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之謎/中國歷史知識小叢書

多爾袞之謎/中國歷史知識小叢書

多爾袞之謎/中國歷史知識小叢書》編著者為滕紹箴。 《多爾袞之謎/中國歷史知識小叢書》圍繞清順治年間攝政王多爾衰生命中的6大謎團,記述了其頗富爭議的一生。面臨努爾哈赤死後的複雜局面,他韜光養晦,輔佐皇太極進行改革,受到重用。皇太極死後,他迫於形勢,推福臨為君,自舉為輔政王。入關初期,他團結內部,自稱周公,維護皇權。但也為做“皇父”進行了一系列心狠手辣的活動。在統一中原過程中,多爾衰實行了多項政策,促進了滿漢文化交融,有利於鞏固清政權的統治。但同時也推行五大弊政,大搞民族歧視,破壞了中原生產力發展,阻礙了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多爾衰既是一個對統一中國做出巨大貢獻的政治家、軍事家,同時也心胸狹隘,犯下過許多錯誤和罪行。

基本介紹

  • 書名:多爾袞之謎/中國歷史知識小叢書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217
  • 開本:16
  • 作者:滕紹箴
  • 出版日期:2013-04-01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內容簡介

《多爾袞之謎/中國歷史知識小叢書》編著者滕紹箴。
愛新覺羅·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14個兒子,他的母親是努爾哈赤最喜歡的一個妃子。多爾袞生於l6l2年,卒於l65O年的年末,年僅38歲。
多爾袞的一生是謎一樣的一生。他戰功顯赫,位至極尊,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權傾朝野。
歷史上的多爾袞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謎:多爾袞與孝莊皇太后的關係之謎;爭奪後金汗位失敗之謎;爭奪大清帝位失敗之謎;企圖完成統一中國大業失敗之謎……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嗣位之謎與銜恨
一 大變革的年代
(一)統一建州本部
(二)征服東海各部
(三)吞併海西四部
(四)對明王朝開戰
二 兄弟父子相殘
(一)兄弟之爭
(二)褚英失位
三 暴風雨中降生
(一)子以母貴時代
(二)暴風雨中降生
四 慈母更顯風流
(一)大福晉自危
(二)大福晉憂心
(三)大福晉風流
(四)皇太極謀位
五 嗣位之謎與銜恨
(一)大貝勒失政
(二)兄弟間相逼
(三)八家同理政
(四)嗣位之謎底
(五)終身之銜恨
第二章 社會改革擁護者
一 皇權確立與多爾袞
(一)提倡儒家思想
(二)斷事有大臣風
(三)執掌吏部大權
(四)加強皇權一統
二 倡導傳統文化
(一)振興文教
(二)賢明貝勒
(三)剔除不良風俗
三 奉命大將軍
(一)紛紛獻策征伐
(二)不間斷的征戰
(三)奉命大將軍
第三章 受寵的和碩親王
一 集結滿洲望族
(一)撫弟樹威
(二)籠絡望族
(三)文館親信
二 建設八旗漢軍
(一)設立舊漢兵一旗
(二)改舊漢兵為漢軍
(三)漢人受封為藩王
三 後宮堅強後盾
(一)滿蒙政治聯姻
(二)多爾袞的婚情
(三)兄弟之間家宴
四 最受寵的親王
(一)兄弟違紀多怨
(二)子侄違法不滿
(三)國中難得明哲
(四)特殊受寵親王
五 皇太極之死
(一)皇太極繼嗣
(二)皇太極之死
第四章 帝夢破滅定鼎中原
一 稱帝之夢
(一)夢想的破滅
(二)順治帝登基
二 自稱周公
(一)統一王權
(二)繼承遺志
(三)關門決戰
(四)功過周公
三 進兵江南
(一)反清浪潮
(二)通牒江南
(三)消滅南明
四 艱苦歷程
(一)北方動亂
(二)東南激戰
(三)征戰湖廣
(四)爭奪兩廣
(五)西北征戰
第五章 滿漢文化大交融
一 安定民生
(一)開源濟急
(二)整頓賦稅
(三)旗人生計
(四)經濟拮据
二 承明之舊
(一)宗室政策
(二)制度交融
(三)整合律令
三 用明舊官
(一)南北官任用
(二)嚴法治官吏
四 求賢取士
(一)求賢若渴
(二)開科取士
(三)八旗設學
五 滿漢同風
(一)同神祭孔
(二)熔融共祖
(三)共祭英靈
第六章 從周公到太上皇
一 輔政當周公
(一)孜孜以求治
(二)育帝憐宗親
(三)甘心當周公
二 太上皇美夢
(一)依法護名號
(二)搬開絆腳石
(三)為慈母昭雪
(四)禮部擬儀注
三 美夢仍不省
(一)擅權獨尊
(二)爭太上皇
第七章 野火燒毀太后名
一 挾制兩黃旗
(一)費英東家族
(二)楊古利家族
(三)額亦都家族
二 瓦解內務府
(一)堅貞的索尼
(二)背棄的近臣
(三)散皇帝侍衛
三 孝莊的寬容
(一)所謂報答論
(二)後宮的阻力
(三)孝莊的寬容
四 多爾袞消沉
(一)心涼意冷
(二)生活低迷
五 野火的燃燒
(一)錢牧齋名望
(二)反清的背景
(三)儀注的外傳
(四)張公與錢公
(五)《宮詞》出籠
第八章 功罪任後人評說
一 身後風波
(一)案情定性
(二)平冤昭雪
二 清帝翻案
(一)漢宮鳴冤
(二)弘曆問案
三 五大弊政
(一)圈地運動
(二)逼民投充
(三)逃人亂政
(四)剃髮易服
四 解決辦法
(一)滿漢通婚
(二)民族認同
(三)滿漢分居
(四)限制武器
(五)抑制本族
五 習慣與外交
(一)習慣
(二)外交
六 總結
參考書目
後記

