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蚊成雷

夏蚊成雷

夏蚊成雷:夏天的夜晚裡,蚊子的叫聲像雷鳴一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蚊成雷
  • 拼音:xià wén chéng léi
  • 釋義:夏天的蚊子的叫聲像雷鳴一樣
  • 出自:《童趣》
拼音,出處,全文,沈復,注釋,譯文,拓展,閨房記樂一段,童趣,

拼音

xià wén chéng léi
夏 蚊 成 雷

出處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節選自清代文學家沈復的《浮生六記·閒情記趣》)
七年級語文上冊(原人教版)【新人教版已刪去此文】第5課《童趣》P19第二段中提到。

全文

童趣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餘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原題為《浮生六記·閒情記趣》,題目是編者加上去的。)

沈復

沈復(1763年—1825),字三白,號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於長洲(今江蘇蘇州)。清代文學家。著有《浮生六記》。工詩畫、散文。據《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於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隨父親到浙江紹興求學。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復隨父親恭迎聖駕。後來到蘇州從事酒業。他與妻子陳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變故,夫妻曾旅居外地,歷經坎坷。妻子死後,他去四川充當幕僚。此後情況不明。作者沈復,生於清乾隆三十年(1763年),卒年不詳。字三白,長洲(現在江蘇蘇州)人。《浮生六記》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題,依次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據考證,最後兩卷系偽作,文字亦不如前。
夏蚊成雷

注釋

1.《童趣》節選自《浮生六記·閒情記趣》(自傳體散文)。題目是編者加的。沈復(1763-1825)字三白,號梅逸,長洲(現在江蘇蘇州)人,清代文學家。
2.余:我。
3.稚:幼小。
4.張目:睜大眼睛。
5.秋毫: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來的非常纖細的羽毛。後用來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6.藐:細微的事物。
7.細:仔細。
8.故:所以
9.物外:這裡指超出事物本身。
10.私:自己。
11.於:在。
12.則:就。
13.或:有的。
14.強jiāng:通“僵”,僵硬的意思。
15.素:白色的。素帳:未染色的帳子。
16.徐:慢慢地。
17.以:用。
18.使:讓。
19.而:並且。
20.作:當做。
21.觀:圖。
22.唳:鳥鳴。
23.為之:因為它。
24.怡然稱快:高興得連聲叫好。
25.於:在。
26.項:脖頸,頸。
27.以……為……:把……當做……。
28.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29.興:興致。
30..蓋:原來是。
31.蝦há蟆:癩蛤蟆。 在古文中,“蝦”相當於“蛤”
32.方:正,才。
33.鞭:名詞作動詞,鞭打。
34.驅:趕走。
36.龐然大物:龐大的東西。
37.林:森林。
38.壑:山谷。
39.土礫:土塊。

譯文

我回憶幼小的時候,能睜大眼睛對著太陽,眼力足以看清極細的東西。看到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我時常有超出物體本身以外的樂趣。
夏天的蚊群飛鳴聲像雷一樣,我私下裡把它們比做鶴群在空中飛舞。心中想像的景觀是鶴,那么呈現在眼前或是成千、或是成百飛舞著的蚊子便果真(覺得它們)是鶴了。仰起頭來觀看這種景象,脖頸因此都僵硬了。(有時)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帳里,用煙慢慢地噴它們,讓它們衝著煙霧邊飛邊鳴叫,當做青雲白鶴圖來觀看,果真就像鶴在雲頭上高亢地鳴叫,令我高興得連聲贊好。
我常在凹凸不平的土牆邊,雜草叢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和花台一樣高。定睛細看,把繁茂的雜草看作樹林,把昆蟲螞蟻看成野獸,把泥土瓦礫突起的地方看成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溝谷,想像自己在裡面遊歷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暢,自得其樂。
一天,看見兩隻蟲子在草叢間相鬥,我觀看這一情景興趣正濃厚的時候,突然一個很大的東西推到山拔倒樹一般地闖過來,原來是一隻癩蛤蟆。它舌頭一伸,兩隻蟲子就全被吞進肚裡。我那時年紀還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驚叫一聲,心神安定下來,捉住蛤蟆,用鞭子打了它幾十鞭,把它趕到別的院子裡去了!

