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大陸

垃圾大陸也被稱為“太平洋垃圾渦旋”,除了我們所知道的七個大陸,在太平洋最人跡罕至的“無風帶”的地方,又有一個“新大陸”正在生成——這個“新大陸”完全是由垃圾堆起來的,人們把它稱為“第八大陸”。位於北緯35°到42°之間,夏威夷群島的東北方向,距離加利福尼亞沿海1000英里的位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垃圾大陸
  • 外文名:Trash mainland 
  • 也被稱為:太平洋垃圾渦旋
  • 位於:夏威夷群島的東北方向
  • 成因:洋流作用以及該地區無風
太平洋中垃圾帶形成的洋流示意圖太平洋中垃圾帶形成的洋流示意圖
垃圾大陸(Trash mainland )。
誰製造了“垃圾大陸”?
如果垃圾也有國籍,這裡就是一個“聯合國”。這裡有來自美國的球鞋、中國的塑膠袋、日本的漁網碎片、加拿大的貨櫃外殼……
這個“垃圾大陸”還在生長狀態,並沒有板結成實在的陸地。但它增長的速度卻相當驚人,在剛剛過去的十年里,它的面積增長了一倍,已蔓延到14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聚集了超過700萬噸的垃圾。
發現:大洋深處的百萬噸垃圾
太平洋中垃圾帶形成的洋流示意圖太平洋中垃圾帶形成的洋流示意圖
這個“垃圾大陸”的名字應該叫做“太平洋垃圾渦旋”,位於北緯35°到42°之間,夏威夷群島的東北方向,距離加利福尼亞沿海1000英里的位置。屬於“無風帶”。
所謂“無風帶”,它的形成和地球受熱不均有關:赤道附近,陽光直射,地面空氣受熱膨脹,變輕上升。大約上升到8000米以後,向南北兩極方向流動。這種向南北運行的大氣,在地球自轉偏向力的影響下,逐漸改變方向:向北的偏向東北,向南的偏向東南。這種偏向隨著緯度的增加而增加,到南北緯 30°~35°上空,差不多都變成了西風,不再向前推進。而赤道附近的空氣又源源不斷地補充進來,於是大量的空氣都擁擠在南北緯30°~35°上空,使地面氣壓升高,形成了南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帶。這裡缺雲少雨,風也很少。古代的航海家曾經給這裡取名叫“馬緯度”,因為當他們的帆船駛到這個區域的時候不得不花費漫長的時間以等候順風的到來,以至於船上的馬兒因為缺少草料而死去,不得不拋到大海里。因為這個原因,遠洋船隻一般都不會經過這裡,甚至連漁民也很少來,因為這裡的魚也非常少。
然而,1997年,一個名叫查爾斯·摩爾的美國船長為了抄近路,駕船從這裡穿過,然後他驚訝地發現,他的船居然駛進了一個巨大的“垃圾堆”里。 “我目光所及全部都是垃圾。瓶蓋、包裝袋、充氣排球……更多的是塑膠碎片,它們漂浮在船的四周……我完全找不到一點兒乾淨的地方。”
摩爾船長用了一周時間才從這個巨大的“垃圾堆”里“突圍”而出。回到美國後,他根據從這個“垃圾堆”帶回的樣本,監測出當地某些地方塑膠垃圾顆粒的含量竟是海洋浮游生物的6倍。他初步估算,這片海域上至少漂浮著300萬噸的塑膠垃圾。然後他沮喪地對媒體表示:“就算耗盡國家的財力,也不一定能將這裡的塑膠垃圾清理乾淨。”
解密:垃圾為何集結大洋深處?
摩爾船長的發現引起了各國環保人士和科研人員的關注。在12年後的今天,有專家表示,這個垃圾帶的面積已經增長了一倍。垃圾總量估計已經超過 700萬噸,每平方公里的海面上有330萬件大大小小的塑膠片。最嚴重的地方,海底堆積的垃圾厚度已經達到30米。有媒體將它命名為“第八大陸”。
這么多的洋面垃圾,卻是來自幾千公里之外的人類的世界。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每年世界會產出超過2億6千萬噸的塑膠垃圾,它們當中大多數是一次性的,其中90%~95%都沒有得到回收,大部分都被人類隨意丟棄了——有的被掩埋在土地里、有的散布在郊外的垃圾場、有的掛在鐵路沿線的樹梢枝頭、有的被直接傾倒入海……它們散布在地球的每個角落,但是最後它們會被雨水或大風吹刷,然後悄無聲息地流走:“最後的終點,是海洋。”
按照常理,在廣袤的太平洋中,有一股股洋流按照特定的路線和方向流動,人類廢棄的塑膠垃圾經過一番漂泊旅程,終將回到陸地上——可是為什麼這么多的垃圾在這個人跡罕至的海域聚集不散?
