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山館書懷

夜宿山館書懷是明代于謙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夜宿山館書懷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于謙
作品全文,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蕭然山館似僧房,三尺寒檠一炷香。風卷松濤清入夢,窗涵月色冷侵床。
倦來不覺良宵短,明發從教去路長。但願兩藩民物阜,不知何處是他鄉。

注釋

山館
(1).山中館驛。 唐 李郢 《送劉谷》詩:“郵亭已送徵車發,山館誰將候火迎。” 宋 柳永 《臨江仙引》詞:“況繡幃人靜,更山館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頓成兩處孤眠。”
(2).山中的宅舍。 清 顧炎武 《攝山》詩:“徵君舊宅此山中,山館孱顏往跡空。” 清 吳敏樹 《寬樂廬記》:“﹝老友 郭建林 ﹞亦數數來余家山館共朝夕,言笑不倦。”
蕭然
(1).猶騷然。擾亂騷動的樣子。《史記·酷吏列傳》:“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邊蕭然苦兵矣。” 唐 元稹 《兩省供奉官諫駕幸溫湯狀》:“不廢戒嚴,而猶物議喧囂,財力耗悴,數年之外,天下蕭然。”《明史·宦官傳二·陳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蕭然,生靈塗炭矣。”
(2).空寂;蕭條。 晉 陶潛 《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新唐書·宦者傳上·程元振》:“虜扣 便橋 ,帝倉黃出居 陝 ,京師陷。賊剽府庫,焚閭巷,蕭然為空。”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袁鷹 《故鄉夜話》:“此外四壁蕭然,再沒有任何東西。”
(3).稀疏;虛空。 宋 葉適 《題〈林秀文集〉》:“鬢髮蕭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楊柔勝 《玉環記·皋謁延賞》:“雙親棄世十八年,囊篋盡蕭然。”《明史·忠義傳四·徐世淳》:“州嘗被賊,居民蕭然。”
(4).簡陋。 宋 陸游 《自笑》詩:“惟餘數卷殘書在,破篋蕭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先君﹞每行縣以物自隨,杯湯不肯受。去官貧甚,鬻所乘馬以行,行李蕭然,觀者嘆息。” 王闓運 《侯官陳君墓志銘》:“乘輿蕭然,襆被而已。”
僧房
僧人居住的房舍。 南朝 宋 謝靈運《山居賦》:“臨浚流,列僧房。” 唐張籍《逢賈島》詩:“僧房逢著款冬花,出寺吟行日已斜。” 宋黃庭堅《次韻答曹子方雜言》:“喚取 張侯 來平章,烹茶煮餅坐僧房。”
三尺
(1).指法律。《史記·酷吏列傳》:“ 周 曰:‘三尺安出哉?’”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以三尺竹簡書法律也。” 前蜀韋莊《和鄭拾遺秋日感事》詩:“儉德遵三尺,清朝俟一匡。” 清王士禛《香祖筆記》卷一:“光天化日之下,豈容奸孽餘黨,膽大潑天,目無三尺?”
(2).引申為法則、準繩。 明 沉德符《野獲編·詩曲·填詞名手》:“近 沉寧庵 吏部後起,獨恪守詞家三尺。”
(3).指劍。《漢書·高祖紀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顏師古 註:“三尺,劍也。” 唐杜甫《奉送蘇州李十五長史丈之任》詩:“一毛生鳳穴,三尺獻龍泉。” 明 汪錂《春蕪記·說劍》:“俺將此劍贈了你,你早提三尺殛 蚩尤 ,莫教鬼哭與神愁。” 太平天國洪秀全《吟劍詩》:“手提三尺定山河,四海為家共飲和。”
(4).指小兒。 明 陳汝元《金蓮記·捷報》:“最愁人一捻嬌姿,更難拋三尺啼哇。”參見“ 三尺童子 ”。
寒檠
猶寒燈。 北周庾信《對燭賦》:“蓮帳寒檠窗拂曙,筠籠薰火香盈絮。” 宋劉克莊《得曾景建書》詩:“何日斷原荒澗畔,一間茅屋對寒檠。” 明王世貞《鳴鳳記·秋夜女工》:“我欲對此寒檠,做些針指,不知嬸嬸意下何如?”
一炷香
(1).一枝香或一束香。 唐李中《贈念法華經綬上人》詩:“五更初起掃松堂,瞑目先焚一炷香。” 宋王禹稱《書齋》詩:“屏山獨臥千峰雪,御札時開一炷香。” 宋陸游《夜香》詩:“清夜一炷香,實與天心通。”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此一炷香,願化去死人,早生天界。此一炷香,願堂中老母,身安無事。”
