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毛細小蠹

多毛細小蠹是美國松樹上傳播松樹脂潰瘍病的幾種重要小蠹類害蟲之一。細小蠹屬(Pityophthorus)細小蠹蟲道通常呈星狀,具3~5條卵坑道,從中央向四周呈輻射狀。觸角棒溝側邊緣狹長,骨化片中等突起,前胸背板前部粗糙,鞘翅斜面溝明顯。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多毛細小蠹
  • :動物界
  • 分布區域:美國
  • 類型:害蟲
傳播途徑,分布與危害,識別特徵,危害習性,

傳播途徑

達坂城區林業蛀乾類害蟲主要為多毛小蠹,多毛小蠹是新疆常發生性害蟲,危害嚴重,分布廣,且防治難度大。
松樹脂潰瘍病菌(Fusarium circinatumNiren-berg&O'Donnell)是我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受其為害常引起寄主樹幹流脂潰瘍、雌花和球果壞死、種子變質以及苗木枯死。松樹脂潰瘍病菌傳播主要通過種子、苗木、木材、黏附土壤以及媒介昆蟲進行。多毛細小蠹(P.setosus)可傳播該病害。

分布與危害

多毛小蠹的寄主樹種有:梨、桃、杏、櫻桃、李、酸梅、榆等。在達坂城區常危害榆屬類。多毛小蠹成蟲在樹皮上咬蛀侵入孔、母坑道和羽化孔,導致病菌侵入誘發病害或引起流膠。多毛小蠹幼蟲在樹皮韌皮部蛀食,形成多條縱橫的子坑道,造成韌皮部與木質部分離,導致樹木輸送水分、養分受阻。樹木受害輕者葉片發黃,生長衰退,重者枝條幹枯,加速樹木死亡。受害果樹產量降低,果品質量下降,果農經濟收入減少。

識別特徵

(一)成蟲
體長2.7-4.5mm。頭部黑褐色,有刻點,額上生有黃褐色茸毛,觸角錘狀赤褐色。前胸黑褐色,前胸背板發達,兩側有飾邊,背部散生梭形刻點並排列成行,背部生有稀疏的黃褐色短毛。鞘翅和3對足均為赤褐色並有光澤。腹部腹面從第2節起向背面端部收縮成斜削麵,第2腹節中央有1個明顯的瘤狀突起。多毛小蠹雌雄性成蟲的區別:雌蟲額部短闊平突,額毛細短疏少,均勻分布;雄蟲額部狹長平凹,額周有稜角,額毛稠密細長,額毛環繞周緣上併攏向額心。多毛小蠹與臍腹小蠹的區別:臍腹小蠹雄蟲第7背板後面有1對長剛毛;多毛小蠹雄蟲第7背板後面無剛毛。
(二)卵
尖橢圓形,長徑0.8mm,短徑0.5mm左右。初產時白色,後變為淡褐色。
(三)幼蟲
肥胖彎曲呈“C”字形,頭部黃褐色。胴部乳白色,體節多橫皺紋,無足。老熟幼蟲體長5mm左右。
(四)蛹
乳白色,微透明,體長3mm左右。
(五)坑道
坑道在寄主樹皮韌皮部與木質部之間。由雌成蟲咬蛀的母坑道為單縱坑,長約4-5.5cm,寬2-2.8mm。侵入孔在母坑道的上端,交配室在母坑道的末端。由幼蟲咬蛀的子坑道稠密,約40-50條,自母坑道兩側水平伸出,然後向上、下方伸展,由小變大,蛹室位於坑道盡頭,子坑道長3.5-6.2cm。

危害習性

多毛小蠹在新疆1年發生2代,以幼蟲在子坑道內越冬。翌年春越冬幼蟲開始取食為害,4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出現越冬代成蟲,5月下旬為羽化盛期。當年第1代成蟲於7月下旬出現,8月下旬為羽化盛期。卵期一般為8-10天。蛹期15天左右。幼蟲期兩代相差很大,越冬代幼蟲歷期8個月之久,當年第1代幼蟲60-70天。多毛小蠹為1雌1雄型,1生交尾多次。雌雄成蟲多在侵入孔下的交配室交尾。交尾後雌蟲在母坑道兩側的卵室產卵,卵單產,單雌1生產卵量平均為35粒。卵孵化後,幼蟲咬蛀子坑道,老熟幼蟲在子坑道末端化蛹。成蟲羽化後咬蛀羽化孔飛出樹皮,成蟲出孔時間在10-18時,14-16時最活躍,在寄主枝幹上爬行,1次飛行距離8-10m。多毛小蠹成蟲自然傳播一般是以蟲源為中心向周圍擴散,侵害對象是當年死亡樹木或衰弱瀕死的枝幹。發生危害與寄主韌皮部含水量有密切關係。以杏樹為例,韌皮部含水量24-26%時最易發生小蠹危害。韌皮部含水量大於28%的樹木生長旺盛,小蠹蟲不易侵入。乾枯樹木韌皮部含水量低於13%,小蠹蟲也不能完成生活史。故多毛小蠹多發生在生長衰弱瀕死樹木和新死亡且未乾枯的樹木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