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莊自然村

城外莊自然村村隸屬於雲南省大理市銀橋鎮磻溪村委會,屬於壩區。距離村委會1.00公里,距離鎮2.00公里。國土面積0.50平方公里,海拔1,978.00米,年平均氣溫15.40℃,年降水量86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蠶豆等農作物。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06戶,有鄉村人口531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0人,農民收入來源以農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城外莊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雲南省大理市銀橋鎮磻溪村委會
  • 面積:0.50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自然資源

城外莊自然村有耕地總面積304.70畝(其中:田304.70畝,),人均耕地0.58畝,主要種植水稻、蠶豆等作物;其他面積45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視、通電、通路 ,無路燈。有106戶飲用井水,有106戶通電,有10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00戶,占農戶總數的94.33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0戶(分別占總數的85 %和76%)。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 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4輛,拖拉機 2輛,機車4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5戶;建有小水窖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04.7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04.7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7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70.3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4.50萬元,占總收入的4%;畜牧業收入235.00萬元,占總收入的16%;第二、三產業收入1,180.84萬元,占總收入的 81%;工資性收入6.47萬元,占總收入的1%。農民人均純收入4,145.00元,農民收入以農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4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0人,在省內務工36人,到省外務工4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06戶,共鄉村人口531人,其中男性225人,女性306人。其中農業人口531人,勞動力330人。該村以 白 族為主,其中白族529人,傈僳 族1人,其他民族1 人。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31人,參合率82 %;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公里。該村建有1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00戶,占農戶總數的95%。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磻溪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銀橋鎮一中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0公里,距離中學1.5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5 人,其中小學生60人,中學生25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集體經濟比較差,農民收入增長緩慢。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一是加快田園化建設步伐,改善交通狀況,實施人畜飲水工程建設,綠化美化村容。
二是調整最佳化全村一、二、三產業的構成及質量,圍繞市場需求,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大科技推廣力度,調整種植業結構,提高農業生產科技含量和綜合效益。
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開發湖濱帶觀光度假旅遊產業,並將其培植成本村的支柱產業,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實現農村勞動力的合理流轉。

地圖信息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二二一省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