(2). 明 清 時俗稱下官見上司時投遞的手本。因其楷書工整,細字直行,又常手捧高拱,故名。 清翟灝《通俗編·手本》:“今手本單書官銜姓名,俗號一炷香者,長刺也。”
松濤
風撼松林,聲如波濤,因稱松濤。 元趙孟俯《宿五華山懷德清別業》詩:“一夜松濤枕上鳴, 五華山 館夢頻驚。” 明唐順之《蒼翠亭》詩:“風來松濤生,風去松濤罷。” 清 佟國鼐《望江南·宿宣和古廟即事》詞:“百尺松濤吹晚浪,幾枝樟蔭掛秋風。” 楊朔《泰山極頂》:“坐在路旁的對松亭里,看看山色,聽聽流水和松濤。”
入夢
(1).進入夢境。指睡著。 朱自清《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如睡在搖籃里,倦了的我們便又入夢了。” 陳毅《由太行山西行阻雪》詩:“衾寒難入夢,險韻詩自課。”
(2).指別人或事物出現在自己的夢中。 唐白居易《長恨歌》:“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唐羅隱《綿谷回寄蔡氏昆仲》詩:“山將別恨和心斷,水帶離聲入夢流。” 郭沫若《蔡文姬》第三幕:“我總想在夢裡看見他們一眼,但奇怪的是他們總不來入夢。”
月色
(1).月光。 唐李華《弔古戰場文》:“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宋陳師道《寒夜有懷晁無斁》詩:“燈花頻作喜,月色正可步。”《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 崔玄微 ﹞乘著月色,獨步花叢中。” 朱自清《荷塘月色》:“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
(2).指月亮。 唐王昌齡《和振上人秋夜懷士會》:“郭外秋聲急,城邊月色殘。”《金瓶梅詞話》第十五回:“怕怎的,待月色上來的時候,奴送三位娘去。”
不覺
(1).沉睡不醒。《戰國策·魏策二》:“ 齊桓公 夜半不嗛, 易牙 乃煎熬燔炙,和調五味而進之, 桓公 食之而飽,至旦不覺。”《百喻經·小兒得歡喜丸喻》:“有一乳母,抱兒涉路,行道疲極,睡眠不覺。”
(2).不反悟;不覺悟。《文選·張衡〈東京賦〉》:“流遁忘反,放心不覺。” 薛綜 註:“流情放心,不自反寤。” 漢 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泥滯苟且,沒而不覺。”
良宵
(1).景色美好的夜晚。 唐皇甫冉《秋夜宿嚴維宅》詩:“世故多離別,良宵詎可逢。” 金段克己《中秋》之二:“良宵方喜故人共,醉語那知鄰舍驚。” 清李漁《奈何天·慮婚》:“良宵莫把銀釭照,最喜相逢似夢中。” 郭沫若《長春集·游埃及雜吟之三》:“ 春申 相仿佛,煮茗話良宵。”
(2).長夜;深夜。 唐李嶠《餞駱四》詩之二:“甲第驅車入,良宵秉燭游。” 後蜀顧夐《玉樓春》詞:“鎮長獨立到黃昏,卻怕良宵頻夢見。”
(3).指元宵節的夜晚。 明 無心子《金雀記·探春》:“千門萬戶樂新春,三五良宵月掛銀。聞道 洛陽 燈似錦,出門俱是看燈人。” 貝青喬《咄咄吟》:“漫道 狄 家銅面具,良宵飛騎奪 崑崙 。”
明發
(1).黎明;平明。《詩·小雅·小宛》:“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朱熹 集傳:“明發,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二人,父母也。” 唐 王維 《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詩:“羨君明發去,采蕨輕軒冕。” 清 周亮工 《寒食後一日新鄉道上示許傅岩》詩:“烽燧十年歸未得,卻愁明發渡 旃然 。”
(2).謂孝思。 晉 陸機 《思親賦》:“存顧復之遺志,感明發之所懷。”《宋書·禮志四》:“伏惟至尊孝越 姬文 ,情深明發。” 宋 蘇軾 《永安陵等忌辰奏告昭憲等表本》:“顧明發之永懷,仰徽音之如在。”
(3).早晨起程。 晉 陸機 《招隱》詩之二:“明發心不夷,振衣聊躑躅。” 宋 楊萬里 《郡治燕堂庭中梅花》詩:“翁欲還家即明發,更為梅花留一月。”
從教
(1).聽從教導。《韓非子·詭使》:“無二心私學,聽吏從教者,則謂之陋。”
(2).指信教的人;教徒。 清 夏燮《中西紀事·江楚黜教》:“ 羅 至 撫州 中途,憩息於從教 陳 姓之宅。”
(3).指脅從、受教唆的人。 清魏源《陝西按察使贈布政使嚴公神道碑銘》:“以其間縛悍 回 於 華 渭 ,禽餘匪於 寧羌 城固 ,皆治渠魁,寬脅從,曰:‘吾但治從逆,不治從教。’”
