建的年代,無確切文獻記載,據有關史料考證當為明代創建。清初經天津守備曹斌捐獻修建,康熙八年(1669)又重新修建。當時建築規模較小,只有西院。1940年進行擴建,成今之東西兩院。解放以後,經過重新修整,增修了四周山牆,建造了僧寮。十年浩劫,大悲院遭到嚴重破壞,1980年開始了修復工作。
現在的大悲禪院東院由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地藏殿玄奘法師紀念堂 、弘一法師紀念堂以及講經堂組成。西院為念佛堂、方丈室和天津市佛教協會駐所。
大悲院門前數百米之內,是一條繁華的宗教文化市場。街道兩旁售貨攤位雲集,宗教文化商品琳琅滿目。大悲院外牆門前有石獅一對,門額上有趙朴初先生所書“真如覺場”四個大字。進入外牆大門,迎面即是天王殿。殿內中央供著笑面大肚的“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彌勒尊佛背後是手執寶杵的護法天尊韋馱菩薩 。殿內左右兩側為“持國”、“增長”、“廣目”、“多聞”四大天王塑像。
穿過天王殿,便是正殿大雄寶殿。殿內正中供著明代所鑄古銅鎏金千佛蓮座釋迦牟尼像 。銅佛高5.2米,蓮花座重6噸,座上有9999個小銅佛。主佛兩邊站立阿難、迦葉兩弟子像。釋迦牟尼銅像前 ,是一座1994年開光安放的玉質釋迦牟尼佛造像,高1.6米 ,重888公斤,是由新加坡鄭國川居士捐贈,經香港轉運而來 。殿內兩側有十八羅漢坐像,高2米,神態逼真。左後屋角供“文殊菩薩”,右後屋角供“普賢菩薩” 。釋迦牟尼佛祖像背面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善財童子和龍女各侍左右。
大乘禪院大雄寶殿後面是大悲殿。殿內供奉泥塑千手觀音像,高3.6米,表層貼金,神態莊嚴,姿容動人 。殿內三面牆壁繪有反映釋迦牟尼一生事跡的壁畫。
大悲殿西側是地藏殿,正中供奉的是地藏菩薩,右側供奉本院圓寂的歷代住持和尚及十方僧眾覺靈等眾蓮位,左側是一些居士信徒眾蓮位。大悲殿東側是講經堂,內供觀世音菩薩、南天消災延壽藥師佛、南海觀音石刻像。
大悲殿的兩側設有弘一法師紀念堂和玄奘法師紀念堂。弘一法師紀念堂內懸掛著徐悲鴻早年畫的弘一法師油畫像的複製品,陳列著李叔同的生平傳略、部分著作和手抄經文等。
大乘禪院(圖4)大乘禪院(圖4)
玄奘法師紀念堂供有複製的明代絕版的玄奘畫像,並介紹了他的生平和事跡,也陳列了他的部分經書和著作。玄奘法師的6塊靈骨中的一塊原在大悲院中供奉 。
1956年,作為中印傳統友誼的象徵,玄奘靈骨移供印度那爛陀寺。現在紀念堂內,還設有一個供奉玄奘頂骨的模擬塔,塔內頂骨以照片代替。
大悲院於1982重新恢復佛事活動。198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佛教寺廟之一 。1986年正式向社會開放 ,年平均接待10萬人次,每天都有國內外善男信女和遊客前來朝佛觀光。
玄奘法師紀念堂位於大悲殿右側,與左側的弘一法師紀念堂正好對稱 ,是為供奉唐代高僧玄奘大師的頂骨而設定的專室。紀念堂供奉著高約2米的玄奘法師繡像,供桌上的高約1.2米的蓮座金色塔,象徵以往供奉玄奘法師靈骨的史實和因緣。

玄奘簡介

玄奘是唐代的高僧,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玄奘二十六歲時,決心去佛教聖地天竺(古印度)尋求真正的佛教經典。至摩揭陀國,入那爛陀寺,從戒賢為師,學《瑜伽論》等。貞觀十八年(公元645年)正月歸國,受到長安“空城出觀”的盛大歡迎,唐太宗又在東京洛陽親自接見了他 。
他將所獲梵本經書657部獻於朝廷,太宗命他在弘福寺翻譯群經。經過十九年的刻苦努力,共譯出佛經75部,1,338卷,1,300多萬字。佛教由是漸盛,玄奘法師為中、印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的溝通,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玄奘於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圓寂,謚“大遍照”,塔於長安北原 。相傳黃巢義軍攻破長安,玄奘墓塔毀於兵火,後將其部分靈骨輾轉至南京立塔供奉。太平天國時,塔圮,後遂堙沒無人能識。公元1944年,日本侵略軍在南京中華門外建神社時修路 ,從地下發現了供奉玄奘法師頂骨的石函 。當時便被日本侵略軍拿走一部分,留下來的一部分共分成五份,分別供奉在北京、天津、南京、廣州和四川。天津一份於公元1954年供奉在大悲禪院。公元1956年應印度政府的請求,經周恩來總理批示,將天津大悲禪院供奉的這塊頂骨送往印度,以加強中、印兩國的文化及佛學的交流。
玄奘法師紀念堂還展示著“玄奘法師生平業跡”、“玄奘法師西行求法路線圖”、“玄奘法師譯經年代表”以及“關於玄奘頂骨”等文字說明資料。同時還陳列著玄奘法師主譯的部分經論與典籍,並珍存許多有關玄奘法師生平事略及其墓塔、靈骨等照片文獻。

