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蓋技術指導意見

2012年9月11日,農業部辦公廳以農辦農〔2012〕70號印發《地膜覆蓋技術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分集成骨幹技術模式、突出重點區域和重點作物、狠抓關鍵環節和配套措施、強化集成示範和培訓指導、加強殘膜回收利用5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膜覆蓋技術指導意見
  • 發布文號:農辦農〔2012〕70號
  • 發布單位:農業部辦公廳
  • 發布時間:2012年9月11日
農業部辦公廳通知,地膜覆蓋技術指導意見,集成骨幹技術模式,突出重點區域和重點作物,狠抓關鍵環節和配套措施,強化集成示範和培訓指導,加強殘膜回收利用,

農業部辦公廳通知

農業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地膜覆蓋技術指導意見》的通知
農辦農〔2012〕7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牧、農村經濟)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
地膜覆蓋是旱作節水農業的關鍵技術措施之一,保墒提溫、抗旱節水、增產增收效果顯著。近年來,西北、華北、東北、西南的乾旱、半乾旱地區大力推廣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有力提升了糧食生產科技水平。當前,北方秋季覆膜即將展開,為做好地膜覆蓋節水技術推廣工作,我部組織專家制訂了《地膜覆蓋技術指導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加強指導服務,切實抓好落實。
附屬檔案:地膜覆蓋技術指導意見
農業部辦公廳
2012年9月11日

地膜覆蓋技術指導意見

地膜覆蓋是指用 地膜對地表進行覆蓋,實現集雨、保墒、增溫、抑制雜草等綜合作用 的節水農業技術模式。其特點是通過起壟覆膜、地面覆蓋, 減少地表徑流, 抑制田 間無效蒸發, 保蓄土壤水分, 增強作物抗旱能力,緩解乾旱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為加快地膜覆蓋技術推廣,特制定本指導意見。

集成骨幹技術模式

地膜覆蓋主要有全膜覆蓋、半膜覆蓋、膜下滴灌、壟膜溝灌等技術模式,應根據當地降水、海拔等自然條件及種植作物等集成骨幹技術模式。
(一)全膜覆蓋。通過在秋季或春季頂凌全地面覆蓋地膜,形成大小雙壟集雨、溝播種植的技術模式,是對傳統的半膜覆蓋、作物壟上種植的改革。技術核心是地膜全覆蓋,保持秋冬土壤墒情,充分接納春季微小降雨,有效緩解嚴重乾旱地區春旱對播種的影響,最大限度減少土壤水分無效蒸發,減輕土壤表面的風蝕和降雨沖刷。
(二)半膜覆蓋。指對地表進行部分覆蓋,實現抗旱、保墒、節水的技術模式。按照覆蓋位置可分為行間覆蓋(地膜覆蓋在作物行間) 和根區覆蓋(地膜覆蓋在作物根系分布的區域),按照耕作方式可分為畦作覆蓋、壟作覆蓋、平作覆蓋、溝作覆蓋等。與全膜覆蓋相比,半膜覆蓋同樣具有增溫、保墒作用,可避免降水多時產生徑流,同時降低了用膜成本。
(三)膜下滴灌。是滴灌施肥和地膜覆蓋有機結合的高效節水農業技術模式。採用滴灌技術,並在滴灌管(帶)上覆蓋一層地膜,抑制水分蒸發。將肥料配兌成肥液,在灌溉時輸送到作物的根部土壤, 精確地控制灌水量、施肥量和灌溉時間,確保水分和養分均勻、準確、 定時定量地輸送到作物的根系發育區, 為作物生長創造良好的水、肥、氣、熱環境。
(四)壟膜溝 灌。通過起壟改變田間微地形, 增加土壤表面積, 溝為“ V ”型或“ U ”型, 作物在壟上或溝里種植。在壟上覆膜或全地面覆膜,通過兩壟之間的溝灌水,改變土壤光、熱、水條件,實現水分高效利用。