文摘

多爾袞是愛新覺羅氏,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母親是烏拉那拉氏,名阿巴亥。他生於明朝萬曆四十年(1612年),死於順治七年(1650年),至今已358年。他轟轟烈烈的人生,為一代王朝奠基作出過重大歷史貢獻。但圍繞他人生各個階段有許多謎,令人難解,少年嗣位與銜限就是其中之一。
一大變革的年代
多爾袞是中國東北少數民族人,其先人自周秦以來叫肅慎、邑樓、勿吉。遼、金、元、明時代稱作女直、女真。明朝正統初年,先祖南遷至今遼寧省新賓和吉林省桓仁等縣地區。建立明朝地方政權“建州三衛”。受漢族等先進民族文化影響,16世紀末年進入社會大變革時代。
(一)統一建州本部
建州女真從正統初年到努爾哈赤起兵,經過140多年,與遼瀋、中原漢族進行密切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交往,社會生產、文化生活飛速發展,初步進入農業民族行列。但明朝末年吏治腐敗,邊官的民族壓迫政策,引起少數民族的不滿與反抗。努爾哈赤就是女真族的代表人物。
努爾哈赤早年住在遼寧省新賓縣網戶村後山北砬背山城,曾受明朝賜封的龍虎將軍等武職高官。他不僅帶領部眾在開原、撫順、清河、瑗陽等馬市貿易,而且八次到北京向明朝政府進貢、通商。他眼界開闊,除本族語言外,還會蒙古語、漢語,最愛讀《三國志》、《水滸傳》。對中華傳統文化早有領會。
努爾哈赤等不堪邊官欺凌,於萬曆十一年(1583年),同弟弟舒爾哈齊等團結37名英雄豪傑,以13副鎧甲起兵。經過三年苦戰,將建州範圍內蘇子河、渾河等流域的蘇克蘇滸河、渾河、完顏、哲陳、棟鄂五大部及其所屬各城先後統一。繼之將長白山的訥殷、珠舍里、鴨綠江三部征服。萬曆十五年(1587年),在虎攔哈達山下“築城三層,啟建樓台”。當年六月二十四日,宣布“定國政,凡作亂、盜竊、欺詐悉行禁止”。並宣布國家婚姻大法等一系列法律,開始依法治國,形成初具規模的奴隸制國家。這時,他堅持同明朝通好,照常進貢,通商貿易,關心人民疾苦,至“民心大悅”,出現“民殷國富”形勢。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為適應“國勢日盛”的發展需要,他將首都遷往更開闊的赫圖阿拉城。
(二)征服東海各部
努爾哈赤胸懷大志,頗有進取精神。他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遷都赫圖阿拉後,開始向東海各部進軍。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他派大將扈爾漢等征服東海兀吉部的胡葉路。第二年,派大將額亦都征服綏芬路、雅蘭路、納木都魯路、寧古塔路。第三年,派兒子阿巴泰,大將費英東等征服烏爾固辰、木棱路;大將何和理、額亦都、達爾漢等征服胡爾哈部扎庫塔城,並向黑龍江中下游用兵,直到天命二年(1617年,萬曆四十五年)征服庫頁島,將東海,即包括今天的烏蘇里江沿岸,黑龍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區,都納入他兵威之下。
(三)吞併海西四部
