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里古村

堂里古村

堂里古村,位於太湖西山島西部,方圓一里許,居民百餘家,背山面湖,依山傍水,風景殊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堂里古村
  • 南北長:2000米
  • 地址:太湖西山島西部
  • 東西長:1500米
  • 居民:百餘家
  • 環境:背山面湖,依山傍水,風景殊麗
簡介,構造特點,

簡介

相傳宋煦寧年間,徐喆卿任蘇州平江府太守。徐是一位智勇雙全的愛國重臣,喜好蘇州山水,多次到西山堂里等地遊覽,並囑其子“異日必葬我於是”。煦寧三年(公元1070年),徐喆卿卒,其子葬公於堂里,於是大興土木,築建邱墓、廳堂、房舍、宗祠、橋亭,當時一些達官顯貴巨商紛相效仿,來到堂里造房起屋,一時大小廳堂竟多達七十二處之多,堂里遂由此得名。

構造特點

堂里以塊狀分布,街道呈十字型,南北長2000米,東西長1500米,均以側磚條石砌成。村內目前尚存沁遠堂、仁本堂、容德堂、遂志堂、崇德堂、樹德堂、禮本堂、樂耕堂等清代建築十多處。沁遠堂在花園巷內,是堂里最大的古民居,建於清乾隆年間,占地1622.4平方米,巍峨寬敞,氣勢軒昂。整宅建築以備弄分隔成南北兩路,每路兩進。南路依次為照牆、門廳、書樓、樓廳;北路依次為客房、大廳、樓廳。各進建築以磚雕門樓和牆垣隔成庭院。內部有東西向、南北向的兩條備弄相互貫通,形成可互相通連的宅院。仁本堂是清鹹豐年間建造的,其書樓的建造形式極有特點,為滿軒省柱造,步柱不落地,代以短柱,柱頭透雕成花籃形,俗稱花籃廳。廳內梁枋及裙板上滿布各種圖案的雕刻。廳前築有小庭院,堆以湖石假山,植以花木,透露出濃重的書卷氣息。 堂里西頭有條堂里嶺,登嶺頂稱‘觀風台“,是登覽太湖的絕佳處。附近山上有水月塢,塢內水月寺,最早建於唐代。無礙泉終年久旱不凅。山上產茶即著名的碧螺春,唐代詩人劉禹錫一首”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清螺“,乃是最好的寫照。
千百年來,滄桑巨變,堂里至今尚存仁本堂、容德堂、沁遠堂、樹德堂、崇德堂、禮本堂、樂耕堂等清朝宅第建築20餘幢,其中以仁本堂、沁遠堂、容德堂保存狀況較好。仁本堂規模最大,建於清鹹豐五年,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它的門樓磚雕和窗格木雕,線條之流暢,圖案之秀美,造型之活潑,雕刻之精細,藝術價值之高,在蘇州也是數一數二的。而建築造型最優美的要數容德堂,它的廳堂四周做軒,其透視效果之佳,堪稱一流。堂里古鎮的古民居院落的層次有深有淺、有高有低。院落規模有大有小,格局有長有寬,因而產生起伏和節奏感。特別是清乾隆年間的民居建築,地方風格非常突出。它們不僅僅在精湛的磚木結構技術所創造的建築形象上,而且在建築空間的意匠上,更能充分體現西山島民的特殊空間意識和審美觀念。這裡的建築體現出諸如因地制宜、空間變更、群體組合、明暗虛實、民俗風情,乃至於“儒讓人靜於世故,道讓人靜於自然,佛讓人靜於報應”等文化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