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電商

對於垂直電商,即使有大量用戶,但要達到全國建倉庫的區域銷售規模還是很難,這直接導致配送成本居高不下、送貨速度難以提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垂直電商
  • 外文名:Vertical market
  • 出現時間:1997
簡介,難題,問題解法,來源,供應鏈,綜合電商,

簡介

對於垂直電商,即使有大量用戶,但要達到全國建倉庫的區域銷售規模還是很難,這直接導致配送成本居高不下、送貨速度難以提升。
對於垂直電商品類,一般是前10%的暢銷品貢獻80%的銷售額。對於綜合電商,如果經營垂直電商的前10%暢銷品,加上批量採購帶來的價格優勢,還有分布全國的倉儲優勢帶來的更快的配送速度,垂直電商何以競爭?

難題

購買頻率和生命周期難題
對於某些品類,如母嬰用品、建材家具,用戶生命周期非常短,即主要為一次性顧客,這意味著垂直B2C的行銷費用很高,因為每次都是開拓新用戶。而綜合B2C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側重於老客戶行銷,投入低。
從商品耐用性角度看,像手機、數碼、家具等都屬於耐用品,用戶購買頻率低。對於購買頻率低的垂直電商品類,用戶一般是新用戶,買一次選擇一次商家,要讓用戶購買時想到你,還要從競爭對手那裡奪用戶,就得不停地推廣、加大行銷力度。同時這類商品一般是大額的理性購買,用戶傾向於比價,垂直電商因為供應鏈的規模限制,很難具備綜合電商的低成本優勢帶來的價格競爭力。
另外,從顧客角度考慮,他傾向於先去自己熟悉的購物網站(信任+習慣帶來的便捷),這加大了垂直電商開拓新用戶的難度。
關於此主題的深入分析,請參考我的上篇博文:電子商務之購買頻率和顧客生命周期
網際網路上做生意,最基本的一條就是競爭驅動。在同質競爭領域,只有前三,沒有第四。對於純網際網路經濟,如即時通訊、微博和視頻,往往連前三都沒有,只有第一和第二。
現階段電商行業的全虧損,競爭也是最根本原因。競爭是資本的較量,未來的競爭一定是供應鏈和運營能力的較量。
傳統零售企業一般都是區域化,一旦進入線上零售,市場似乎擴大了,但同時也面臨全國勁敵。如果想生存,我覺得最好還是聚焦於本地,利用其本地品牌和倉儲配送優勢。再說,比起全網,區域化推廣成本要低得多。
未來的電商,將會是幾家獨大,這些綜合B2C同時也是電商平台(B2B2C),當前的幾大電商都已經開始進發了。
對於品牌商,這是利好。因為它們進入線上零售,並不需要額外IT投入,甚至行銷都可以省了:在網上租個店面,生意就嘩嘩地來(傳統百貨經營模式)。這樣它們就可以專注於品牌建設和產品設計了,而這更容易形成差異化優勢,劈開同質化惡性競爭。
再說,網際網路用戶逐漸形成了一個習慣:購物上購物網站,搜尋引擎一般也就用來了解商品信息,直接從搜尋引擎購物的用戶越來越少。對於品牌商就更沒有必要去建獨立B2C了,至多就是一個品牌形象網站。這樣,入駐電商平台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傳統零售商,如成都蘇寧旗艦店,也就4層,它不會擴張到10層來經營百貨,如果要經營,也是地產模式,如蘇寧廣場。
在網際網路上,對於一個綜合百貨,把經營場所從4樓擴張到20樓,並沒有增加多少成本,還可以利用已有的人流,那么,垂直電商的競爭優勢何在?
對於垂直電商的平台招商,比起綜合電商要難得多,因為人流量限制,你很難一開始就給別人帶來可觀的收益;另外,你讓別人經營的,一般都是補充性品類,這些商品的銷售狀況可想而知了。從競爭角度,選擇垂直平台入駐,比起綜合平台,人流質量要高些?運營成本要低些?
一開始就從垂直平台做起,似乎還沒有成功的先例。平台,一般都是依託於一個海量用戶渠道,這也不難理解百度有啊、樂酷天,品聚網一個個平台商的倒掉。
垂直電商的出現,可能是基於這樣的考慮:1、傳統零售出身,認為基於已有的採購、倉儲及行業經驗,可以將零售渠道順利擴展到線上;2、認為專業化經營,將會有更好的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以及帶給消費者更全的品類和更低的價格。
對於垂直電商的行銷,也有另外一種思維:經營用戶。比如紅酒零售網站,它大規模的行銷投入,可能是為了尋找一個特定的用戶群:有品位的成功人士,只不過通過紅酒來切入。當在這些成功人士中形成品牌和口碑後,再提供其它增值服務。

