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薩自然村

墮薩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龍壩鄉竜巴村,屬於山區,該村國土面積1.74平方公里,海拔1550米,年平均氣溫19 ℃,年降水量1650毫米,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墮薩自然村
  • 地理位置:龍壩鄉南邊
  • 面積:1.74平方公里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9 ℃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特色產業,農村經濟,基礎設施,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位於龍壩鄉南邊,距離竜巴村委會6公里,距離龍壩鄉政府9公里。國土面積1.74平方公里,海拔1550米,年平均氣溫19 ℃,年降水量165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茶葉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283畝,其中人均耕地1.17畝;有林地221畝。
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0戶,有鄉村人口244人,其中農業人口243人,勞動力15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7人。
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0.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81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83畝(其中:田88畝,地195畝),人均耕地1.17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茶葉、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221畝;荒山荒地1599畝,其他面積500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和養殖業主要, 銷售往本縣、省內、省外。
2010年綠茶,烤菸,玉米,大米,生豬等主產業, 全村銷售總收入17.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烤菸、生豬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生豬、烤菸產業, 新開闢核桃和竹子等經濟林木。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0.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56萬元,占總收入的53%;畜牧業收入105萬元,占總收入的2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6頭,肉牛17頭,肉羊0頭,雞鴨360隻);林業收入2.63萬元,占總收入的6%;第二、三產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12%;工資性收入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8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等為主。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萬元,外出務工人數9人,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人(占勞動力的3%),在省內務工4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水,通電話,通電視。全村有56戶通自來水,有4戶飲用井水,有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7%)。有60戶通電(無路燈),擁有村村通電視機農戶4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4戶(分別占總數的50%和40%)。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9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有農用汽車1輛,機車1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6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8畝,有效灌溉率為3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3 畝。
該村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木結構,有58戶居住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0戶,共鄉村人口244人,其中男性129人,女性115人。其中農業人口243人,勞動力154人。該村以哈尼族為主,其中哈尼族244人。
到20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36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7%,享受低保5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龍壩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6公里,距離鎮衛生院9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56戶,占農戶總數的93%。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龍壩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龍壩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9公里,距離中學8公里。
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人,其中小學生10人,中學生1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8畝。
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一事一議籌勞280個(勞均2個)。
有固定資產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 會議方式公開。
2009年7 月實行村級委託代理服務,由鄉村會計中心進行業務培訓和財務指導.2010年開始每半年進行一資財務公示制度.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7人,少數名族黨員7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生產自然環境條件惡劣,主要是山區且生產力傳統落後,農業生產資金投入少短缺,農副產品生產比較分散規範化,主要是自產自消,遠離城市和集鎮運輸成本高,難以實現農產品價值,阻礙農民人均分配。文教,醫療條件落後,主要依靠鄉衛生院就醫,學前兒童教育空白,人畜混居比較嚴重,衛生條件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鞏固一事一議搞好基礎設施,轉變農業生產傳統模式,多渠道增加對農業生產資金扶持,結合本地實際開發生豬,黃牛,普思鴨,鵝,土雞等傳統支柱產業,引進優質烤菸種植向"公司+基地+農民"轉向新的農副產品特色生產,規範化普耳茶園質量管理;同時提高糧食生產產量確保自給自足。培養人才提高教育水平,加強科技文化室,文明路,公廁文明村建設,加強宣傳科教興農政策,改變衛生條件。新開發和推廣核桃及經濟竹林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