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活躍期

地震活躍期

地震活躍期是指地震活動相對頻繁和強烈的時期。地震活躍期是相對地震平靜期而言的,它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在中國華北地區,出現6級地震頻繁活動,就標誌著華北地區地震活動進入了活躍期。在中國台灣和喜馬拉雅山地區則以7級地震頻繁活動為活躍期的標誌,而在東北和華南則以5級地震頻繁活動為活躍期的標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震活躍期
  • 釋義:地震活動相對頻繁和強烈的時期
  • 地震級數:5-7級
  • 重大地震:汶川地震
地震原理,持續時間,主要表現,專家意見,主要地震,

地震原理

喜馬拉雅山地區處於地震活躍地區,這個地區因印度洋板塊對歐亞板塊的俯衝,在俯衝帶上往往能引發地震、火山等高地殼活動狀態。

持續時間

地震活躍期在各地經歷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華北和華南地區約200年,天山地區約100年,青藏高原北部約為150年,青藏高原南部和中部為幾十年。

主要表現

地震接連發生是全球進入地震活躍期的表現。
本世紀以來,全球陸地上已經發生了5次大地震。尼泊爾8.1級地震是發生在陸地上的第5次八級以上大地震,此前發生的四次大地震中,有兩次涉及中國(崑崙山西口8.1級地震和汶川8.0級地震)。
此外,還有印尼海嘯、日本九級大地震、智利地震等海溝地震。

專家意見

2008年汶川8.0級地震發生以來,我國接連發生多起地震,說明中國也進入地震活躍時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鄧起東
近幾年, 特別是進入2011年以來,全世界陸續又發生了很多次地震,說明地球進入地震活躍時期。(廣東地震局地震監測中心副主任黃騰浪)

主要地震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2013年4月20日,四川蘆山縣發生7.0級強烈地震,造成218.4萬人受災,196人死亡,這是繼2008年汶川地震後,這一地區發生的又一次大地震。
2011年3月24日21時55分,緬甸北部發生7.2級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9.0級地震並引發海嘯,15881人遇難,2668人失蹤。受地震、海嘯雙重影響,福島第一核電站4個機組也不同程度受損,導致放射性物質持續外泄。
2010年1月12日,海地發生7.3級地震,約30萬人遇難,30多萬人受傷。
2010年2月27日,智利首都聖地亞哥西南320公里的馬烏萊附近海域發生8.8級地震並引發海嘯,至少526人死亡。
2010年4月14日,中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2698人遇難,270人失蹤。
2009年9月30日,薩摩亞群島地區發生8.0級地震,100多人死亡;同日,印尼蘇門答臘島南部發生7.7級地震,1000多人遇難。
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地震。截至當年9月25日,已確認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失蹤17923人。
2006年5月27日,印尼日惹和中爪哇地區發生5.9級地震,至少6234人死亡,4.6萬多人受傷。
2005年3月28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8.5級地震,900多人死亡。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發生7.6級地震,74698人遇難,超過10萬人受傷。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以北海域發生8.7級地震,並引發海嘯,波及東南亞及非洲東部多個國家,共造成20多萬人死亡。
2003年5月21日,阿爾及利亞北部發生6.2級地震,近2300人死亡,1萬餘人受傷。
2003年12月26日,伊朗東南部克爾曼省巴姆地區發生6.3級地震,約2.5萬人死亡,5萬多人受傷,巴姆古城70%的住宅被夷為平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