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荒村

夜宿荒村

《夜宿荒村》是一首隋朝五言詩,作者是孔德紹。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夜宿荒村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孔德紹
作品原文,釋義,綿綿夕漏深,客恨轉傷心,撫弦無人聽,對酒時獨斟,故鄉萬里絕,窮愁百慮侵,秋草思邊馬,繞枝驚夜禽,風度谷餘響,月斜山半陰,勞歌欲敘意,終是白頭吟,作者簡介,人物簡介,

作品原文

綿綿夕漏深,客恨轉傷心。
撫弦無人聽,對酒時獨斟。
故鄉萬里絕,窮愁百慮侵。
秋草思邊馬,繞枝驚夜禽。
風度谷餘響,月斜山半陰。
勞歌欲敘意,終是白頭吟。

釋義

綿綿夕漏深

【綿綿】亦作“緜綿”。1.連續不斷貌。《詩·王風·葛藟》:“緜緜葛藟,在河之滸。”毛傳:“緜緜,長不絕之貌。”唐白居易《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緜緜無絕期。”清陳維崧《添字昭君怨》詞:“今朝細雨太綿綿,且高眠。”蕭軍《八月的鄉村》一:“那邊是一片寧靜的田野,田野的盡處是一帶綿綿無盡的遠山。”2.微細;微弱。《淮南子·繆稱訓》:“福之萌也緜緜,禍之生也分分,福禍之始萌微,故民嫚之。”王念孫《讀書雜誌·淮南子》:“分分當為介介,字之誤也。介介,微也;緜緜介介,皆微也,故曰福禍之始萌微。”《素問·脈要精微論》:
【夕】《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祥易切,音席。晨之對,暮也。《尚書·大傳》歲之夕,月之夕,日之夕,謂臘為歲夕,晦為月夕,日入為日夕也。《詩·小雅》以永今夕。又朝見曰朝,夕見曰夕。《晉語》平公射鷃不死,使豎襄搏之,失。公怒,將殺之,叔向聞之夕。《注》夕見於朝以諫也。又七夕。《齊諧記》桂陽武丁有仙道,謂弟曰:七月七夕,織女當渡河暫詣牽牛。《荊楚歲時記》七夕,婦女結彩樓,瓜果庭中,穿七孔針以乞巧。柳宗元有乞巧文。又官名。夕郞,漢制,給事黃門之職。又地名。《左傳·莊十九年》楚子卒,鬻拳葬諸夕室。又山名。《山海經》
【漏】《唐韻》靈切《集韻》《韻會》《正韻》郎豆切,音陋。滲漏也。《說文》漏以銅壷受水,刻節畫,夜百刻。亦取漏下之義。《周禮·夏官》挈壷氏,掌漏刻之官。又泄也。《左傳·僖四年》齊寺人貂始漏師於多魚。《疏》言漏洩師之密謀也。又遺失也。《荀子·脩身篇》易忘曰漏。又《爾雅·釋宮》西北隅謂之屋漏。《詩·大雅》尚不愧於屋漏。《箋》漏,隱也。又竅也。《白虎通·聖人篇》禹耳三漏,是謂大通。又穿也。《淮南子·泰族訓》朱弦漏越。《注》漏穿越琴瑟兩頭也。又德澤下究也。《前漢·吾丘壽王傳》天下漏泉。《注》言潤澤下沾,如屋之漏。又江名。
【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式針切,音。水名。《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又邃也。《增韻》深者,淺之對。《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又深微也。《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又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又衣名。《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又州名。《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廣輿記》今屬眞定府。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

客恨轉傷心

撫弦無人聽

【撫】《篇海》俗撫字。(撫)〔古文〕《唐韻》芳武切《集韻》《韻會》斐父切,音捬。《說文》安也。《增韻》慰勉也。《禮·文王世子》西方有九國焉,君王其終撫諸。《注》撫猶有也。《疏》撫為存撫,故為有也。《左傳·文十二年》鎭撫其社稷。又《說文》一曰循也。《書·臯陶謨》撫於五辰。又《廣韻》持也。又按也。《禮·曲禮》君撫仆之手。《又》客跪撫席而辭。《疏》以手按止之也。《又》國君撫式。《注》撫,猶據也。又拍也。《儀禮·鄕射禮》左右撫矢而乗之。又《揚子·方言》拊撫,疾也。《郭璞注》謂急疾也。又州名。漢豫章郡,隋置撫州。又《集韻
【弦】《廣韻》《正韻》戸田切《集韻》《韻會》戸千切,音賢。《說文》弓弦也。從弓,象絲軫之形也。《儀禮·鄕射禮》有司左執弣,右執弦而授弓。又半月曰弦。《釋名》弦,半月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張弓施弦也。《前漢·律曆志》淳于陵渠復覆太初曆,晦朔弦望皆最密。又國名。《春秋·僖五年》楚人滅弦,弦子奔黃。《注》弦國在弋陽軑縣東南。又姓。《廣韻》風俗通云:弦子後。《左傳·僖二十三年》鄭商人弦高。《哀四年》齊乞弦施救范氏。《哀十一年》使問弦多以琴。又脈數曰弦。《史記·倉公傳》脈長而弦。又弦蒲,弦中,皆地名。《前漢·地理
【無】〔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無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為無。《易·乾卦》無咎。《釋文》無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無亦作亡。古皆用亡無,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為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無字,變篆者變為無,惟易、周禮盡用無。然論語亡而為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為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無,出《釋典》。(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
【人】〔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眾,明聽予一人誥。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又姓。明人傑。又左人,聞人,俱複姓。又《韻補》葉如延

