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上髁

外上髁

肱骨體下端前後扁而略向前捲曲,外側為半球形的肱骨小頭,內側為滑車狀的肱骨滑車。肱骨滑車後上方的深窩叫鷹嘴窩,伸肘時可容納尺骨鷹嘴。下端的內外兩側各有一明顯的骨突,外側的叫外上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上髁
  • 治療方法:手術治療
  • 臨床表現:肘關節內側局限性疼痛
外上髁的生理學意義,肱骨外上髁炎的診斷與治療,

外上髁的生理學意義

肱骨下端外側的隆起部分。為前臂伸肌總腱的起始部。此處骨折後,由於前臂伸肌群對肱骨外上髁的牽拉,骨折塊可發生不同程度的翻轉移位,故而治療需行切開復位內固定。

肱骨外上髁炎的診斷與治療

肱骨外上髁炎又稱“肱骨外上髁綜合徵”或“網球肘”。是由於前臂旋前、腕關節主動背伸時的急性扭傷或慢性勞損引起附著於肱骨外上髁處的一些纖維的不全撕裂及骨膜的炎性反應。多見於青壯年。臨床主要表現為肱骨外上髁及肱橈關節附近疼痛,尤其在前臂旋轉、腕關節主動背伸時,肘部疼痛加重。本病屬於祖國醫學“傷筋”、“筋痹”範疇。
【診斷要點】
1.肘部疼痛,檢查時肱骨外上髁外側有明顯壓痛或伴有局部輕度腫脹。
2.腕關節活動或使前臂旋轉後疼痛加劇。
3.有勞累後感受風寒或局部受到擠壓病史。
【中醫分型】
1.氣滯血瘀型:患處脹痛或刺痛,持續不解,屈伸不利;或患部疲乏酸楚感,舌暗紅或有瘀點,苔薄白,脈澀或沉澀。
2.寒凝血瘀型:患處疼痛,遇寒加重,得熱則舒,屈伸不利,舌暗紅,苔薄白或膩,脈沉緩或沉澀。
【治療方法】
[方1]斑蝥粉、丁香粉各等分。
[用法]以75%酒精將上藥調勻成糊狀,置於明顯的壓痛點上,用膠布固定,待3~4小時後局部有灼熱疼痛感時,撕去膠布,洗去敷藥,見局部皮膚潮紅(若已經起皰,可用三棱針刺破,用消毒紗布包紮,以防感染)。
[主治]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來源:骨傷科手法治療彩色圖譜
【症狀與診斷】1.有前臂伸肌群反覆牽拉刺激的勞損史,好發於中年人。男女比例為3∶1,右側多見。2.肘關節外側酸痛,前臂無力持物或握拳。初起在勞累後偶感肘外側疼痛,遷延日久則逐漸加重,某些動作如端水瓶、擰毛巾、洗衣、掃地時均感乏力。症狀較重者疼痛可向上臂或前臂放散。但在休息時,疼痛明顯減輕或無症狀。3.常因疼痛而使肘腕部活動受限,前臂無力,握力減弱,甚至持物落地。4.肱骨外上髁有敏感壓痛,壓痛點位於肱骨外上髁、環狀韌帶或肱橈關節間隙處;局部多不紅腫,但病程長者偶有肌萎縮。5.密耳氏試驗和抗阻力的腕關節背伸試驗陽性。6.X線檢查多屬陰,偶見肱骨外上髁處骨質密度增高的鈣化陰影。
【手法治療】1.搖揉法:患者坐位或仰臥位,術者立患側,右手握患者上臂橈側,拇指在上,余指在下,左手握手部,操作時兩手有機配合,先上下抖動,左右翻轉,搖肘,反正方向各數次屈伸,旋前旋後亦各數下,均在無痛下進行。
撥筋法:患者坐位或仰臥,術者一手握腕手,一手拇指放於伸肌總腱部,兩手配合,仿扭撥動作,做5~7次。重點撥該腱在肱骨外上髁附著點處,拇指尋找痛點,並對其用穩定力分刮數次,繼尋找肱橈關節間隙痛點,亦用拇指分刮數次。3.彈筋法:患者坐位或站立位,屈肘。術者一手握腕,前臂托於肘下,另一手拇食指相對呈鉗形,提彈肘橈側深、淺諸筋,先彈深層再彈淺層,各2~3次,再輕揉幾下。
扳法:適用於組織粘連,前臂旋前、伸肘功能受限之患者。術者站立於患肘外側,一手握肘背側固定,一手握腕,屈腕屈肘,前臂旋前位,做肘屈伸搖動數次,腕部手順勢向伸肘方向扳,常聞響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