想解釋這個問題並不難。你可以拿一杯茶來做實驗:順時針轉動手裡的杯子,然後可以看到茶葉大都聚集到了杯子的中央。就如龍捲風的最中央位置總是會擁有一種奇異的寧靜,就仿佛是洋流環繞下的“垃圾大陸”。事實上,這個垃圾大陸的位置,恰恰是被北太平洋中一個巨大的環流——北太平洋環流環繞在中央。
我們不難看出,這個環流是一個由北赤道暖流、黑潮、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亞寒流構成的順時針環形系統。根據這個環流的走向,我們可以復原這些漂浮著的塑膠垃圾是如何來到這裡的——
比如它可能是一支在舊金山海岸被廢棄的牙刷,一開始,它會隨著加利福尼亞寒流一路向南,到了墨西哥一帶,再借著北赤道暖流流向亞洲,一直到達日本海域,然後它會遇上黑潮,轉而向東,匯入北太平洋暖流,經過夏威夷,最終到達“垃圾大陸”,整個旅程大概需要耗時幾年。
當然,如果它是在亞洲沿海一帶被丟棄的話,那么旅程的時間將會大大縮短,抵達“新大陸”的時間只用一年就夠了。伍德林預測,在這片海域中來自亞洲的塑膠垃圾占到50%,而且“垃圾大陸”還有向亞洲沿海蔓延的趨勢,“這讓人非常擔憂。”
更加讓人擔憂的是,這個“垃圾大陸”並不是大洋之中唯一的一個。
地球上一共有5個類似的洋流渦旋,從理論上,它們都會存在海洋垃圾聚集的情況:“比如我們知道南半球的洋流渦旋的流速更強,因此垃圾聚集的會更集中一些。我們現在還不知道那裡究竟有多少垃圾,不過考慮到北美和亞洲一帶的人口更為集中,所以南太平洋的垃圾也許會比北太平洋少一些。但是無論如何,塑膠垃圾一旦產生了就不會消失,所以,近半個世紀以來被南太平洋周邊地區的人們丟棄的垃圾,也會是個極為可觀的數字,明年我們或許會去那裡看一看。”“總之,這個世界上已沒有淨土,就連最為人跡罕至的地方,也都‘烙刻’上了人類的痕跡。”伍德林無奈地對記者說,令人擔憂的是,人類的海洋資源是否有朝一日會被這些“痕跡”徹底破壞。
各種水生生物和一些垃圾捆綁在了一起各種水生生物和一些垃圾捆綁在了一起
目擊:更像一碗“塑膠湯”
這裡是一片海洋,沒有大陸,可是這裡漂浮著無窮無盡的細碎垃圾。“事實上,大部分的塑膠都已經四分五裂,很多就像我們指甲蓋大小。我認為這裡更像是五彩塑膠碎片‘熬’成的一鍋巨大的‘塑膠湯’。”海洋學博士傑西·鮑威爾說。
戈登斯坦是海洋生物學四年級的博士生,見到“塑膠湯”,讓她感觸最深的,是海洋中呈現出的那種“強烈的反差”——洋面上是人類的“作品”:五彩斑斕的塑膠垃圾隨處漂浮,而水面下是海域的“原住民”,這些“小可憐們”在垃圾的縫隙中苟延殘喘,生命跡象已十分微弱。
航程里,他們曾經聽到海豚的叫聲、看到翻車魚躍出海面、還看到發光的海底生物照亮了夜晚的波濤……然而在垃圾漂浮的區域裡,隊員們只發現了一些微小的浮游生物。他們通過化驗還發現,一部分浮游生物可能是藉助塑膠垃圾來到這片海域的“外來入侵者”,而它們的生長和繁衍有可能會進一步破壞這裡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態系統。塑膠垃圾在光照、風力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分裂成數不清的微小的塑膠顆粒,這些顆粒在海水中不斷地吸附重金屬和各種有毒物質,魚類有可能會將這些塑膠顆粒誤食,有毒物質在進入魚類的體內之後,又會順著食物鏈傳給海鳥以及其他的海洋動物,造成海洋生物的大面積死亡……不要認為這和人類是無關的,因為最終所有的毒素會傳遞到食物鏈的最上端——人類的餐桌之上。這碗出自人類手筆的“塑膠湯”,最終可能會以某種方式被我們喝進自己肚子裡。
垃圾大陸垃圾大陸
考察“垃圾大陸”
2009年8月,一支由各國科學家和志願者組成的探險隊伍,啟程前往這個“垃圾大陸”進行考察,他們想要搞清楚這個“新大陸”的成因,希望可以想出一個解決方案。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如果我們仍舊坐視不理,遼闊的海洋終將會被人類的垃圾所填滿,這並非危言聳聽。
這次行動的負責人道格·伍德林(Doug Woodring)是美國人,畢業於美國伯克利大學,環境經濟學碩士,近17年一直在亞洲從事環保技術的開發工作。1998年,他創立了一個有關全球環境技術的基金,也是美國環保協會香港站的負責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