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前街(岳陽市街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明朝初期,岳州南門外一帶已逐漸形成街市,人們遂將位於慈氏塔前的這條街稱為塔前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塔前街
  • 時間:明朝初期
  • 位置:岳州南門外一帶
  • :450步
街位於古天岳山南坡,呈南北走向,長450步,約320多米,寬5米。街面為青石板鋪砌,兩邊皆為商業鋪面。後來,人們又將其分為大、小塔前街。大塔前街即塔前街南段,自乾明寺路口至先鋒路口;小塔前街即今羊叉街。但歷代岳州府縣誌書街巷卷,均未正式載有羊叉街名。羊叉街的稱呼始於清光緒年間,因此段街道與天岳山街及油榨嶺巷形成三岔路口,像個羊角叉叉,故稱羊叉街。
又一說乃是自三岔路口往南45步,西有河巷,東有小路通縣文廟,形成一橫;再往南140步,東有乾明寺巷,西有游擊巷,又形成一橫;且丫字形前本身有一小橫,加上塔前街這條直街,形成一個羊字,羊叉街遂由此而得名。總之,羊叉街只是塔前街的別名。70年代後,塔前街又成為洞庭南路的一段街區。
塔前街自古就是傳統手工作坊雲集的街道。那時,岳州缺煤少鐵,城鄉人民,大至犁鏵、鋤頭,小到剪刀菜刀火鉗之類的日常器皿,都要到塔前街來置辦。塔前街上,整日爐火熊熊。修鎖做秤,鑄鍋打鐵,叮叮咣咣,不絕於耳,是那個時期岳陽傳統經濟的寫照。20世紀60年代,政府將這條街上的工匠們組織起來,成立岳陽五金廠,即今岳陽輕工機械廠。
塔前街也是一條具有濃厚宗教色彩的街道。在這裡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交相輝映,現代科學與傳統文明相結合。1899年,岳州開埠後,西方文化開始傳入岳陽。1900年,美國基督教復初會傳教士海維禮來岳陽傳教,在塔前街購地20餘畝創辦禮拜堂。翌年,又在禮拜堂下乾明寺街地段創辦貞信女子初級國小,後改為女子中學,傳播西方先進的文化科學知識。1902年7月,又在禮拜堂南側創辦普濟醫院,為岳陽最早以西醫為主的現代醫院,即今天的市第二人民醫院。1911年,醫院為培訓護士,又在慈氏塔前購地,興建兩層樓房一棟,開辦護士學校。
1930年7月2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攻占岳陽城,軍團司令部就設在塔前街的基督教禮拜堂內,政治部及軍團其他機關均設貞信女中。3日上午,紅軍在此召集宣傳大會,一批批鐵路工人與市民來到會場,聽彭德懷軍團長演講。紅軍還向到會的人每人發放一張鹽票,號召工人市民們前往油榨嶺背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