突出重點區域和重點作物

西北地區:在降水 250-400mm 的乾旱、半乾旱農業區以推廣全膜覆蓋技術為主; 在年降水量 400 毫米以上的地區以推廣半膜覆蓋技術為主,重點作物是玉米、馬鈴薯、小麥、蔬菜等。在有灌溉條件、蒸發量大的地區,大力發展膜下滴灌、壟膜溝灌技術,重點作物是棉花、玉米、馬鈴薯、果樹、蔬菜等。
東北地區: 在灌溉農業區,以玉米、馬鈴薯、蔬菜等作物為重點, 大力發展膜下滴灌, 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 同時針對水資源情況, 適度發展噴灌。以玉米、馬鈴薯等作物為重點,在年降水量 400毫米以上的旱作農業區,主要推廣半膜覆蓋技術,年降水量 400 毫米以下的地區主要推廣全膜覆蓋技術。
華北地區:以玉米、棉花、露地蔬菜等作物為重點,大力發展半膜覆蓋技術;圍繞設施蔬菜、 水果生產,大力推廣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
南方地區: 以發展半膜覆蓋技術為主,在高山冷涼、季節性乾旱嚴重的地區可採用 全膜覆蓋技術。具有補灌條件的地區,積極推廣 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重點作物是玉米、馬鈴薯、蔬菜等。

狠抓關鍵環節和配套措施

一是抓好整地施肥。實施地膜覆蓋技術宜選擇地勢較平坦、土層深厚、土壤理化性狀好,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地塊。 開展深耕松、耙耱,平整地表,為覆膜、播種創造良好條件。按照作物品種、目標產量、土壤養分確定化肥用 量和比例,增施有機肥料,科學施用保水劑、生根劑。因覆膜後追肥難度大,大力推廣長效、緩釋肥料施用技術。
二是及早起壟覆膜。乾旱嚴重的地區採用秋季覆膜或春季頂凌覆膜,最大限度保蓄土壤水分。起壟時做到壟和壟溝寬窄均勻,壟脊高低一致。覆膜時拉展鋪平,對全膜覆蓋的地塊應注意打好滲水孔。 有條件的地方推廣機械覆膜,減輕勞動強度,提高作業效率。病蟲害嚴重的地塊, 結合整地起壟合理施藥。
三是適時適墒播種。結合當地降雨、積溫等自然條件,選擇適宜品種,確定播種時間,適時適墒播種。合理確定種植密度,肥力高、墒情好的地塊可適當加大密度。 墒情不足時採取坐水種等造墒抗旱播種措施。
四是強化田間管理。 苗期注意及時放苗、查苗、補苗,確保全苗。中期根據作物長勢和墒情合理追肥, 乾旱時少追或不追,墒情好時適當增加追肥量。合理噴施鋅、硼等微量元素肥料和抗旱、抗逆製劑, 做好病蟲害防治。後期如發現缺肥症狀應及時追肥,作物成熟後適時收穫。

強化集成示範和培訓指導

地膜覆蓋是對傳統種植方式的變革,田間農業生產環境變化大, 應因地制宜、分類指導。
一是強化技術集成。針對覆膜情況下作物產量及土壤水、肥、氣、熱等條件發生的變化,加強試驗研究,完善技術模式,特別是集成長效、緩釋肥料、有機肥料、抗旱劑、保水劑及中微量元素肥料套用技術。
二是強化示範展示。結合農田節水示範活動,建立高標準示範區,積極組織專業合作社和農機作業服務隊,實現統一整地、施肥、覆膜, 推進技術規範化,起到以點帶面作用。
三是強化技術指導。制定適合當地的地膜覆蓋技術指導意見,組織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進村入戶,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解決農民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四是強化宣傳培訓。開展多層次的技術培訓,培養一批農民技術員 和農機手,增強技術指導和田間作業能力。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網路等多種媒體,廣泛開展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加強殘膜回收利用

隨著地膜覆蓋面積的增加,殘膜污染問 題日趨嚴重。在地膜覆蓋節水技術推廣中,要積極探索新機制、新方法,加大殘膜回收利用工作力度。
一是嚴格用 膜標準。引導農民採用厚度 0.01mm 以上的地膜, 不提倡厚度小於 0.008mm 地膜的套用。國家和地方財政支持的項 目, 宜採用厚度 0.01mm 以上的地膜,降低廢舊地膜回收難度。
二是推廣高效利用。建立地膜高效利用示範區,示範宣傳地膜科學使用、合理養護的方法,減輕破損。示範推廣一膜兩年用、適時揭膜、機械撿膜、可降解地膜等技術,減輕殘膜污染。
三是探索機械回收。積極研究開發殘膜回收機具,完善配套技術, 選擇效果好的機型納入農機補貼範圍。開展機械收膜技術示範、宣傳和培訓, 提高殘膜回收率。
四是扶持殘膜回收企業。制定相關優惠政策,扶持殘膜回收加工企業,探索建立以企業為龍頭,農戶參與、政府監管、市場化運作的農田殘膜回收利用體系,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和環境污染最小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