弘一法師簡介

弘一法師紀念堂位於大悲禪院內的大悲殿西側偏室 。堂門前懸掛老居士龔望用雞毫所書的漢隸“弘一法師紀念堂”金字匾額。紀念堂內正中懸掛中國著名大畫家徐悲鴻先生的為弘一法師所作的油畫肖像的仿製品。畫像前設案,案上供奉弘一法師盤膝端坐的銅像,高約1米,神情安逸 ,滿面慈祥,為弘一法師得意高足廣洽法師所捐制的。弘一法師像左右懸掛楹聯一副,上聯是:“發心來正覺”,下聯是:“忘己濟群生”,兩端是影印法師的手書《阿彌陀經》的前後段。
紀念堂兩側懸有玻璃鏡,有法師生平簡介, 《華嚴經偈》影印件、翻照的大師玉照以及書法篆刻影印件。有展櫃四個,陳列大師手書佛經、著述的影印件,另有今人所作弘一法師年譜、傳記、紀念文章等書件,供瞻拜和懷念。

交通狀況

航空

航空: 舟山普陀山機場位於朱家尖島北部,從舟山機場到定海、沈家門,有機場班車或計程車直達。

公路

公路:定海鴨蛋山至寧波白峰航線輪渡24小時通航(現在每天航班104班,航程40分鐘,10級大風照常通航)以及沈家門到朱家尖的海峽大橋開通後,遊客可乘車通過海峽輪渡和大橋直達定海、沈家門(半升洞)和朱家尖。
定海汽車站每天有24班巴士發往寧波,有6班高速巴士發往上海徐家匯和桃浦路站。
舟山市汽車運輸公司半升洞汽車站每天有8班發往杭州汽車東站,有34班巴士發往寧波(6:30—16:40)。
普陀汽車運輸公司位於沈家門東海中路,每天有10班巴士發往寧波。

水運

水運:舟山群島與外界的交通聯繫主要依靠輪船。普陀山客運碼頭是通往大陸的主要視窗,每天有發往上海的夕發朝至客輪(航程12小時,雙休日增加一班),日間各有一班高速客輪發往上海蘆潮港和金山碼頭,行程僅需2—2.5個小時。普陀山與寧波之間每天有4班普通客輪和11班高速客輪(7班直達,4班彎靠沈家門)對開。此外,定海每天都有直達上海和金山的夜班船和快艇各1對。定海、沈家門與寧波之間每天各有4班高速客輪對開。舟山西碼頭與上海金山之間每天有車客渡1對。沈家門隔天7:20有一班客輪發往象山石浦港。

公車

公車:舟山本島上有定沈線公車(半小時一班)連線定海和沈家門兩大重鎮,車程約40分鐘。本島和朱家尖島之間也有海峽大橋貫通,有公車直達舟山機場和島內各主要景區。其餘各島之間的交通完全依靠輪船。普陀山、岱山、嵊泗、大衢、桃花島等大島上還有公交定班車或旅遊專線車。

有關人物

弘一法師(1880—1942年)俗家姓李,名文濤,字叔同。又名成蹊、岸,別號息霜。原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李叔同天資穎慧,除善詩文、書法、篆刻之外,尚能精鑑古物,通曉音律、戲劇。曾赴日本留學,在東京學習西洋繪畫和音樂。是中國現代話劇、繪畫、音樂的奠基人之一。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落髮出家,法名演音、法號弘一 。同年9月在靈隱寺受具足戒,一心學佛,專研戒律,有南山律宗大師之稱,著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 。聲播海外的一代高僧,1942年10月13日於中國泉州圓寂。
大悲禪院是天津市區唯一的古剎叢林。法師的故居也臨近大悲禪院,法師生於此地,學於此地,在古剎大悲禪院建紀念堂,是很有意義的。許多鄉人前來瞻仰參拜,國內外知名人士,也有不少前來晉謁。1990年在天津市河北區弘一法師故居建起了《李叔同書法碑林》 ,並鑄有坐像;1992年成立了“李叔同研究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