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器官移植與器官聯合移植

多器官移植與器官聯合移植

《多器官移植與器官聯合移植》是2009年03月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曉順。

基本介紹

  • 書名:多器官移植與器官聯合移植
  • 作者:何曉順
  • 譯者Kenor
  • ISBN:9787535947376
  • 類別:醫學
  • 頁數:64頁
  • 定價:280.00 元
  • 出版社: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03月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多器官移植與器官聯合移植》主要講述了:器官移植技術是20世紀生命科學領域的具有代表性的重大成就,這個融合了臨床與基礎多學科集合成果的醫學技術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經成功挽救了近百萬人的生命。而在單器官移植成功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器官聯合移植和多器官移植技術更是這一科學顛峰上璀璨奪目的明珠。早在20世紀60年代,人們就開始了多器官移植的和器官聯合移植的研究,1960年Starzl等首次進行了多器官移植動物實驗;1966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KeHy和Lillehei實施了全球首例臨床胰腎聯合移植;Starzl等於1983年完成首例臨床腹部器官簇移植。20世紀80年代末以後,隨著單器官移植技術的日臻成熟,器官聯合移植和多器官移植技術得到蓬勃發展。目前,已成功開展了心、肝、腎、胰、腸等器官間的聯合移植和上腹部器官簇移植乃至全腹多器官移植等。此類手術的成功率和臨床治療效果也有了長足進步,逐步接近單器官移植水平。
器官移植技術是20世紀生命科學領域的具有代表性的重大成就,這個融合了臨床與基礎多學科集合成果的醫學技術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經成功挽救了近百萬人的生命。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多器官移植與器官聯合移植髮展回顧與展望
第一節 歷史回顧
一、動物實驗
二、臨床研究
三、中國多器官移植和聯合器官移植的發展簡史
(一)多器官移植
(二)胰腎聯合移植
(三)肝腎聯合移植
(四)心肺聯合移植
(五)肝小腸聯合移植
第二節 臨床現狀
一、肝小腸聯合移植和多器官移植
二、胰腎聯合移植
三、肝腎聯合移植
四、心肺聯合移植
第三節 問題與展望
一、供體短缺
二、移植排斥與免疫耐受
三、多器官間的相互關係和作用
四、展望
第二章 多器官移植與器官聯合移植的套用解剖
第一節 肝的胚胎髮育與移植解剖
一、肝的胚胎髮育
(一)消化系統的發生
(二)肝的胚胎髮育
(三)膽囊的組織發生
二、肝的位置和形態結構
(一)肝的形態
(二)肝的位置、毗鄰
(三)肝的韌帶和間隙
(四)肝門和肝蒂
三、肝的分葉及分段
(一)肝內劃區的標誌
(二)肝的分區
四、肝的血管
(一)肝動脈及其分支
(二)肝門靜脈的位置、組成特點及其分支
(三)肝的靜脈
五、肝膽管系統
(一)肝內膽管
(二)肝外膽管
(三)膽囊及肝外膽管的血管
六、下腔靜脈
第二節 胰腺的移植解剖
一、胰的位置、分部及毗鄰
(一)胰頭
(二)胰頸或胰切跡
(三)胰體
(四)胰尾
二、胰管
三、胰的血管
(一)胰的動脈
(二)胰的靜脈
(三)胰腺移植時應注意的問題
四、胰腺移植的受區解剖
五、關於胎胰的移植解剖
(一)胎胰具有內分泌作用
(二)胎胰移植的供體解剖
(三)胎胰移植的受區解剖
第三節 小腸的移植解剖
一、小腸的分部
(一)位置
(二)形態結構
(三)腸管壁的構造
二、小腸系膜
三、小腸的血液供應
(一)小腸的動脈
(二)小腸的靜脈
四、小腸移植的供體解剖
五、小腸移植的受區解剖
六、小腸移植的有關解剖結構測量
第四節 腎臟的移植解剖
一、腎移植供體的套用解剖
(一)腎的外形
(二)位置和體表投影
(三)毗鄰關係
(四)腎的血管
(五)輸尿管
(六)供腎的切取
二、腎移植的受區解剖
三、關於胎兒和嬰幼兒供體腎的解剖
第五節 心臟的移植解剖