對於努爾哈赤來說,征服東海各部主要是奪取資源、人口,從物資和人力方面充實自己的實力。然而,哈達、輝發、烏拉、葉赫等部都是與他不相上下的部落,占據通向東海和黑龍江的貿易通道。欲控制整個東北貂、參等物資來源,並用以同明朝馬市貿易,這四大部落即“海西扈倫四部”成為他的最大障礙。扈倫四部的酋長都是女真社會有歷史傳統,比較強盛的大家族中的人,他們看到無名的努爾哈赤領導的部落飛速崛起,很不服氣,便聯合起來,想把它掐死在搖籃里。於是,葉赫部那林布祿、布齋,烏拉部布占泰,輝發部拜音達理,哈達部猛格布祿等各部貝勒,聯合蒙古科爾沁部翁阿岱、莽古思、明安貝勒及珠舍里、訥殷、埸伯、掛勒查共9部,大兵3萬,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分三路向建州進攻。結果在古勒山一戰,被建州兵打得慘敗。布齋戰死,布占泰被俘,其他頭目帶領殘兵敗將落荒而逃。
古勒山戰後,儘管扈倫四部被迫與建州部講和,但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的志向沒有改變。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九月,出兵消滅哈達部。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九月,滅亡輝發部。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吞併烏拉部。天命元年(1616年,萬曆四十四年)他自稱撫育列國英明汗,在赫圖阿拉城建立大金國,史稱“後金”,是為“天命元年”。天命四年(1619年,萬曆四十七年)八月,消滅葉赫部,將女真社會全部統一。他驕傲地宣布:“滿洲國自東海至遼邊,北自蒙古嫩江,南至朝鮮鴨綠江,同一語音者俱征服,是年諸部始合為一。”  (四)對明王朝開戰
明朝政府對女真各部實行分而治之政策,各部首領都是明朝任命的都督等,通過衛、所制進行管理。努爾哈赤的統一戰爭,對明朝政府是公開挑戰。明朝邊官進行過一系列干涉。天命四年(1619年,萬曆四十七年)初,發動著名的薩爾滸大戰,四路出兵圍攻赫圖阿拉。結果被努爾哈赤指揮的八旗兵各個擊破。天命三年(1618年,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號召,公開向明朝宣戰,當年四月十五日,率兵占領明朝邊疆重鎮撫順城,七月攻克清河城。第二年六月占領開原城,七月奪取鐵嶺城。由於戰爭不斷向明朝遼東腹地推進,為減輕調兵遣將辛勞,天命四年(1619年,萬曆四十七年)六月,他遷都界凡城。天命五年(1620年,萬曆四十八年)十月,遷都薩爾滸城。天命六年(1621年,天啟元年)三月,一舉攻占明朝關外重鎮瀋陽、遼陽城。並遷都遼陽,建築東京城定居。天命十年(1625年,天啟五年),遷都瀋陽,後改稱盛京城。
努爾哈赤占領遼瀋後,由於奉行民族壓迫政策,推行剃髮令,遭到廣大漢族人民反抗,民族矛盾尖銳化。在對遼南金州、復州、海州和蓋州進行血腥鎮壓的同時,他於天命七年(1622年)率兵渡過遼河占領遼西重鎮廣寧城。天命十一年(1626年,天啟六年)正月,帶領13萬大軍進攻寧遠城,遭到明朝督師袁崇煥守軍的堅決抵抗,以失敗而告終。儘管當年四月他派遣二貝勒阿敏、四貝勒皇太極等出征巴林部取勝,但他一生的戰爭事業至此已畫上句號。P1-5

後記

本書得以完成,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王浩同志的支持和幫助密不可分。吉林大學圖書館古籍部和文科教師參考室、古籍研究所資料室、歷史系資料室等單位,為借閱圖書及核對資料提供方便。資料工作由孟忻負責。我的夫人陳瑞雲教授參與本書寫作,字斟句酌,鼎力相助。在此一併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