墳台村(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姜店鄉墳台村)

墳台村(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姜店鄉墳台村)

在高唐姜店鄉南部有個墳台村。這個村,面積不大,人口不算多,經濟發達,但村裡的文化底蘊和村民對文藝的熱愛,那在整個高唐縣都屈指可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墳台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姜店鄉
  • 電話區號: 0635
  • 郵政區碼:252861 
簡介,傳統文化,“撲蝶”舞,“牽象”舞,“扛哥”,

簡介

在高唐姜店鄉南部有個墳台村。這個村,面積不大,人口不算多,經濟發達,但村裡的文化底蘊和村民對文藝的熱愛,那在整個高唐縣都屈指可數。墳台村是“撲蝶”舞、“摸魚”舞、“牽象”舞和“扛哥”等民間舞蹈的發源地。據了解,這些舞蹈起源於清朝乾隆年間,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

傳統文化

“撲蝶”舞、“摸魚”舞、“牽象”舞和“扛哥”都是過年前後,踩著高蹺表演的一些難度較大、有一定危險性的舞蹈。

“撲蝶”舞

以節奏歡快、服裝獨特而聞名。由1人踩高蹺持桿舞蝶,2人踩高蹺以高難度的動作撲捉飛蝶。趙希成介紹說,“撲蝶”舞的人物造型較誇張,兩個化妝成“傻小子”的小伙子都扎著朝天辮,打著紅臉蛋,穿著大棉褲,手持摺疊小花扇。無論他們怎樣努力,總是撲不到蝴蝶。在這四種舞中,危險係數最高的是“摸魚”舞,它以技巧過硬、動作多變而著稱。整個表演過程中有踩著高蹺劈叉、翻跟頭、匍匐前進等等。表演時,由一個姑娘踩高蹺提著“紅魚”,另外兩個小伙子則裝扮成動作麻利、身輕如燕的“大俠”形象,踩高蹺以高難度的動作摸魚。這種舞難度最大的地方就是兩位“大俠”要俯身摸魚。不過,“大俠”最後同樣是以失敗告終。因為摸不到魚象徵著年年有餘。
墳台村
墳台村

“牽象”舞

其實就是開場的時候擺的一個造型,表演者都是高蹺隊的成員。六個人抬著一個“老生”打扮的人,“老生”頭朝前趴在六個人身上,“老生”的背上坐著一個身形瘦小的人,伸出手擺成大象鼻子的造型。“老生”手中拽著一根紅綢,前面一人牽著紅綢,後面一人舉著“老生”的高蹺腿。趙希成說,進場之後這個造型也就散了,“牽象”舞大概表示了吉祥如意的意思。

“扛哥”

最初是由小孩騎大馬演變而來。乍一看上去,“扛哥”就像一個小孩站在大人背上,老百姓都覺得好奇,不知道究竟怎么回事。其實,扛哥是以金屬或木材做支架,固定在人體上,高於人體(尺寸自定),上端有一座形,另坐一人,一般都是兒童或體輕者,自選各種服裝和人物造型,進行各種表演。趙希成介紹,聽老人們說,原來的“扛哥”扛的是八仙過海中的八個仙人,現在演變成了八個童男童女。
墳台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