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八廟(北京故宮外八廟)

外八廟(北京故宮外八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北京故宮外八廟,即環繞在故宮周圍的宣仁廟、凝和廟、普渡寺、真武廟、昭顯廟、萬壽興隆寺、靜默寺和福佑寺。宣仁廟和凝和廟均坐落在北池子大街路東,分別建於清雍正六年和清雍正八年,是專門用於祭祀風神、雲神的廟宇,又俗稱風神廟、雲神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紫禁城外八廟
  • 地理位置:北京
大家可能都知道,承德避暑山莊有外八廟,皇帝的大本營紫禁城怎么可能沒有呢?只是北京紫禁城的外八廟我們已經認不出來了。環繞在故宮周圍的宣仁廟、凝和廟、普渡寺、真武廟、昭顯廟、萬壽興隆寺、靜默寺和福佑寺,你都知道嗎?
外八廟
一般人都知道承德避暑山莊有外八廟,其實北京城內也有外八廟,即環繞在故宮周圍的宣仁廟、凝和廟、普渡寺、真武廟、昭顯廟、萬壽興隆寺、靜默寺和福佑寺。宣仁廟和凝和廟均坐落在北池子大街路東,分別建於清雍正六年(1728)和清雍正八年(1730),是專門用於祭祀風神、雲神的廟宇,又俗稱風神廟、雲神廟。今宣仁廟其前部為中醫醫院和婦產醫院職工宿舍,後部是衛生局老幹部活動中心。凝和廟在民國二十二年(1933)即成為“北平市立第四十三國小”的校址,今為北池子國小所在地。這條北池子大街在“文革”中同南池子大街一度被改稱葵花向陽路,後恢復原名.
普渡寺在南池子大街路東胡同內,在明代這裡是皇家東苑內的洪慶宮,清初為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的睿親王多爾袞的府邸。後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改建成喇嘛廟,專門供奉“大黑天神”。隨著修復天安門菖蒲河工程及南池子文物古蹟保護區的開工,普渡寺內及周邊的居民和單位已搬遷。現寺內大殿已重現往日的輝煌,其他建築正在抓緊進行修復。真武廟在西華門外的玉缽胡同內,此廟又稱玉缽庵,皆因元代廣寒殿內的瀆山大玉海(玉瓮,北海團城)曾流落廟內做了道士的醃鹹菜缸,而聞名於京城。現是一片民居,外表已看不出任何痕跡,正面臨著拆遷。
昭顯廟、萬壽興隆寺和靜默寺全部位於北長街路西。
昭顯廟,俗稱雷神廟。建於清雍正十四年(1732),是昔日皇家用於祭祀雷神之所,屬於皇家寺廟,今為北長街國小校址。現校內僅存一座大殿,其他建築已蕩然無存。
萬壽興隆寺原為明代兵仗局佛堂,於清康熙二十年(1681)改建為佛寺,該寺山門保存完好,上書“萬古長春”四個大字。現為居民大院,院內非常大,殿內曾有佛像,現已無。
靜默寺原址是元代的關帝廟,後於清康熙五十二年(1731)重修,賜名靜默寺。現臨街的山門已改建為北長街居民委員會,寺內為居民大院。院內的大殿及配殿全部住進居民,石碑被砌進了居民自建的廚房。聽此院的居民介紹,以前大殿內曾供有關公的青龍偃月刀。原來門前的石獅子現埋在地下。
福佑寺坐落在北長街北口路東,始建於清初,曾是康熙皇帝的讀書處。雍正元年(1723)這裡曾作為寶親王弘曆的府邸。該廟還曾祭祀雨神,所以又俗稱雨神廟。毛澤東青年時代來京曾暫住過福佑寺,解放後為西藏班禪駐京辦事處。
環繞在紫禁城周邊的這八座皇家廟宇,除了正在修復的普渡寺及1987年修繕過的福佑寺外,其他六座廟宇都未加修繕,有的古建築已被拆除或改建,使之失去了原有的格局和規制。在當前北京日新月異的城市改造中,建議有關部門儘快採取措施,加大文物保護的力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快對以上寺廟加以修復,使之成為故宮周邊新的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