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

墾丁

墾丁位於台灣省屏東縣,東臨太平洋,西靠台灣海峽,南望巴士海峽。墾丁的名字據說是清朝時期,從大陸來了一批壯丁到現在這個台灣最南部的地方開墾,這裡便被後人稱為“墾丁”。

墾丁地屬熱帶氣候,年平均25度。地質以珊瑚礁為主,在三面環海北依山巒的地形下,加上長達半年的落山風吹拂,造就了墾丁特殊的地形風貌。這裡的景觀具有多樣性,有沙灘貝殼,崩崖、沙瀑、群裙、鐘乳石洞,有熱帶雨林稀有植物、種類繁多的昆蟲蝴蝶,長達半年的候鳥遷徙落腳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墾丁
  • 外文名:Kenting
  • 位置:台灣島最南端的恆春半島
  • 東鄰:太平洋
  • 西鄰:台灣海峽
  • 南瀕:巴士海峽
  • 所屬:中國台灣
地理景觀,地理環境,著名景點,大尖山,龍鑾潭,貓鼻頭,白沙灣,南仁湖,風吹沙,龍磐公園,落山風,墾丁春浪,墾丁大街,墾丁風鈴季,春天吶喊,旅遊提示,歷史,交通概況,

地理景觀

1984年,時任台灣地區領導人蔣經國指示在墾丁成立一個“國家”公園。面積18083公頃。
尼克森石尼克森石
墾丁省公園是台灣唯一擁有海域和陸地的“國家”公園。
墾丁還被稱為是台灣的天涯海角。這裡有鵝鑾鼻公園貓鼻頭公園等,其中鵝鑾鼻公園有塊巨石酷似尼克森,而被當地人稱為尼克森石頭。這裡還有關山,台灣八大景之一的“關山夕照”就在這裡。

地理環境

墾丁省公園位於台灣本島最南端的恆春半島,三面環海,東面太平洋,西鄰台灣海峽,南瀕巴士海峽。陸地範圍西邊包括龜山向南至紅柴之台地崖與海濱地帶,南部包括龍鑾潭南面之貓鼻頭南灣、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鵝鑾鼻、東沿太平洋岸經佳樂水,北至南仁山區。海域範圍包括南灣海域及龜山經貓鼻頭、鵝鑾鼻北至南仁灣間,距海岸一公里內的海域。
墾丁墾丁
墾丁省公園地理上屬於熱帶性氣候區,終年氣溫和暖,熱帶植物衍生,四周海域清澈,珊瑚生長繁盛。

著名景點

大尖山

正式名稱為“大石尖”為墾丁地標之一,為一整塊岩石凸起於草原上,為墾丁半島區最高點。上山須由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牌樓門口進入,穿越墾丁牧場,沿稜線設有登山索可供攀爬。山頂可俯瞰恆春半島全境,景觀優美,上山下山全程約需3-4小時。但是國家公園法第13條第8款對於國家公園區內之大尖山青蛙石船帆石已公告禁止攀爬。

龍鑾潭

位於國家公園西側,恆春往貓鼻頭的途中,占地137公頃,原本是低洼地勢,往年每逢雨季便積水成澤。日據時代雖曾計畫建為水庫,但終未實現,戰後民國37年(1948年)籌撥專款,將龍鑾潭建為水庫,為恆春半島重要的水利設施。潭水經附近溪流相匯由人工泄水口北流,經四溝、頭溝而注入保力溪,由射寮出海,供農田灌溉渠道。每到秋冬之際更成為候鳥群集過冬的地方,是絕佳的賞鳥景點。
貓鼻頭貓鼻頭
龍鑾潭旁設有一自然中心,透過玻璃牆面可以欣賞到整個潭面,中心內的觀察站提供多部望遠鏡和2套播放監視系統,並有4處鳥類展示區,是設備完善的鳥類觀察站。龍鑾潭自然中心同時也是稀有植物人工復育區的所在,以生態園方式進行人工培育原生樹種。生態園區面積約1.5公頃,共分為稀有植物區、誘鳥植物區、誘蝶植物區、草原灌叢植物區、賞花觀果植物區、山地植物區、海岸林植物區、珊瑚礁植物區、綠籬植物區等九區。區內生物資源豐富,植物物種歧異度高,是生態保育與生物族群的自然棲所。

