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寧宮祀神

坤寧宮祀神,祀禮名。是清代內廷祭神的制度,主要祭儀有元旦禮,日祭、月祭及翼日祭,大祭、報祭、背燈祭及翼日祭,並有四季獻神等。其儀制略同於祭堂子。

清入關後,依照入關前瀋陽清寧宮的格局對坤寧宮進行改建,使之成為宮內祀神之所。宮寬九楹,中間四間為祭神場所。東北角小間設煮豬肉的大鍋兩口,外面放有做打糕的用具。北、南、西三面有環行大炕, 西面供朝祭佛、菩薩及關聖帝的神位;北面供夕祭穆哩罕神(馬神),庭院豎桿祭天。坤寧宮祀神制,為清王朝宮廷獨有。淵於北方祭祀薩滿神,循入關前盛京清寧宮祀神舊制,與堂子祭神同為清室祖先相傳下來的祭神的一種祭祀活動。祝詞中所稱“納丹岱琿”為北斗七星、“喀屯諾顏” 為蒙古神。其餘所稱“年錫”、“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等神名及“納爾琿軒初”、安哲、鄂囉羅等字,於乾隆朝時已不解其意,皆為遞相傳誦。坤寧宮祀神之儀,除每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將神位移往堂子,至次年正月初二日送回;四月初八日浴佛,春秋立桿大祭移往堂子及齋戒日、忌日等停祀外,其餘每天朝夕祭祀。參見各專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