對酒時獨斟

【對酒】1.面對著酒。三國魏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三國魏阮籍《詠懷詩》之六四:“對酒不能言,悽愴懷酸辛。”《北史·李孝貞傳》:“每暇日,輙引賓客,弦歌對酒,終日為歡。”2.樂府相和曲名。或作“對酒行”。《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二·對酒》郭茂倩題解引《樂府解題》曰:“魏樂奏武帝所賦‘對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澤廣被,政理人和,萬物鹹遂。”
【時】〔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為四時。《又》三月而為一時。又《韻會》辰也,十二時也。又《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於茲。《朱傳》可以止於是,而築室矣。又《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
【獨】《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犢。《說文》犬相得而。從犬蜀聲。羊為羣,犬為獨也。又獸名。《埤雅》顏從曰:獨一叫而猨散,鼉一鳴而龜伏。或曰鼉鳴夜,獨叫曉。獨,猨類也。似猨而大,食猨。今俗謂之獨猨。蓋猨性羣,獨性特,猨鳴三,獨叫一,是以謂之獨也。又獨,獸名。詳前字注。又《廣韻》單獨。《詩·小雅》哀此惸獨。《傳》獨,單也。《又》念我獨兮。《爾雅·釋山》獨者蜀。《疏》蟲之孤獨者名蜀,是以山之孤獨者亦名曰蜀也。《揚子·方言》一蜀也。南楚謂之獨。又山名。《山海經》獨山,多金玉美石。又《廣韻》複姓有獨
【斟】《廣韻》職深切《集韻》《韻會》《正韻》諸深切,音針。《說文》勺也。《楚辭·天問》彭鏗斟雉帝何饗。《注》斟,勺也。又《周語》而後王斟酌也。《注》斟,取也。又《後漢·馮衍傳》意斟愖而不澹。《注》斟愖,猶遲疑也。又《揚子·方言》斟,益也。《注》言斟酌而益之。又《玉篇》計也。又國名。《左傳·襄四年》滅斟灌及斟尋氏。《注》二國,夏同姓諸侯,仲康之子。又姓。《姓氏急就篇》漢博士斟尚。

故鄉萬里絕

【故】《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暮切,音顧。《說文》使為之也。《注》徐鍇曰:故使之也。又《廣韻》事也。《易·繫辭》是故知幽明之故。《疏》故,謂事也。又《廣韻》舊也。《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二曰敬故。《注》不慢舊也。又《書·大禹謨》故無小。《傳》故犯雖小,必。又《禮·曲禮·疏》故者,承上起下之語。又《禮·檀弓》非有大故,不宿於外。《注》大故,謂喪憂。又《前漢·藝文志》魯故二十五卷。《注》師古曰:故者,通其指義也。今流俗毛詩,攺故訓傳為詁字,失眞。又《前漢·
【萬】《廣韻》《集韻》《韻會》同萬。又三字姓。西魏有柱國萬紐于謹。又《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万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万俟普。(萬)〔古文〕《唐韻》無販切,音蔓。《說文》蟲也。《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眾多,動以萬計。又數名。《易·乾象》萬國鹹寧。《前漢·律曆志》紀於一,協於十,長於百,大於千,衍於萬。又舞名。《詩·邶風》方將萬舞。《疏》萬者,舞之總名。《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乾戚舞也。《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乾舞稱萬舞。又州名。《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又姓。《通志·氏族略》萬
【里】《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裏。《爾雅·釋言》里,邑也。《詩·鄭風》將仲子兮,無逾我里。《傳》里,居也。《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前漢·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為軌,十軌為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為一里。又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雲如何里。《箋》里,憂也。又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注》里析,鄭大夫。又百里、相里,複姓。又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注》南里,鄭地。
【絕】〔古文〕《廣韻》《集韻》情雪切《韻會》徂雪切,音截。《說文》斷絲。從糸從刀從卪,象不連體絕二絲。《廣韻》絕作絕,非。《博雅》斷也。《玉篇》滅也。《書·甘誓》天用勦絕其命。又《詩·小雅》終逾絕險。《箋》逾度陷絕之險。又《禮·月令》振乏絕。《疏》不續曰絕。又《周禮·春官·大祝》辨九祭,七曰絕祭。《注》絕肺以祭,謂之絕祭。又《爾雅·釋木》正絕流曰亂。《注》直橫流也。《史記·天官書》絕漢抵營室。《注》索隱曰:絕,度也。《荀子·勸學篇》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注》絕,過也。又《屈原·離騷》萎絕其何傷兮。

