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枝側柏

垂枝側柏是湖北省鐘祥市獨有珍稀樹種,其樹形優美,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垂枝側柏
  • :植物界
  • :柏科
  • :側柏屬
  • 分布區域:湖北省鐘祥市獨有物種
側柏屬於柏科,常綠喬木,生鱗葉的小枝直展或斜展,排成一平面,扁平,兩面同型。葉鱗形,互動對生,兩面均綠色。雌雄同株,球花單生於小枝頂端,球果的種鱗厚,通常4對,最上1對合生而不育,最下1對短小,不顯著,中間2對有種子;種子無翅,子葉2枚,發芽時出土。產朝鮮和我國南北各省。性喜光,幼苗略耐陰,對溫度適應範圍廣,適宜深厚肥沃土壤生長,也能耐乾旱,不耐水淹,常生於石灰岩山地,抗有害氣體能力強,是我國城鄉山地及沙地綠化的重要樹種。現各地多栽培供觀賞,淮河以北及華北可選作造林樹種。材質優良,供建築、家具、文具及其他器具用,種子可榨油,葉和果實入藥,有多種栽培變種:千頭柏、灑金千頭柏、垂枝側柏。
從主幹上部多數分枝,枝條柔軟細長,單枝簇狀下垂,樹冠垂傘形,鱗形葉互動對生,先端尖,長1-3毫米,位於小枝上下兩面之葉的露出部分倒卵狀菱形或斜方形,兩側的葉折覆著上下之葉的基部兩側,葉背中部均有腺槽。雌雄同株;球花單生短枝頂端。球果當年成熟,卵圓形,長1.5-2厘米,熟前肉質,藍綠色,被白粉,熟後木質,張開,紅褐色;種鱗4對,扁平,背部近頂端有反曲的尖頭,中部種鱗各有種子1-2粒;種子卵圓形或長卵形,無翅或有稜脊。
垂枝側柏為柏科側柏屬的一個變種。常綠小喬木,從主幹上部多數分枝,枝條柔軟細長,單枝簇狀下垂,樹冠垂傘形,猶如垂柳;葉鱗片狀,禾苗長0.2厘米—0.5厘米,先端尖,呈互動對生。每年新梢生長10厘米以上,葉色嫩綠青翠,冬季變為紫綠色。僅發現一株野生植株(1977年在湖北省鐘祥市東部山區發現),已列為湖北省稀有樹種,在國外文獻中暫未檢索到關於該樹種的報導。
為保護和利用該珍稀樹種,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們對垂枝側柏進行了一系列的繁育試驗,培育出一定數量的苗木用於園林綠化和盆景製作,評價頗高。現將繁育技術整理簡要介紹如下,以期對該樹種的推廣栽培有一些作用。
一、繁育方法:由於垂枝側柏是一個變種,在試驗中發現其種子不能真實遺傳,故在培育時我們一般採用無性繁殖的方法。
1.嫁接繁殖;由於垂枝側柏的接穗較細,嫁接時不易判斷形成層,所以不宜採用芽接、劈接、切接方法,一般利用樹液滲透的原理,採用膜式插接和貼接方法。以1年生的普通側柏苗作砧木,用垂枝側柏母樹1年生枝條作接穗,採用腹式插接或貼接等方法,在春季3—4月份進行嫁接,如果為了延長嫁接時間,可在早春時期套用塑膠膜套將接穗套於袋內,進行嫁接。實踐證明此方法易於加長嫁接削麵(削麵長要保證有1厘米-2厘米),從而擴大接觸面和滲透係數,增強親和力,提高嫁接成活率。嫁接後的苗木在5—6月份要進行鬆綁和切砧,鬆綁和切砧的時機要把握在接穗和砧木吻合牢固後進行,過早或過晚都不利。多年的實踐證明,科學地套用嫁接技術繁育垂枝側柏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其成活率一般可達90%以上。
2.扦插繁育:在春季進行,用垂枝側柏母樹1年生枝條作扦插材料,將插條截為10厘米左右長度,再用適當濃度(200ppm較好)的ABT生根粉液或荼乙酸液浸泡插條基部(插條1/3)2小時左右,然後用清水洗滌,按插條長度1/3深度將插條插入消好毒的砂床上(選擇透氣、透水性能良好的砂床),以薄膜弓形覆蓋,並同時注意搭建遮蔭網。控制空氣濕度和砂床濕度在80%左右,控制溫度在20℃—25℃範圍。一般成活率可控制到70%以上。第二年春季再將其移栽苗田,進行培育。
二、育苗管理:一般垂枝側柏苗圃地應選擇地勢平坦,酸鹼度適中,排灌方便,肥力中等的區域。
1.圃地整理:深溝高床型(床寬1米,溝深20厘米以上),施足基肥(菜籽餅10公斤/公頃,磷肥3.3公斤/公頃,尿素l公斤/公頃),其它管理方法同一般側柏育苗。
2.病蟲防治:垂枝側柏的抗病力較強,很少有病蟲害發生。常見的病蟲害及防治方法為:a.立枯病,在苗木幼嫩時期每半個月左右噴1次200倍波爾多液;b.地老虎,用撒毒餌或人工早晚捉幼蟲的方法防治。
垂枝側柏在幼苗期生長較旺,但由於枝條柔軟易下垂,頂端優勢較差,因而樹勢生長較穩定,一般樹高生長可穩定在2米左右,是庭園綠化和盆景製作的理想樹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