問題解法

關於垂直電商的解法眾說紛紜。一位業界人士按傳統銷售的思維給出一種解法。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應該遵循生意的本質和商業的基本邏輯。在傳統的商業銷售中,也有各種品類的銷售商,各類風格不同的商場。王府井倒了你可以去家樂福,家樂福倒了你可以去沃爾瑪,這個人流量很大的商業地產平台一定是存在的。網際網路也如此,與其說做垂直電商不如說是做某個品類或某個品牌的經銷商,天貓、京東等就是那些人流量很大的商場,哪個商場的人氣足,肯定就在哪個商場做生意。
初刻、維棉等垂直電商就比如是在偏遠郊區開了一個店,然後你除了做品牌做產品之外,還多了一份工作,花大錢打廣告、租個大巴把人流從市區中心往郊區導,那是費力不討好,成本抵不過來,如果資本不給予支撐,就無法繼續生存平台是網際網路的商業地產,最好是由真正的網際網路企業去做,搭系統、聚人流是他們做的事。
做過傳統行業的人,都比較現實,首先要生存,然後再發展,要規模。於是,我們是否可以得出一個推論——未來不好說,起碼到目前為止,大部分能生存下來的垂直電商,其創始團隊主要成員有來自傳統行業的經歷;大部分被收購或死亡的垂直電商,其創始團隊主要成員都來自於網際網路行業。當然,萬事沒有絕對。

來源

第一種傳統零售思維,低估了競爭和行銷推廣投入,因為傳統零售是本地化競爭,而且只要選址好人流就滾滾而來。當業務擴展到網際網路,區域品牌和人流優勢都不復存在。而且,網際網路的物流配送,與傳統零售完全不同。傳統零售是顧客上門,而線上零售是一個個包裹分別打包、配送,成本很高。
第二種專業化思維,可能是思維定勢造成的,因為在傳統領域專業化確實能夠帶來更好的產品質量或服務品質,從而形成競爭優勢。但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畢竟不同,對於隸屬流通領域的電商,消費者關注的價格和便利,專業化經營並不是解決之道,規模效應才是本質。

供應鏈

劣勢
之所以要大規模的品類擴張,供應鏈的規模優勢應該是一個核心因素。
當銷售規模上去後,它可以拿到更低的採購價。
也因為區域銷售的規模可以支撐本地化倉儲,促使配送成本降低,還會形成有競爭力的送貨速度。
因為每天有海量訂單,銷售的規律性為庫存預測提供了基礎,從而可以大幅降低庫存積壓,提升庫存周轉率,進一步降低了運營成本,從而形成價格競爭優勢。
當綜合電商達到一定規模,一般都會平台化,通過吸引品牌商入駐,擴充自己的品類(類似於傳統零售業的商業地產模式)。這樣,垂直電商在品類、物流和價格上均會喪失競爭力。
對於傳統超市如家樂福,其利潤率主要就是被這類滯銷品給吃掉的,但它又不能像便利店那樣,只經營暢銷品。
垂直電商也面臨傳統超市同樣的尷尬。如果你砍掉這最後80%的品類,你的品類優勢將不復存在。如果你保留著80%的品類,將會造成庫存積壓。如果你少量採購,會降低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採購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影響其銷售價格。

綜合電商

綜合電商的一次次低成本行銷,能夠帶動全網全品類銷售;那么,對於垂直電商,如賣茶葉或賣圖書,其高額的行銷投入,就讓用戶買那么一點,投入與產出嚴重不匹配。
例如,很多大型購物中心開在市郊,如果是一家孤立的餐廳呢?你願意開車去只吃一頓飯嗎?而垂直電商的行銷投入,就相當於開車去郊區吃一頓飯,太不划算了。
如果是為了經營用戶,而不是盯著商品的低買高賣,那就不屬於本文的討論範疇:線上零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