窮愁百慮侵

【窮】《韻會小補》說文本作竆。從穴躳聲。隷作窮。又《集韻》居雄切,音弓。恭貌。本作匔。或從穴作窮。zdic.net漢典
【愁】《唐韻》士尤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尤切,音。《說文》憂也。從心秋聲。《廣韻》悲也。《增韻》慮也。又《正韻》卽由切,音揫。《禮·鄕飮酒義》秋心為言愁也。《注》愁讀為揫。又《集韻》將由切。與楢同。《說文》楢,聚也。或作愁。又《集韻》財勞切,音曹。揚雄有畔牢愁。又葉士交切,音巢。《道藏歌》椿齡會足衰,劫往豈足遼。虛刀揮至空,鄙滯五神愁。 或書作。
【百慮】各種思慮;許多想法。《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乃百慮之筌蹄,萬事之權衡也。”唐杜甫《西閣夜》詩:“時危關百慮,盜賊爾猶存。”明劉基《永康胡元鼎白雲樓》詩:“昔時望雲煎百慮,今日看雲美無度。”清吳嘉紀《秋日懷孫八豹人》詩之六:“衰年纏百慮,我輩豈長存。”
【侵】《唐韻》《正韻》七林切《集韻》《韻會》千尋切,音駸。《說文》漸進也。又朘削也。《春秋·胡傳》聲罪致討曰伐,潛師掠境曰侵。又《周禮·大司馬》負固不服則侵之。又侵尋。《史記·武帝紀》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泰山。《封禪書》作浸尋。《郊祀志》作寢尋。義同。又歲凶。《穀梁傳·襄二十四年》五穀不登,謂之大侵。《韓詩外傳》一谷不升曰歉,二谷不升曰飢,三谷不升曰饉,四谷不升曰荒,五穀不升曰大侵。又姓。《三輔決錄》有侵恭。又《正韻》七稔切,音寢。貌不揚也。《前漢·田蚡傳》貌侵。《注》師古曰:短小曰侵。亦作寢。

秋草思邊馬

【秋】〔古文〕龝《唐韻》七由切《集韻》《韻會》雌由切《正韻》此由切,音鰌。金行之時。《爾雅·釋天》秋為白藏。《注》氣白而收藏也。《釋名》秋,就也,言萬物就成也。又繒也,繒迫品物使時成也。又《說文》禾穀熟也。《禮·月令》孟夏麥秋至。《澔曰》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書·盤庚》乃亦有秋。又《禮·鄕飮酒義》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注》愁讀為揫,斂也。察嚴殺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猶湫也。湫者,憂悲狀也。又九月為三秋。《詩·王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又四秋。《管子·輕重
【思】〔古文〕恖《廣韻》息茲切《集韻》《韻會》新茲切《正韻》息移切,音司。《說文》睿也。《書·洪範》思曰睿。《六書總要》念也,慮也,繹理為思。又願也。《詩·大雅》思皇多士。《箋》願也。《正義曰》以意之所思,必情之所願也。又語巳辭。《詩·周南》不可泳思。又《大雅》神之格思。又語起辭。《詩·大雅》思齊太任。又《魯頌》思樂泮水。又《諡法》謀慮不愆曰思。又州名。楚黔中地,唐置思州,以思邛水得名。又姓。以諡為氏,明有思志道。又《廣韻》《集韻》《類篇》《韻會》相吏切,音四。《揚雄·甘泉賦》儲精垂思。又悲也。《詩·小雅》思泣
【邊馬】1.車駕兩側的馬。《楚辭·遠遊》:“僕夫懷余心悲兮,邊馬顧而不行。”朱熹集註:“邊,旁也;謂兩驂也。”清姚元之《竹葉亭雜記》卷二:“軍行至紅花埠遇雨泥濘,邊馬倒斃一頭。”2.邊地的馬。漢蔡琰《悲憤詩》之二:“胡笳動兮邊馬鳴,孤鴈歸兮聲嚶嚶。”南朝陳沉炯《賦得邊馬有歸心》詩:“窮秋邊馬肥,向塞甚思歸。”清黃景仁《順昌劉武穆祠》詩:“不教長驅得留鎮,邊馬誰敢窺淮西?”3.捻軍中的先鋒或偵察部隊。捻軍後期,全部成為騎兵,出軍前,先派出數百人的精銳馬隊,在前偵察,一旦發現敵人大隊,立即向主力部隊報告,如遇小股敵人。

