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式生活

外包式生活

外包式生活,指生活中的各個環節都“外包”給專業人士代勞。在現代中國人的生活中,“外包”的項目越來越多,從生孩子、孩子起名、到生日會、戀愛、婚禮、老人照顧、葬禮,只要你願意出錢,都可以請到專業人士量身定製。時間和壓力,是不少人選擇外包的最直接理由。而越多使用這些服務,你就越會對這些專業人士言聽計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包式生活
  • 含義:“外包”給專業人士代勞
  • 主要服務:生活中的各個環節
  • 產生原因:時間和壓力
概述,具體表現,專業服務,產生原因,現象剖析,溫馨建議,

概述

外包式生活,現代生活中,從生孩子、孩子起名、到生日會戀愛婚禮、老人照顧、葬禮,只要你願意出錢,你的生活從搖籃到墳墓的各個環節都可以請到專業人士量身定製,而你越多使用這些服務,就越會對這些專業人士言聽計從。

具體表現

在我們的生活中,外包的項目越來越多,交給外人打理的家務事,在北京家政服務從業者在冊的有二十多萬,根據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和北京某家政服務公司成立的課題組提供的數據,2012年在北京600多萬戶家庭中,有家政服務需求的家庭有80萬,這個數字不包括單身的需要家政服務者。
不能或者不願意承擔家務,在中國的大都市已很普遍。一份調研發現上海只有不到5%的白領女性下班後回家做飯,這一數字接近於北京和廣州相應調查結果的一半。還有10%的被調查者坦言她們從來不做飯。她們的選擇多是方便、無處不在的“外包”:在外面就餐、請家政人員在家做、或者乾脆叫外賣

專業服務

如今在中國,一個家庭的“外包”生活,從這個家庭組建之初就開始了,如今的年輕人,對婚禮要求高,有的乾脆要辦成一個小型音樂會。專業的婚禮公司有人手、有設備,客戶覺得很省事,省事是不少年輕人外包婚禮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的新人甚至在外地工作,回家只是辦事,沒時間參與籌劃,自己婚禮的策劃基本都是公司和他們的父母商量完成。
通過“外包”“完美”自己的生活,婚慶公司只是個開始,課程基本是心靈導師課、家庭案例分析等,網路上熱炒的“斗小三”手段,也在教學之列。越來越多的家庭遇到問題,很多人不懂得解決,或者乾脆離婚。從最初的“淑女班”到如今越來越多的“太太班”,“如何做女人”似乎成了許多在婚姻中或即將步入家庭女性趨之若鶩的“學習”場所。似乎必須通過外人教授的“經驗”和“技巧”,才好解決完善自己的婚姻生活。
外包真的很方便。省出的時間和力氣,我可以用來賺錢和休閒,有寵物醫院的、便利店的、物業公司的、餐廳的、乾洗店的,過去家裡上個燈泡、通個廁所、換個保險絲,是家庭男主人的基本技能。如今拿出卡片,一個電話就可以搞定。

產生原因

人工便宜且無力為之,在我們的生活中,外包的項目越來越多。時間和壓力,是不少人選擇外包的最直接理由。2011年北京調查結果顯示,41.1%的白領們正面臨著較大的工作壓力,61.4%的白領正經歷著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勞。而很多人舒緩壓力的辦法,就是把費時又費力的家務外包出去。
巨大的需求讓家政服務從業人員的薪水水漲船高。北京一家知名家政公司對過去其4年保姆工資成交價進行了統計。4年內保姆的工資呈螺旋式上漲,從1300元左右到2600元左右,累計漲了1倍,而節日一般都是工資的波峰期,2012年1到8月,全國家庭服務和加工維修服務的價格同比漲幅是9.7%。
安全感,像是家庭事務外包中的一個奇怪悖論。有人說人們因為缺乏安全感所以選擇專業化更高的外包服務,但當人們把家庭中最需要保護的部分(孩子、食物、愛犬等)外包出去,得到的安全感卻未必更多。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事務轉交給外人包辦,有人也開始思考這樣的轉變對自己和對家人而言是否是最好的選擇。

現象剖析

被“外包”擠壓的自我,很多人認為我們可以像經營生意那樣經營自己的生活,自由市場與家庭價值觀可以並存,但實際上,這兩者根本是背道而馳,其實把私人事務交由外人打理在西方國家並不是新鮮事,保姆、管家、園丁這些職業都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但現代家庭服務業已經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雙職工家庭劇增,時間緊缺;而工業銳減、服務業提供的工作職位占到勞工市場的近90%,分工更加細緻入微;很多服務提供的不只是勞力,而是承諾一種值得回憶的完美體驗。
貧富差距的加大、中產階層的縮減,使人們在非上即下的社會模式中陷入焦慮。如今很多服務都是針對這種焦慮而設計的,你越多使用這些服務,就越會對這些專業人士的言聽計從,而越是這樣,你就越懷疑自己獨立處理個人事務的能力,使得你一旦進入這個怪圈就很難抽身。
現代社會中,無論是鄰居還是親人、朋友之間的關係都變得鬆散疏遠,其間的空隙已經為商業服務所取代。與此同時無處不在的商業觸角又正在不知不覺中,更劇烈地改變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情感紐帶。
對凡事不用親歷親為、充分的享受人生自由的美妙幻景,拉回到商業化的操作沖淡了親情和友誼之後失落的現實當中。通過激烈的競爭可能正在市場與我們的生活之間悄悄展開。作為一種理想體驗的標準模式,無論我們是否購買了服務,它(市場)總是贏家。

溫馨建議

很多人認為我們可以像經營生意那樣經營自己的生活,自由市場和家庭價值觀可以並存,但實際上這兩者根本是背道而馳,因為自由市場的原則是情感不介入的利益至上,而家庭價值卻需要傾注真情實感。我們不知不覺中已經成了心理殖民的受害人,只會從商業角度來看自己的生活,認為快樂和意義只存在於結果中,卻忘了欣賞旅途中的風景。
對於正在加入“外包自我”大潮的中國人,在開始使用個人化的商業服務前,先仔細想想這些服務可能帶來的後果。每件事都有好有壞,商業服務總會先讓你看到好的一面,它們的負面效應在你上癮之後才慢慢地顯示出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