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義

墨義

唐以後,科舉考試時令士子筆答經義,謂之“墨義”。《舊唐書·憲宗紀上》:“壬申,禮部舉人,罷試口義,試墨義十條,五經通五,明經通六,即放進士。”《續資治通鑑·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進士免貼經,只試墨義二十道,皆以經中正文大義為問題。”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取士上》:“ 唐 進士試詩賦,明經試墨義。所謂墨義者,每經問義十道,五道全寫疏,五道全寫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墨義
  • 拼音:mò yì
  • 出處:《舊唐書·憲宗紀上》
  • 屬性:詞語
簡介,聲形,典故,涵義,歷史,

簡介

聲形

墨 義

典故

唐 以後,科舉考試時令士子筆答經義,謂之“墨義”。《舊唐書·憲宗紀上》:“壬申,禮部舉人,罷試口義,試墨義十條,五經通五,明經通六,即放進士。”《續資治通鑑·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進士免貼經,只試墨義二十道,皆以經中正文大義為問題。”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取士上》:“ 唐 進士試詩賦,明經試墨義。所謂墨義者,每經問義十道,五道全寫疏,五道全寫注。

涵義

墨義,就是圍繞經義及注釋所出的簡單問答題。在一張卷子中,這類題目往往多達30至50道。口試則是口頭回答與墨義同類的問題。

歷史

科舉除了特製科目外,明經,進士科考的內容主要是儒家經典。考試在各個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義、口試、貼經、策問、詩賦等,宋朝主要是經義、策問、詩賦等,到明代只有經義一門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