(4).從此使得;從而使。 唐韓偓《偶見》詩:“千金莫惜旱蓮生,一笑從教 下蔡 傾。”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二:“余愛其晚年佳句,如:‘廢書祇覺心無著,少飲從教睡亦清。’”
(5).聽任;任憑。 宋韋驤《菩薩蠻》詞:“白髮不須量,從教千丈長。” 明高啟《夜雨》詩:“醉來獨滅青燈臥,風雨從教滴夜長。” 清錢謙益《團扇篇》詩:“從教妾扇經秋掩,但願君心並月圓。”
去路
(1).前進的道路;去某處的道路。 唐項斯《漢南遇友人》詩:“積雲開去路,曙雪疊前峰。” 元耶律楚材《和張敏之詩七十韻》:“閒雲迷去路,疏雨潤行裝。” 俞天白《危欄》:“他攔住她的去路,要傾訴他的滿腹情愫。”
(2).上路。 明徐渭《雌木蘭》第一出:“俺本官說這坊廂里,有個 花弧 ,教俺們來催發他,一同去路。”
(3).去的地方;出路。 清李漁《比目魚·贈行》:“山中雖好,不是久住之鄉,還要替他想個去路。” 鄭觀應《盛世危言·稅則》:“凡我國所有者,輕稅以廣去路,我國所無者,重稅以遏來源。”
但願
只願,只希望。 晉陶潛《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詩:“但願長如此,躬耕非所嘆。” 宋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詞:“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孫犁《秀露集·文學和生活的路》:“但願人間有歡笑,不願人間有哭聲。”
民物
(1).泛指人民、萬物。 漢蔡邕《陳太丘碑》:“神化著於民物,形表圖于丹青。” 宋張孝祥《與明守趙敷文書》:“執事以慈惠之師,有來作牧,布宣德意,使田野按堵,民物康阜。”《清史稿·世祖紀二》:“朕親政以來,夙夜兢業,每期光昭祖德,蚤底治平,克當天心,以康民物。”
(2).民眾的財物。《後漢書·翟酺傳》:“帑藏單盡,民物雕傷。”《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天作淫雨, 冀州 水出,漂沒民物。”
(3).猶民情、風俗。《宋書·武帝紀下》:“古之王者,巡狩省方,躬覽民物,搜揚幽隱,拯災恤患。” 宋蘇舜欽《先公墓志銘》:“既省政,惡民物之薄。” 明 申涵光《宿金提驛》詩:“暫宿 恆 南驛,重悲 薊 北天。山河仍故國,民物憶初年。”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王昌齡《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台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獎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他鄉
異鄉,家鄉以外的地方。《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三·飲馬長城窟行》:“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唐杜甫《江亭王閬州筵餞蕭遂州》詩:“離亭非舊國,春色是他鄉。” 艾青《在世界的這一邊》詩:“也不是他鄉遇見了故知,許多人都從來不曾見面。”

作者簡介

【生卒】:1398—1457
【介紹】: 明浙江錢塘人,字廷益,號節庵。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數百。遷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前後在任十九年。正統末年召為兵部左侍郎。十四年,尚書鄺野從英宗北征,留謙理部事。土木之變,英宗被俘,郕王監國,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遷尚書,為中外倚任。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為帝。瓦剌兵逼京師,身自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少保。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上皇(英宗)得歸。英宗復辟,石亨等誣謙議改立太子,又謀迎立襄王子,被殺害。弘治謚肅憫,萬曆改謚忠肅。有《于忠肅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