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天然氣田形成條件、分布規律和勘探技術研究

《大中型天然氣田形成條件、分布規律和勘探技術研究》是由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地礦部石油地質研究所、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南海西部公司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王庭斌、張洪年、郭正吾、陸曦初、程日恆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中型天然氣田形成條件、分布規律和勘探技術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970267[08406]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地礦部石油地質研究所、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南海西部公司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70267[08406]
項目名稱
大中型天然氣田形成條件、分布規律和勘探技術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地礦部石油地質研究所、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南海西部公司
主要完成人
王庭斌、張洪年、郭正吾、陸曦初、程日恆
研究起始日期
1991-07-01
研究終止日期
1996-12-31
主題詞
氣田;油氣藏形成;油氣勘探;中國
任務來源
01

成果摘要

“大中型天然氣田形成條件、分布規律和勘探技術研究”項目是國家“八五”有關科技攻關項目,編號為85-102。該課題總結了川東高陡背斜帶石炭系天然氣成藏規律,並取得重大突破,發現了14個氣藏,獲得了探明儲量819.79X10 8m3。鄂陶系頂部風化殼氣藏成藏機制研究探明了我國迄今為止最大的氣田。總地泥底辟、高溫、高壓條件下天然氣成藏富集規律,指導發現了兩個大過對中亞煤成氣聚集特徵的研究,“八五”期間在西北地區發現了五個個煤成油田,其中三個屬中型氣田。西湖凹陷大中型氣田形成條件的研曉含油氣構造的重要發現,據地震資料預測可能成為大型油氣田,使東前景更為廣闊。劃分並研究了我國十三個含油氣盆地的氣聚集帶、氣聚域,提出了我國2個氣聚集域、9個氣聚集區和91個氣聚集帶。對我國地含油氣系統及成藏組合進行了劃分與研究,進一步明確了它們的天然氣天然氣基礎地質理論及天然氣勘探技術方法的研究,提出了“多源複合主源定型、主階定名”及“生物-熱催化過渡帶”氣新類型,建立了一藏(層)的物化探綜合技術方法。總結出我國大中型氣田形成的主控因5個可供勘探大中型氣田的有利勘探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