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三月

夏三月

夏三月是一個中醫學名詞,指農曆的四、五、六三個月。又分別稱為孟夏、仲夏、季夏。在《素問吳注》等書可見其解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三月
  • 別稱:孟夏、仲夏、季夏
夏三月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素問吳注》:夏三月,此謂蕃秀, 蕃,音煩。物生以長,故蕃茂而華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 夏至陰氣微上,陽氣微下,故言天地氣交。陽氣施化,陰氣堅成,故言萬物華實也。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 夜臥早起,緩陽氣也。無厭無怒,寬志意也。緩陽氣則物化,寬志意則氣泄。物化則華英成秀,氣泄則膚腠宣通,時令發揚,故所愛順陽而在外也。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長,上聲。夏氣養長,人道應之。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痎,音皆。逆,謂失其養長之令也。心象火,旺於夏,失其令則心傷。至秋金王而令而清肅,火氣不得宣發,外與之爭,金勝則寒,火勝則熱,是為痎瘧。夜發謂之痎,晝發謂之瘧,義詳《瘧論》。夏令主長,秋令主收。既失其長,何以能收?故云奉收者少。冬至水勝,火為所克,故冬至重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