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性岩石

基性岩石

基性岩石是指二氧化矽含量介於45%~52%之間的岩漿岩火成岩。基性岩石的主要礦物成分為閃角石、輝石橄欖石。而橄欖石、輝石及基性斜長石是易於風化的,故基性岩石非常容易風化。

基性岩石常見的深成岩為輝長岩,淺成岩為輝綠岩、輝長輝綠岩,噴出岩為玄武岩。基性岩石分布很廣,尤其玄武岩是地殼上分布最廣的一類岩漿岩。與其有關的礦產是鐵、鈦、釩、銅、鎳等。

基本介紹

概念,特點,研究與運用,

概念

基性岩石是指主要由鐵鎂礦物或深色矽酸鹽造岩礦物組成的火成岩,如輝長岩輝綠岩玄武岩等。此類深色鐵鎂礦物常被稱為基性礦物。

特點

在各種岩石中,磁性最強的是基性岩石。基性岩石在區域變質條件下,隨著變質程度增加,出現綠片岩、綠簾角閃岩、角閃岩、斜長石一輝石麻粒岩,構成一個等化學系列。
基性岩石多為黑灰色,顏色指數(色率)M′為40~90,多屬暗色岩及中色岩類,少數鐵鎂礦物含量低、斜長石含量多者屬淺色岩,當色率M′小於10時屬斜長岩。基性岩石的鈣、鋁較超鎂鐵岩高,鐵、鎂較超鎂鐵質岩低,鈉、鉀的含量在2%~6%之間(里特曼指數6>9的鹼性基性岩除外),一般Na20>K20。
基性岩石中SiO2的含量為45%~52%,暗色礦物淺色礦物含量接近相等。這類岩石分布遠較超基性岩石廣泛,其中噴出岩(玄武岩)又遠多於侵入岩,約占所有噴出岩的23%。主要代表岩石有以下幾種:
①輝長岩
輝長岩為基性深成岩。岩石多呈黑色或灰黑色;礦物成分以斜長石、輝石為主,也含有少量的黑雲母、角閃石礦物;具有中粒結構或粗粒結構,塊狀構造,常呈岩盤或岩基產出。岩石堅硬,抗風化能力強,具有很高的強度,岩塊抗壓強度可達200~250 MPa。
②輝綠岩
輝綠岩多為暗綠色、黑綠色或暗紫色;其礦物成分與輝長岩相當,常含一些次生礦物,如方解石、綠泥石、綠簾石及蛇紋石等;為隱晶質緻密結構,常具有杏仁狀構造,多呈岩床或岩脈產出。輝綠岩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學性質,抗壓強度也很高,但因節理往往較發育。易風化破碎,會使強度大為降低。
③玄武岩
玄武岩是岩漿岩中分布廣泛的基性噴出岩。岩石呈黑色、褐色或深灰色;主要礦物成分與輝長岩相同,但常含有橄欖石顆粒,呈隱晶質細粒結構或斑狀結構,具有氣孔狀構造,當氣孔中被方解石綠泥石等所充填時,即構成杏仁狀構造。岩石緻密堅硬、性脆。岩塊抗壓強度為200~290 MPa,具有抗磨損、耐酸性強的特點。

研究與運用

①通過對中條山地區郭家溝基性-超基性岩體的岩石學、礦物學和岩石地球化學方面的分析研究,相關的研究學者討論了該岩體的形成時代、岩石成因、及其地質意義。郭家溝岩體侵入時代為元古代,可能與絳縣群形成時代較為相近(2200Ma左右)。郭家溝岩體具有岩相分帶現象,邊緣相為輝長岩,向內漸變過渡為含長輝石岩、變餘輝石岩(角閃石岩)等,在岩體的中心發育著磁鐵透閃石岩;岩石中MgO與其他主量元素線性相關,各類岩石地球化學特徵較為相似,顯示出岩石受分離結晶作用的影響,具有岩漿同源演化的趨勢;岩石總體顯示出低矽、低鎂、高鐵、高鈦、高鈣的特徵,相對富集LREE和LILE,而虧損HREE和Nb、Ta、Zr、Y等高場強元素,輕重稀土分餾明顯,具有較弱的Eu異常,V含量較高,具有阿拉斯加型侵入岩體和與火山弧相關的岩漿特徵。從岩石組合及地球化學特徵結合區域構造演化,認為岩體形成於大陸邊緣弧的構造環境,從側面也說明絳縣群的形成環境應該是大陸邊緣俯衝後的伸展環境,而非陸內裂谷。
②黃山南岩體位於東天山北部的土墩-黃山-圖拉爾根鎂鐵-超鎂鐵質岩帶中段,受康古爾塔格韌性剪下帶控制,由二輝橄欖岩、橄欖二輝岩、輝長蘇長岩、角閃輝長岩、閃長岩組成。主要造岩礦物結晶順序為橄欖石、古銅輝石、單斜輝石/斜長石、角閃石,主要發生單斜輝石、古銅輝石和斜長石的分離結晶作用,斜長石發生較弱的堆晶作用。二輝橄欖岩、橄欖二輝岩中橄欖石Fo=79.76~81.02,利用最高Fo含量的橄欖石成分計算得到黃山南岩體原生岩漿MgO含量為12.6%。單斜輝石晶體化學以及斜長石牌號等說明岩石屬拉斑玄武岩系列。源區富水可能是東天山後碰撞伸展環境下,交代型地幔減壓熔融的結果,源岩是上地幔石榴石二輝橄欖岩。原生岩漿早期在深部發生硫化物的熔離及分異程度較低是黃山南岩體含礦性較差的主要原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