繞枝驚夜禽

【繞】《廣韻》而沼切《集韻》《韻會》《正韻》爾紹切,音擾。《說文》纏也。《乾祿字書》遶,通繞。又姓。《左傳·文十三年》繞朝贈之策。《注》繞朝,秦大夫。又《集韻》人要切,音蟯。撓,或作繞。
【枝】《唐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支。《說文》木別生條也。《徐曰》自本而分,故曰別生。《廣韻》枝柯也。《左傳·隱八年》疏枝布葉分。又散也。《易·下系》中心疑者其辭枝。又與支通。《詩·大雅》本支百世。左傳作本枝。又支持也。《史記·項羽紀》諸將懾服,莫敢枝梧。《瓚曰》小柱為枝,斜柱為梧。又乾支亦作乾枝。《博雅》甲乙為乾。乾者,日之神也。寅卯為枝。枝者,月之靈也。又手節曰枝。《孟子》為長者折枝。《趙岐注》折枝,按摩手節也。又《管子·度地篇》水別於他水,入於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又枝江,縣名。《前漢
【驚】《集韻》呂張切,音良。悲也。又《集韻》力讓切,音諒。義同。或作悢。(驚)《唐韻》《集韻》舉卿切《正韻》居卿切,音京。《說文》馬駭也。《玉篇》駭也。《易·震卦》震驚百里。《詩·大雅》震驚徐方。《老子·道德經》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又葉居陽切,音姜。《張籍·祭韓愈詩》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釣車擲長線,有獲齊驩驚。
【夜】〔古文〕《唐韻》羊謝切《集韻》《韻會》寅謝切《正韻》寅射切,耶去聲。日入為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注》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注》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又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又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又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又子夜,晉曲名。《樂府·解
【禽】〔古文〕《唐韻》《集韻》巨今切《韻會》《正韻》渠今切,音琴。《爾雅·釋鳥》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白虎通》禽,鳥獸總名,言為人禽制也。《孔穎達雲》王用三驅失前禽,則驅走者亦曰禽。《于越志》臨川吳澄問東隅吳正道禽獸二字,正道曰:禽卽獸也。曰:兩翼為禽,四足為獸,何以言。曰:禮不云乎,猩猩能言,不離禽獸。又《韻會》鳥獸未孕曰禽。又戰勝執獲曰禽。《左傳·僖三十三年》外仆髠屯禽之以獻。通作擒。又姓。《左傳》魯大夫禽鄭。《高士傳》禽慶。又葉渠容切,音窮。《易林》吉日車攻,田弋獲禽。宣王飮酒,以告嘉功。

風度谷餘響

【風度】1.指人的言談舉止和儀態。《後漢書·竇融傳論》:“嘗獨詳味此子之風度,雖經國之術無足多談,而進退之禮良可言矣。”《宋史·儒林傳五·胡安國》:“然風度凝遠,蕭然塵表。”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鳳陽士人》:“音聲靡靡,風度狎褻。士人搖惑,若不自禁。”魏巍《擠垮它》:“他渾身上下都很清潔、整齊,保持著軍人的習慣和風度。”2.特指美好的舉止姿態。《魏書·穆亮傳》:“羆弟亮,字幼輔,初字老生,早有風度。”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十五:“文采同志正如他的名字一樣,生得頗有風度。”3.氣概,器量。南朝宋顏延之《庭誥文》:“
【谷】《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祿切,音谷。《說文》泉出通川為谷。從水半見,出於口。《韻會》兩山閒流水之道也。《爾雅·釋水》水注谿曰谷。《疏》謂山谷中水注入谿也。《易·井卦》井谷射鮒。《注》谿谷出水,從上注下。《公羊傳·僖三年》桓公曰:無障谷。《注》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禮·祭法》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財用也。《老子·道德經》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又谷水。《管子·度地篇》山之溝一有水一無水者,命曰谷水。又暘谷,日所出處。昧谷。日所入處。《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分命和仲宅西,曰
【響】〔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兩切,音享。《說文》聲也。從音鄕聲。《注》徐鍇曰:聲之外曰響。響猶怳也,怳怳然浮也。實而精者曰聲,朴而浮者曰響。響之附聲,如影之著形。《玉篇》應聲也。《書·大禹謨》惟影響。又方響,樂器。《杜陽雜編》太和九年,宮人沈阿翹進白玉方響。 《集韻》或作。《韻會》又作鄕。通作向饗。

