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表示法

地形表示法

地形表示法,是將地球表面起伏不平的地形表示在平面圖上的方法。包括等高線法、分層設色法、暈渲法暈滃法和寫景法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形表示法
  • 外文名:representation of ground
  • 含義:將地面地形表示在平面圖上的方法
  • 類別:等高線法、分層設色法、暈渲法
正文,

正文

將地球表面起伏不平的地形表示在平面圖上的方法。包括等高線法、分層設色法暈渲法暈滃法和寫景法等。
發展簡史  距今2400~2200年,表示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古老地圖上,山脈用側視寫景符號表示。中國《馬王堆出土西漢地圖》中的地形圖上,用閉合的山形線表示山脈的位置及延伸方向(見彩圖)。直到18世紀前,在地圖上主要用透視或寫景法以尖錐形或筆架形符號表示山地所在的位置。18世紀,隨著地圖測量技術的進步,地形表示法有了新的突破。1716年,德國人高曼首先採用暈渲法。1791年杜朋-特里爾最早用等高線顯示了法國的地形。1799年德國人H.萊曼首創科學的地貌暈滃法。將暈滃線的寬度與暈滃線之間空白的寬度之比同地形的坡度建立對應關係。使允溼既有立體感又能表示地形的坡度(圖1 )。19世紀中葉,多色平版印刷套用於地圖複製後,暈渲法和分層設色法得以推廣採用。19世紀後半葉,等高線成為地形的主要表示方法。暈渲法終因效果好、製作便利,在20世紀中葉取代了暈滃法。中國在19世紀末第一次採用暈滃法,20世紀30年代第一次使用等高線加分層設色法。
主要方法  當前採用的是等高線法、分層設色法和暈渲法。在實際套用時,可根據不同用途、不同目的選擇不同的方法。或者結合使用,如等高線加分層設色、等高線加暈渲、分層設色加暈渲等。有些特殊地形及地形目標還須用符號法加以補充。
① 等高線(及等深線)法。地面上相同高度(或水面下相同深度)的各點連線,按一定比例縮小投影在平面上呈現為平滑曲線的方法,又稱水平曲線法。它能把高低起伏的地形表示在地圖上(圖2 )。等高線的高度是以海平面的平均高度為基準起算。並且以嚴密的大地測量和地形測量為基礎繪製而成。它是科學性最強、實用價值最高的一種地形表示方法,主要缺陷是不夠直觀。等深線的深度以海平面的平均深度為基準起算。
② 分層設色法。根據等高線劃分出地形的高程來逐層設定不同的顏色,以色調和色度的逐漸變化,直觀地反映高程帶數量和特徵變化的方法。分層設色各層的顏色既要有差別又要漸變過渡,各層色彩的對比應儘量表示地形的立體感,色彩的選擇適當考慮地理景觀及人們的習慣。一般用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低平原,用黃、棕、橘紅、褐等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地勢越高色越暗或地勢越高色越亮,也可由低到高先從明亮變暗,然後向最高層變亮。優點是醒目,並有立體感;缺點是不能量測,地貌表示欠精細。(見彩圖)  ③ 暈渲法。套用光照原理,以色調的明暗、冷暖對比來表現地形的方法,又稱陰影法(圖3)。它的最大特點是立體感強,在方法上有一定的藝術性;主要缺陷是沒有數量概念,在渲染暗影時沒有嚴密的數學規則。暈渲通常以毛筆及美術噴筆為工具,用水墨繪製,也可用水彩(或水粉)繪製成彩色暈渲。暈渲法對各種地貌進行立體造型,能得到地形立體顯示的直觀效果,成為當今套用較多的一種地形表示法。
發展方向  ①隨著遙感技術的興起,利用衛星像片進行一定的信息處理,製成的影像地圖,逼真地反映了實際地形。②數字地面模型自動繪製等高線、分層設色和暈渲的方法研究和推廣將對地形表示法產生深遠影響。③根據地貌學的成果,在地表形態特徵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等高線合理概括和暈渲立體造型,以及提高地圖色彩整飾和制印技術水平,仍是改進和提高地形表示法的主要途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