一、心臟的外形
(一)心臟的位置
(二)心臟的表面解剖
(三)出入心臟的大血管
二、心臟的內部結構
(一)心臟的腔室
(二)心臟的支架
三、心臟的血管
(一)冠狀動脈
(二)心臟的靜脈
四、心臟的神經
(一)心臟的運動神經
(二)心臟的傳導系統
五、心包
(一)心包的位置與毗鄰
(二)心包竇
(三)心包的固定裝置
(四)心包的血管、神經
第六節 肺的移植解剖
一、肺
(一)肺的形態
(二)肺的位置和分葉
(三)肺門與肺根
(四)支氣管在肺內的分支
(五)肺與支氣管的血管
二、氣管和肺外支氣管
(一)氣管
(二)氣管杈與肺外支氣管
第三章 移植器官生理、代謝及功能監測
第一節 肝臟和胰腺的生理、代謝及功能檢測
一、肝臟的生理、代謝及功能檢測
(一)肝臟的生理、代謝
(二)肝臟的功能監測
二、胰腺的生理、代謝及功能檢測
(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二)胰液分泌的調節
(三)胰島的內分泌功能
(四)胰腺的外分泌功能檢測
第二節 腎臟的生理、代謝及功能檢測
一、腎臟的生理、代謝
(一)腎臟解剖與血液供應
(二)腎臟的生理
(三)腎臟的代謝
二、腎臟的功能監測
(一)尿液檢查
(二)腎功能檢查
第三節 心臟和肺的生理、代謝及功能監測
一、心臟的生理、代謝
(一)心肌細胞的電活動
(二)心肌的電生理特性
(三)心臟的泵血功能
(四)冠脈循環的生理特點
二、肺的生理、代謝
(一)肺泡
(二)肺通氣原理
(三)肺通氣的阻力
(四)肺換氣
(五)肺循環的生理特點
三、心臟和肺的功能監測
(一)心臟的功能監測
(二)肺的功能監測
第四章 移植免疫
第一節 移植的免疫學基礎
一、免疫反應
(一)固有免疫應答
(二)適應性免疫系統及其應答
二、免疫調節
(一)分子水平的免疫調節
(二)細胞水平的免疫調節
(三)神經內分泌一免疫系統調節網路
三、免疫耐受
(一)免疫耐受的形成及機制
(二)免疫耐受的建立
第二節 排斥反應
一、同種異體移植排斥反應發生的機制
(一)移植抗原
(二)同種異型移植排斥反應的細胞學基礎
(三)同種異型抗原的識別機制
二、同種異體移植排斥反應的類型及效應機制
第五章 多器官移植與器官聯合移植的病理學
第六章 多器官移植與器官聯合移植的動物實驗研究
第七章 多器官移植與器官聯合移植影像學
第八章 多器官移植與器官聯合移植的麻醉管理
第九章 多器官移植與器官聯合移植的術後管理
第十章 多器官移植與器官聯合移植護理學
第十一章 多器官移植與器官聯合移植營養支持
第十二章 器官聯合切取和修整技術
第十三章 肝腎聯合移植
第十四章 肝小腸移植
第十五章 肝胰聯合移植
第十六章 胰腎聯合移植
第十七章 腹部器官簇移植
第十八章 心肺聯合移植
……

作品影響

該作品獲得第三屆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獎。

作者簡介

何曉順,男,醫學博士,1964年出生。1993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997~1998年於澳大利亞國家肝移植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並成為該中心註冊醫師,1999年破格晉升為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起擔任器官移植中心主任,目前是教育部“千百十人才工程”學科帶頭人,獲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教師支持計畫”重點資助。現任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目前兼任國際肝臟移植學會會員、國際消化外科學會會員、衛生部人體器官移植臨床套用委員會專家委員、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器官學組委員、廣東省肝病學會器官移植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並為《中華外科雜誌》、《中華普通外科雜誌》、《中華實驗外科雜誌》、《中華消化外科雜誌》、《中華顯微外科雜誌》、《移植雜誌》、《Current Opinions in Transplanta-tion》等雜誌的編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