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春縣(中國古縣城壽春縣)

壽春縣(中國古縣城壽春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漢建武元年(25年),壽春邑(治今安徽壽縣壽春鎮,《書益稷》“娶於塗山”即此地也)改稱壽春縣,屬揚州(初治歷陽,今安徽和縣歷陽鎮。後改治壽春)九江郡(改治陰陵,今定遠縣永康鎮古城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壽春縣
  • 外文名:Th Xun
  • 原名:壽春邑
  • 所屬地區:安徽揚州
  • 相關書籍:《書益稷》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

歷史沿革

章和元年(84年)九月壬子,廢九江郡建阜陵王國,壽春縣為國都。
興平元年(194年),袁術在此建號,廢阜陵王國為淮南郡,壽春縣為淮南郡治。
建安四年(199年),復名九江郡,壽春為郡治。
二十二年正月己丑,封曹操子曹彪為壽春侯,改縣為侯國。
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改九江郡為曹邕淮南公國(後為王國),壽春縣為國都。四年,國除為淮南郡(仍治壽春)。
太和六年(232年),改淮南郡為曹彪楚王國,壽春縣為國都。嘉平元年(249年),復為淮南郡,壽春為郡治。
西晉鹹熙二年(265年)十二月,西晉代魏,壽春縣(仍治今壽春鎮)仍屬揚州(改治壽春)淮南郡。
太康十年十一月甲申,改淮南郡為司馬允淮南王國,壽春仍為都。永泰元年(300年)八月,淮南國除為郡(仍治壽春)。
壽春縣東晉亂後,屬揚州(治今南京市)淮南郡(仍治壽春)。
東晉大興四年(321年),屬豫州(治壽春)淮南郡(仍治壽春)。
鹹和三年(328年),入後趙,屬揚州(治壽春)淮南郡(仍治壽春)。
永和六年(350年),還東晉,改屬豫州(治壽春)淮南郡(仍治壽春)。
鹹安間(約372年),簡文帝為避鄭後阿春諱,改稱壽陽縣(仍治今安徽壽縣壽春鎮)。
太元八年(383年),撤銷壽陽縣,僑置睢陽縣。睢陽縣屬徐州南梁郡(治睢陽)。
南北朝時期,壽春縣常為僑置的睢陽等縣取代,或稱壽春,或稱壽陽,或稱梁城等。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十一月,復建揚州(仍治壽春),復淮南郡。其中,壽春縣(仍治壽春鎮)為州郡治所。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郡、並縣,改淮南郡為壽州,壽春縣為郡治所。
大業三年(607年)四月,改壽州為淮南郡(仍治壽春),屬揚州刺史部。
唐武德三年(620年),改淮南郡為壽州(仍治壽春,今壽春鎮)。
天寶元年(742年),改壽州為淮南郡(仍治壽春)。至德元載(756年)十二月,壽州改屬淮南節鎮(治揚州)。二載十二月,淮南郡復名壽州,仍屬淮南節鎮。壽春縣均屬之。
北宋壽春屬於淮南西路(治揚州)壽州(改治下蔡,今鳳台縣城關鎮)。
南宋屬於淮南西路(治合肥,今為市)壽春府(治壽春縣)。
元屬於河南江北等處行省(改 治汴梁路,今開封市)淮西江北道(治合肥)安豐路(治壽春縣)。
吳二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建立明朝,改元洪武,仍為壽州(治壽春),設壽春縣(治今壽春鎮),屬江南行省(仍治今南京市)臨濠府(治鐘離,今鳳陽縣臨淮關鎮)。八月,臨濠府壽州改屬直隸中書省。
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升壽州為直隸州(仍治壽春),直隸中書省。四年二月,降壽州為散州,撤銷壽春縣,併入壽州(仍治今壽春鎮),改屬臨濠府(洪武七年更名鳳陽府,治鳳陽縣府城鎮)。

行政區劃

下轄21個鎮,3鄉,1民族鄉。
:壽春鎮、正陽關鎮、保義鎮、雙橋鎮、迎河鎮、板橋鎮、堰口鎮、安豐鎮、眾興鎮、隱賢鎮、三覺鎮、炎劉鎮、小甸鎮、瓦埠鎮、豐莊鎮、澗溝鎮、劉崗鎮、雙廟集鎮、大順鎮、茶庵鎮、安豐塘鎮。
:張李鄉、窯口鄉、八公山鄉。
民族鄉:陶店回族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