貓鼻頭

貓鼻頭為台灣海峽巴士海峽的分界點,並與鵝鑾鼻形成台灣島最南的兩端。貓鼻頭有一從海崖上斷落之珊瑚礁岩,其外型狀若蹲仆之貓,因而得名。 貓鼻頭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蝕地形,珊瑚礁因造山運動隆出海面,受到長時間的波浪侵蝕、反覆乾濕、長期鹽粒結晶、沙礫鑽蝕、及溶蝕等作用,產生了崩崖、壺穴、礁柱、層間洞穴等奇特景觀,海岸線鳥瞰似百褶裙,故有裙礁海岸之稱,極具地形教學與研究價值。

白沙灣

白沙灣位於恆春半島西岸、貓鼻頭西北方的海岸線上。又稱“白砂”。白沙灣一帶屬珊瑚礁海岸,原是一個小漁港,稱為白沙港。這一帶得天獨厚,擁有一段長達百米的沙灘,沙灘由純白的貝殼砂所組成,由於鮮少有遊客造訪,因此還保持著自然的風貌。而在此處戲水時需小心此地有三處有強勁的暗流,須特別留意。
而去墾丁白沙灘回味《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相信將會成為墾丁旅遊不可缺少的環節。在這裡,李安營造了唯美震撼的長滿怪樹的神秘浮島和墨西哥海灘。

南仁湖

“南仁山生態保護區”位於國家公園東側的滿州鄉南仁村,保護區海拔最高不過526米,卻是台灣少數僅存的低海拔原始熱帶季風雨林,同時形成熱帶、亞熱帶與溫帶植物分布於南仁山區,受恆春半島特殊季風及雨量季節性分布的影響,共有2200餘種植物。如“大頭茶”潔白似茶花,是東北季風盛行的迎風陡坡的常見植物。
南仁湖”位於天然山谷中,僅一條步道能前往,單程4.3公里。沿途生態樣貌豐富,常可見“青斑蝶”、“黃蝶”的蹤影。南仁湖原本是水稻田,由於稻田東邊出水口被堵塞,水量累積逐日增多,形成寬廣湖泊,在這一片廣大水域之前有處小水潭,才是真正的“南仁古湖”,但由於湖水面積小容易被忽略。湖旁可見的“黃灰澤蟹”,是台灣淡水蟹的特有品種,屬於陸蟹的一種,也是唯一不須到海邊進行繁殖的蟹種。
南仁湖南仁湖
南仁山為生態保護區,僅供學術研究,禁止遊客進入。事先必須向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出申請,前往南仁湖也必須先於墾丁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做行前教育,而每年有兩個月的封山期間亦不受理申請進入。
龍坑自然生態保護區
龍坑位於恆春半島東南端岬角,介於太平洋與巴士海峽交界處,該地區為綿延之群狀珊瑚礁,為隆起之高位珊瑚礁,面積計61.67公頃。由於重力及海浪之衝擊,台地崖之珊瑚石灰岩逐步破裂,向下崩落,因此龍坑綜合了裙礁、崩崖、狹谷、陷坑等絕佳之地形景觀。
龍坑生態特殊,海岸植物繁複,有許多特殊少見的濱海植物。例如“濱斑鳩菊”,全台灣除了蘭嶼之外就只能在龍坑這裡看得到;而花瓣只有一半的“草海桐”,有刺的“飛龍掌血”,以及遠從大溪地飄洋過來的“檄樹”都是龍坑特有的濱海植物。可惜的是在2001年因為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整個珊瑚礁被原油污染,雖然大部份清除,但是已將整個龍坑生態完全破壞,散落在海床上的貨輪殘骸,仍使得珊瑚無法順利復育。

風吹沙

風吹沙是風成地形。每年九月至次年四月,沙粒受到冬季東北季風的吹拂,被風向西南方陸地搬運;而被河川及沿岸的潮流攜帶出來的沙粒,則向東北的海灘搬運。 如此日積月累進行風蝕和風積作用,山谷里的沙子被風和水來回的搬運,形成了“沙丘”與“沙瀑”的特殊景觀。 但後來因為當地政府修築了一條馬路並在馬路後方種植一大片的木麻黃防風林,此項不當的道路阻隔與防風林設計,使得墾丁的風吹沙成為絕響。

