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靜簫聲

《夜靜聲》,二胡曲,是孫文明的代表作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夜靜簫聲
  • 作者:孫文明
  • 曲譜:二胡曲
樂曲簡介,樂曲賞析,作者簡介,

樂曲簡介

樂曲創作於1957年秋,樂曲通過模仿洞的音色,表達出秋高月朗、神逸致遠的意境。全曲均在內弦上演奏。演奏使用虛弓、輕指及泛音替使用,再配合以洞簫的揉弦、顫音,惟妙惟肖地模擬出夜靜簫聲的圓潤音色,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虛弓,是指運弓的力度似虛非虛,輕而不浮。)

樂曲賞析

旋律在核心音調的重複、展衍性變化中形成並發展。通過運用“魚咬尾”及“句末填充”等手法,使樂曲一氣呵成,旋律連貫起伏、環環相扣。加花裝飾、緊縮、擴充以及運用變宮音而引起的“離調”是使音樂獲得發展的主要手法。對核心音調的加花裝飾形成十六分音符音型,與八分附點節奏的動力性律動性形成對比。在第117--118兩個小節中,運用休止符,使核心音調的前兩個音擴充變化,具有樂曲尾聲再現引子的意義。樂曲通過對核心音調向高音區的展衍性發展推向高潮。音調變化重複、動力性節奏組合的重複,顯示著高潮的到來。樂曲以核心音調結束,與曲首呼應。核心音調貫穿全曲及由此體現出來的結構功能,保證了音樂的平衡統一。

作者簡介

孫文明,又名潘旨望,男,1928年農曆四月十六生於浙江省上虞縣。他4歲那年因患天花而雙目失明,12歲
即拜師學算命,以為謀生之道。13歲起即顛沛流浪,行走各地。1944年,孫文明開始學拉二胡。心靈手巧的孫文明在流浪蘇南各地的途中四處求教,潛心鑽研,博採眾長,在學會了當時民間流行的江南絲竹、戲劇曲牌、民歌小調的基礎上開始追求自己獨創性的二胡演奏技巧和藝術風格,並嘗試創作二胡新曲。1952年,他轉折飄蕩來到奉賢,入贅於南橋鎮東街光明弄潘家,改名為潘旨望。生活上得到政府和街道組織照顧而漸趨穩定的孫文明創作欲望更加強烈。至1957年3月,他先後創作了《流波曲》、《四方曲》、《送聽》、《彈樂》、《夜靜簫聲》、《春秋會》、《人靜安心》、《晝夜紅》等八首二胡獨奏曲和《志願軍勝利歸來》等卡曲。1962年12月,孫文明因肺結核咯血病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