月斜山半陰

【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注》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注》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為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為量。《注》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為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斜】《唐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音邪。《說文》抒也。《玉篇》散也,不正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枝牚杈枒而斜據。又《集韻》《韻會》余遮切《正韻》於遮切,音耶。梁州谷名。在武功西南。《前漢·揚雄傳》西自褒斜。《注》南山谷名也。《班固·西都賦》右界褒斜,隴首之險。《注》梁州記曰:萬石城泝漢,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長四百七十里。又《集韻》時遮切,音闍。伊雅斜,單于名。又直加切,音秅。義同。
【山】《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奸切,與刪音同。《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注》鎮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侖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
【半陰】1.未全陰暗。南朝梁沉約《登玄暢樓》詩:“雲生嶺乍黑,日下溪半陰。”唐孔德紹《夜宿荒村》詩:“風度谷餘響,月斜山半陰。”2.謂天氣多雲。唐劉禹錫《洛中早春贈樂天》詩:“漠漠復靄靄,半晴將半陰。”

勞歌欲敘意

【勞歌】1.勞作者之歌。《晉書·禮志中》:“新禮以為輓歌出於漢武帝役人之勞歌,聲哀切,遂以為送終之禮。”唐張旭《清溪泛舟》詩:“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勞歌。”明王世貞《阜城道中》詩:“春色晝冥冥,勞歌倦自聽。”2.憂傷、惜別之歌。唐駱賓王《送吳七游蜀》詩:“勞歌徒欲奏,贈別竟無言。”唐許渾《謝亭送別》詩:“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欲】《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正韻》余玉切,音浴。《說文》貪慾也。從欠谷聲。《徐曰》欲者,貪慾。欲之言續也。貪而不已,於文欠谷為欲。欠者開口也。谷,欲聲。《禮·曲禮》欲不可從。《疏》心所貪愛為欲。又《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又物慾。《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老子·道德經》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又《增韻》愛也。《孟子》可欲之為善。《禮·曲禮》問疾不能遺,不問其所欲。又期願之辭。《論語》我欲仁。《大學》欲明明德於天下。《文子·微明篇》心欲小,志欲大。又
【敘意】心意。《三國志·吳志·趙達傳》:“倉卒乏酒,又無嘉肴,無以敍意,如何?

終是白頭吟

【終】〔古文〕夊《廣韻》職戎切《集韻》《韻會》之戎切,音螽。《說文》絿絲也。又《玉篇》極也,窮也。《集韻》一曰盡也。《易·繫辭》《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書·仲虺之誥》愼厥終,惟其始。《詩·大雅》高朗令終。又《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又《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於始,舉正於中,歸餘於終。《疏》歸其餘,分置於終末。言於終末乃置閏也。又《左傳·襄九年》十二年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又《爾雅·釋天》月在壬曰終。又《前漢·法志》地方一里為井,井十為通,通十為成,成方十里,成十為終。又姓。《左傳·定四年
【是】〔古文〕《唐韻》承紙切《集韻》《韻會》上紙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從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又《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注》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又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為莊公。《注》氏,與是同。古通用。又《韻補》葉市之切。
【白頭吟】1.樂府楚調曲名。《西京雜記》卷三:“相如(司馬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唐王昌齡《悲哉行》:“勿聽《白頭吟》,人間易憂怨。”元本高明《琵琶記·伯喈五娘相會》:“《白頭吟》記得不曾忘,綠鬢婦何故在他方?”明王九思《次康對山》曲:“何處買知音?浪費黃金。相如空負《白頭吟》。”按,《宋書·樂志》大曲中有古辭《白頭吟》,《玉台新詠》列為古樂府,《樂府詩集》收兩篇,都不言卓文君所作。2.古琴曲名。

作者簡介

孔德紹,會稽人,孔子三十四代孫。有清才。事竇建德,初為景城丞,後為內史侍郎,典書檄。建德敗,太宗誅之。詩十二首。

人物簡介

[?-621],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曾為景城縣丞。竇建德夏王,被任命為中書令,掌詔誥書檄。建德敗,被殺。今存詩十餘首。其詩多寫羈旅之思和山川景物,文筆較流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