龍磐公園

龍磐公園位於在鵝鑾鼻與風吹沙之間。此區域是屬於上升的石灰岩台地,由於石灰岩容易被水溶蝕,因此區內有石灰岩洞、滲穴、崩崖、紅土等地形景觀。公園內有大草原,可從陡峭的崩崖遠眺曲折有致的海岸。此區光害較少,適合觀賞日出以及夜晚的星空。

落山風

落山風是恆春半島冬季特有的天氣現象。每年十月到翌年三月,冬季的冷氣團沿著中央山脈南下,當吹到恆春半島時,因通過石門狹谷、大武山谷、與滿州鄉山脈谷地,風力突然增強,加上半島地勢陡降,面海廣闊,強風形成直撲之勢,當地居民稱之為“落山風”。在落山風的季節里砂塵蔽天,有若颱風,常會影響車輛的行駛。早期當地的房屋窗戶也多採用窄小低矮的設計,居民也會戴上帽子或方巾防止風沙,形成當地特殊的景觀。

墾丁春浪

台灣地區每年一度的“墾丁春浪音樂節”,定於每年四月初清明節前後舉行音樂嘉年華會。
友善的狗國際音樂逾2006年4月舉辦了第一屆墾丁春浪音樂節,成功的結合近百名優秀的歌手、DJ以及音樂人,三天的活動吸引了將近四萬人次的觀眾入場,為台灣開啟首創全民戶外大型音樂活動,以一種更大眾、更普羅的音樂文化,為台灣音樂活動注入一股新勢力與新活力,充分展現了這塊土地上的熱情與生命力。

墾丁大街

墾丁大街位於墾丁路,為國家公園境內最熱鬧的商店街。也是世界罕見設於國家公園內的商圈與夜市,加上大街的飯店、旅館,沙灘旁的水上機車,以及核能發電廠,所造成的光害、污染、水溫上升,對國家公園的生態維護,沒有幫助。從生態保育的觀點來看,墾丁大街的存在並不利於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育。唯這些不利的因素,均早於國家公園的設立。
國家公園成立之初,墾丁路上商家僅止於販賣名產的夜市規模。在1986年哈雷彗星接近地球,經媒體報導墾丁為台灣最佳觀賞地點,頓時擁入大量遊客。從此觀光客與日遽增,帶動外圍商業繁榮。
墾丁大街範圍大約在墾丁大灣(夏都沙灘酒店)至墾丁小灣沙灘之間。沿路有許多夜間營業的酒吧、舞場、小吃攤等,從白天到深夜,街上充滿許多身著海灘褲、比基尼,一身輕鬆打扮的泳客與國內外遊客,街上的霓虹燈將街景妝點得十分熱鬧,頗有南洋度假勝地的風情。晚上夜店裡除了供應餐點以外,也有鋼管舞等火熱表演。鋼管舞女郎身著三點泳裝在客人身上磨蹭的行為,曾被媒體點名有害風化,不過並未被禁止。墾丁街有近30多家的個性紀念商品店,有許多的飾品及紀念品的店家及小攤位,商品均具有當地特色。墾丁大街也是墾丁當地飯店、旅館最密集的地方,如夏都沙灘酒店、西澤飯店與救國團的墾丁青年活動中心等,都是著名的景點。

墾丁風鈴季

因墾丁秋冬之際落山風強勁,為平衡旅遊淡旺季之人潮,屏東縣政府於冬季開辦本活動,懸掛各式風鈴於主要景點。2006年最後一屆風鈴季結束後,將不再舉辦。總計自2004~2006共三屆。

春天吶喊

自公元1995年開辦,由兩位外籍人士Jimi(吉米)和Wade(偉德)首創舉辦的一個戶外大型音樂藝術祭,一向以門票收入為主要活動營運來源,也是台灣最早、歷史最悠久的音樂祭;於每年春假期間(4月5日前後)舉行,吸引了大量的人潮。原意是參考1970年代美國Woodstock演唱之精神,提供創作音樂團體或個人發揮的舞台並帶動年輕族群愛、和平、自由...等精神。耕耘十幾年下來,為墾丁地區帶來了龐大的觀光商機,也帶動了當地繁榮的地方發展。也因為活動太過知名,為了以正視聽,2007年時,台灣內政部營建署也已正式發布訊息,以往在四月春假期間被誤稱為「春天吶喊」等所有戶外音樂活動,正式核定的名稱為「墾丁國家公園春天音樂季戶外音樂活動」。
地點從1995年的夢幻墾丁,到後來的墾丁大街海邊、六福山莊等,2007年則正式進駐鵝鑾鼻燈塔公園內開辦,正宗的春天吶喊音樂祭只有一個,並以標榜健康純正的休閒娛樂為主,所有的表演也都一向維持在午夜十二點前即全部結束。

