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死性筋膜炎的手術

壞死性筋膜炎的手術是一種少見的壞死性軟組織感染,一般大醫院內每年可見到1~2例,如不及時診斷和處理,病人往往死於敗血症和毒血症。感染主要侵犯筋膜,但無肌壞死,故稱為壞死性筋膜炎。致病菌大多為溶血性鏈球菌、凝血酶陽性的葡萄球菌以及腸道的細菌包括大腸桿菌、革蘭陰性厭氧性桿菌和鏈球菌,特別是脆弱類桿菌,消化鏈球菌,且常為混合性細菌感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壞死性筋膜炎的手術
  • 分類:小兒外科、骨與關節感染的手術
  • 適應症:壞死性筋膜炎
手術介紹,適應症,術前準備,手術步驟,ICD編碼,麻醉和體位,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併發症,

手術介紹

壞死性筋膜炎大多發生於輕微的創傷或近期接受過手術的病人,特別是在小血管疾病的病人(如糖尿病)中更易發生。診斷的要點是:①廣泛的表淺筋膜壞死伴輕至中度的皮下蜂窩織炎;②周圍有廣泛的潛行皮緣,皮膚蒼白,有水皰和血皰形成;③有血性漿液滲出或膿液,革蘭染色可見革蘭陽性或陰性球菌,鏈球菌或桿菌,膿液可培養出需氧菌或厭氧菌或多種細菌;④需氧菌和厭氧菌混合感染的病例,在皮下有氣體,膿液有糞臭。因此須與氣性壞疽鑑別,後者主要是廣泛性肌壞死。壞死性筋膜炎的病例,全身可發生膿毒血症的表現,如診斷和處理不及時,病死率可在30%以上。治療的關鍵主要是外科手術早期切除壞死的筋膜。手術前靜脈注射大劑量抗生素,根據細菌種類選擇合適的抗生素直至術後炎症控制。有效的抗生素包括林可黴素、氯林可黴素、氯黴素與慶大霉黴素聯合套用。

適應症

壞死性筋膜炎的手術適用於:
1.病人寒戰、高熱、局部病變迅速發展,累及皮膚、皮下脂肪、淺筋膜和深筋膜。
2.出現典型的、大小不一的散在性皮膚血皰形成,或青紫壞死,周圍有較廣泛的潛行皮緣,血皰潰破後顯露出黑色真皮層。患部感覺減退或消失。
3.全身已有明顯的膿毒血症表現。患者神經淡漠,反應遲鈍。

術前準備

1.局部穿刺吸膿並做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
2.採取靜脈輸入大劑量抗生素,在藥敏試驗之前選擇針對溶血性鏈球菌、凝血酶陽性的葡萄球菌有效的抗生素聯合套用。

手術步驟

1.切口 在患部做多條直切口,用血管鉗在淺筋膜表面探查潛行的皮緣。
2.傷口充分敞開引流,用過氧化化氫或高錳酸鉀溶液沖洗,使傷口組織氧化還原,電位差升高,造成不利於厭氧菌繁殖的條件,以控制感染的繼續蔓延和擴散。
3.因筋膜的壞死可能為進行性,有時需多次手術,才能將壞死組織全部切除。
4.濕敷包紮,也可以在切開的傷口內放置引流條。

ICD編碼

83.39

麻醉和體位

選用全麻或硬脊膜外麻醉。仰臥位。

術中注意要點

1.須與單純性蜂窩織炎鑑別。在單純性蜂窩織炎病例,周圍皮膚無潛行緣。壞死性筋膜炎病例,切除壞死筋膜時常無流血,因皮下小血管均已栓塞。
2.須明確判斷壞死性筋膜炎累及的範圍,力求徹底切除壞死組織。

術後處理

壞死性筋膜炎的手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全身支持治療,靜脈注射大劑量有針對性的抗生素。
2.有糖尿病時必須予以控制。
3.患部制動,每天濕敷換藥1~2次。

併發症

2.壞死和感染復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