拓展

《浮生六記》是清代文學家沈復的一部自傳體散文,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題,依次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流傳至今只剩前四卷。 《閒情記趣》是《浮生六記》的第二卷。 作者以樸實的文筆,記敘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歡愉與愁苦兩相照應,真切動人。書中描述了他和妻子志趣相投,伉儷情深,過一種布衣蔬食而從事藝術的生活。由於封建禮教的壓迫與貧困生活的煎熬,終至理想破滅,經歷了生離死別的慘痛。道光二十九年(1849)王韜曾為書作跋,稱讚此書“筆墨之間,纏綿哀感,一往情深”。

閨房記樂一段

原文 餘閒居,案頭瓶花不絕。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備風晴雨露,可謂精妙入神。而畫中有草蟲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蟲躑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過耳⑤。”余曰:“試言之。”曰:“蟲死色不變,覓螳螂蟬蝶之屬⑦,以針刺死,用細絲扣蟲項系花草間,整其足,或抱梗,或踏葉,宛然如生,不亦善⑨乎?”余喜,如其法行⑧之,見者無不稱絕⑥。求之閨中,今恐未必有此會心者矣。
譯文 我閒居在家,桌上的瓶花總是不斷地更換新鮮的。陳芸對我說:“你的插花中能夠體現大自然的氣息與特徵,可算是十分精妙傳神。在畫畫的技巧中有畫草蟲的方法,你為什麼不仿效呢?”我說:“蟲在插花上是會跑來跑去不聽話的,怎么能仿照呢?”芸說:“我有個辦法,就是怕那樣的做法有罪過。”我說:“你不妨說說看。”她說:“蟲子死後顏色不變,你可以捉來螳螂和知了、蝴蝶之類的昆蟲,用針把它們刺死,用細絲系住蟲的頸部綁在花草當中,整理它們腿的姿態,或者抱梗,或者站在葉上,就像活的一樣,不也很好嗎?”我很高興,按照她的辦法去做,看到的人無不稱絕。如今在閨中尋找,恐怕未必有能夠如此懂得我心思的人了。
注釋 ①芸:指作者的妻子陳芸。 ②盍:何不。 ③躑躅:徘徊,文中指蟲子不停地跳動。 ④作俑:比喻倡導做不好的事。 ⑤耳:相當於“罷了”。 ⑥絕:極,非常 ⑦屬:類 ⑧行::做 ⑨善:好 ⑩或:有的 ⑪項:脖子 ⑫法:方法

童趣

童趣意為幼稚天真或童年的樂趣。亦有《童趣》一文,經過稍微改編後收錄於人教2010版初一上冊語文課本第5課。選自《閒情記趣》 原文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目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餘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翻譯 我回憶童年小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眼力可以看清極其細小的東西。看到細小的東西,一定細心觀察它的花紋。所以時常有觀察物體本身以外的樂趣。 夏天蚊子的飛鳴聲像雷一樣,我私下裡把它們比做群鶴在空中飛舞。心中想像的景觀(鶴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飛舞著的蚊子)果真(覺得它們)是鶴了。仰起頭觀賞這種景象,脖頸因為這樣都僵硬了。 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帳里,用煙慢慢地噴它們,使它們衝著煙霧飛叫,當做青雲白鶴看,果真像鶴在雲頭上高亢地鳴叫,高興得直喊痛快。 我常在土牆高低不平的地方,花台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體和花台一樣高,聚精會神仔細地看。 把繁茂的雜草當做樹林,把昆蟲螞蟻當做野獸,把泥土瓦礫凸出的地方當做土山,把低洼的地方當做山溝,想像在裡面遊歷的情景,感到心情舒暢,自得其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