旅遊提示

1.在寒暑假時.一定要先預定房間.記得要帶防曬用品.最好是帶很輕鬆的心情及輕便的衣物.不用很多的行李.那邊很多商店都可以買.最好帶一雙拖鞋.因為絕大部分的時間最方便.
2.到墾丁前.最好先找一些資訊.免得到最後不知道要玩什麼..墾丁除了水上活動外.還有很多好地方.值得你去看一看.建議是騎乘機車.到處晃晃.最為方便.但如果是開車.也是可以.記得上午11點到下午二點紫外線最強.最好待在室內不要外出..等下午二點以後.再出去活動.避免中暑.也要觀察一下氣候.
3.背包客最好的旅遊時間是十月、十一月、三月、四月、左右,天氣沒夏天那般炎熱,遊客也比較少,重點是進入淡季後民宿的房價都比較便宜,有些為了促銷還有更多的優惠折扣.
4.墾丁的海岸線景色優美,台灣盛行的旅遊攝影服務,就常來此取景。
5.墾丁是重要珊瑚繁殖區域,請不要塗抹防曬油下水遊玩,也不要踩著珊瑚下水。

歷史

“墾丁”本義為“開墾的壯丁”。清領時期光緒三年(1877年)官方設定招墾局,募得粵籍客家人在此搭寮墾荒,得名為墾丁寮。《恆春縣誌》亦記載墾丁莊為“客番雜居”(客家人與原住民雜居)的村落。另說則為同治年間,當有壯丁開丁而得名。墾丁寮舊址在大尖石山山麓,本只是個小地名,今日一般指墾丁路夜市(仍在大尖石山下)。由於後來成為省公園名,亦常泛指臨近觀光地區。
墾丁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
恆春半島成立國家公園之計畫在日治時期即有學者提倡。在台灣最早的大屯、新高阿里山、次高太魯閣三處國立公園成立後,1936年4月台北帝國大學地質學教授早坂一郎認為既存的新高阿里山、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皆為大同小異的山嶽地帶,主張應在大日本帝國唯一的熱帶地恆春半島增設國立公園,範圍為台東與屏東一線以南全部區域、包括大武山等高山。同年2月5日《台灣日日新報》的專欄中也提到台北帝國大學幾任教授的設制國立公園見解,認為大武山至恆春方面由姥姑石形成的丘陵為“一種獨特的景觀與風致”,另外亦有四重溪溫泉琉球嶼,成立“相當大規模的國立公園”並非不可能。
現今之墾丁國家公園於1982年9月1日公告計畫,但範圍僅恆春鎮及附近海域、不含高山。稍後1984年1月1日成立管理處,為台灣戰後第一個國家公園。大武山附近區域則於1988年1月13日成立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琉球一帶則有大鵬灣省風景區。

交通概況

道路
墾丁地區長久以來仰賴台26線公路出入,每逢假日,因遊客車潮眾多,路面交通問題嚴重。
航空
恆春航空站位於恆春鎮五里亭,距墾丁省公園僅十數分鐘車程。但時常因落山風關閉,或改降高雄國際航空站。
鐵路
屏東線枋寮車站為墾丁主要門戶。
政府計畫興建恆春線鐵路解決道路交通問題。未來旅客將可搭乘高鐵至左營站後,站內轉乘台鐵新左營站,經由恆春線鐵路抵達恆春,再利用其它輸運系統至墾丁。
公路客運
墾丁街車:由屏東客運負責經營,往返區域內各風景點,以恆春為發車總站。
公路客運:往來高雄與墾丁間的客運班車,是由國光客運、中南客運、高雄客運、屏東客運四家客運業者聯合經營,路線分為行經一般道路及88快速道路兩種,24小時均有車班行駛。高鐵左營站至墾丁有“墾丁快線”接駁公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